經濟

經濟活動歸根到底是人的行爲。人的行爲取決於人的本質。人這樣的主體是“我”的“自我”和“非我”這一對矛盾對立統一體。

“自我”即爲“我”的自然生命體以及這個自然生命體的一切機能和屬性,“非我”爲“我”的意識中的那些反映客觀存在的表象,這些表象畢竟不是客觀存在本身,無法滿足“自我”的需求,如此,“自我”和“非我”形成一對矛盾,這個矛盾產生了力量,驅使“我”去行動,根據“非我”之表象,去尋找可以滿足“自我”需求的客觀事物,需求得到滿足,“我”纔可以存在。人只要活着,這樣的矛盾運動和行動就不會停止。

獲得可以滿足自我需求的客觀事物的方式無非三種,其一,在“我”的行動中找到了不屬於任何主體的客觀事物;其二,以交換的方式獲得;其三,侵犯其他主體而獲得。第一種主要在原始社會,人類依靠採摘和捕獲大自然中的自然事物來滿足自身需要;第二種是以和平交易的方式獲得各自需要的客觀事物,第三種是非法的。因爲主體之間是平等的,某個主體在存在性上不是其他主體的附屬體,某個主體對其他主體的侵犯,必然遭致其他主體的反制。

一個人通過努力可以獲得數量上比較多的某種客觀事物,同時,這類客觀事物卻無法滿足他的其他方面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之間就可以互通有無,以滿足各自多樣的“自我”需求,這就是交換,或者說,買賣、交易,就是所謂的經濟。

可見,經濟交易行爲須有這樣幾個要件:其一,可以滿足人類的需求;其二,交易自由;其三,所交易的事物有明確的合法歸屬;其四,交易雙方在交易進行的時候是自願的和滿意的。

通過交易讓人們實現各自的需求,以此,人類得以存在。因此,具備上述四個要件的交易行爲能否順利進行將從根本上影響人類的存在狀態。那麼,我們深入分析交易的這四個要件,可以發現影響經濟交易的一些原理。

Ⅰ  其一,滿足需求。

通過認識論公式中的“感覺N(次)→→表象N+思維N→→知識N==》對象”,我們可以發現獲得用來滿足人類需求的客觀對象之方式有兩種,其一爲自然存在的,其二爲人造的事物。自然存在的,即爲非人蔘與而自然之存在,比如野生野長的動植物以及水,石,等礦藏。其二爲人根據掌握的知識而製造出來的可以滿足人類需求的事物,比如人類栽培馴養的動植物,以石、木、金屬等爲材料以某種方法生產出的東西。隨着人類知識水平的提高,人類製造的可以用來滿足人類需求的事物逐漸成爲可以滿足人類需求的主要方式。

人類的存在,即爲活着,活着即要滿足吃喝住繁衍等基本的生理需要,這是關係生死的基本需求。

基本需求滿足之後,人的意識中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非我”,這些“非我”反映的已經不是可以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的客觀事物,所反映的卻是在質量上或者在滿足個性的喜好、個性的主觀願望方面的更高級的需求對象。

這就是說,可以滿足人類需求的事物可以分爲兩種,其一是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其二是滿足個性願望的高級需求。如此,也會有兩種供給,其一是可以滿足基本需要的供給,其二則是滿足更好的或者幸福的存在的供給。

根據以上,可以得到三個經濟原理:

1. 沒有需要就沒有供給,供給必須是可以滿足需要的。這是第一個經濟原理。經濟行爲的目的是爲了滿足需要。經濟行爲之驅動力量,根本上來自人的需要。一切生產和銷售都須以滿足需求爲目的,判斷一種生產或銷售是否有效,關鍵在於其是否滿足實際需求。

2. 當人們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之後,可以滿足基本需要的商品的生產和銷售在數量上勢必就會減少,導致供給活動減少,導致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減少甚至導致人們無法找到工作。爲了避免這樣的經濟衰退,應該在全社會的基本需求即將達到滿足的階段,讓人們的需求開始轉向更高級的需求,同時,能及時地供應可以滿足這些更高需求的商品,如此,全社會的交易總量纔不會衰減。而且,由於可以滿足高級需求的商品的生產和銷售會帶來更多行業或領域的工商業發展,全社會的交易總量之增長將是更大的。這就是說,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應該有兩個階段,一是滿足基本需求的供應階段,另一種是滿足更高級需求的供應階段。因此,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需要及時地從低水平的基本供需階段轉向更高水平的高級供需階段。這是第二個經濟原理。

3. 那麼,怎樣才能實現一個國家的經濟及時地從基本供需階段轉向高級供需階段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分析高級供需產生的條件或影響因素。“我”的“自我”自出生就有自然而然的基本生理需求,卻沒有高級需求。高級需求不屬於基本生理需求。只有當人的意識中出現了可以滿足高級需求的表象之後,人的高級需求才會被激發誘導出來。通過實踐感受和教育,人們的意識中會出現反映高級需求的“非我”表象,和“自我”形成矛盾運動,驅動人們去行動,以努力實現這些更高的需求。同時,爲了滿足這些高級需求,人們就會參與到提供高級供應的行爲。

因此,在基本供需階段的中後期,需要通過合理的宣傳教育,讓人們瞭解到高級供需,改善人的生活水平,讓個性的合理願望得以滿足,而讓各人實現各自不同的幸福的存在。同時,在供應方面,做好產業升級,及時滿足高級需求。

滿足高級需求的供應,首先需要產業技術的升級,這就需要科技的發展。科學研究和技術的進步是讓基本的供需經濟轉變爲高級供需經濟的必要條件。這是第三個經濟原理。

Ⅱ  其二,交易自由

交易是爲了滿足人的需要,各人的需要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各人賴以生存的基本需要在什麼時間必需得到滿足否則就會死亡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因此個體之存在就自然而然地擁有爲了滿足其需要而行動的自由以及自主權。這一點在拙作《幸福的存在》之“論自由”一章中有詳細論證。

人類理性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也需要自由爲前提。人類的創造行爲,在每個細節上,都是個體能動性的發揮,出自個體的聰明才智和實踐。這樣的發揮的效果取決於個體的自由狀態。充分合理的自由狀態才能夠讓個體的創新實踐行爲沒有不合理的約束,個體之自由發揮越充分,其創造力就越大,進而不斷地推動人類文明成果的發展。

因此,自由是實現供需的必須條件。這是第四個經濟原理。對個體交易自由的任何限制都必將導致人們無法正常地滿足需求而無法實現基本的存在,導致嚴重的供需矛盾,甚至讓經濟運行陷入停滯,陷入極度貧困,甚至出現嚴重災難。

Ⅲ  其三,交易的事物有明確的合法主體歸屬權

在主體地位上,人是平等的。交易事物不是可以獨立的存在,而不是主體,必然會歸屬於某個主體。交易的事物有明確的歸屬權纔可以實現交易。交易的事物如果沒有明確合法的主體歸屬權,是不能進行交易的,否則就是對有關主體的侵犯。這是第五個經濟原理。

Ⅳ  其四,交易雙方在交易的時候是自願的、滿意的。

交易的目的是爲了滿足各自的需求,交易之主體在自由合法的條件下進行自願的交易來實現各自的需求,這是交易的作用和價值。這就是說,交易值不值的標準是看在一定的條件下,這個交易是否能讓其需求得到滿足。這個價值並非以交易事物的成本價格爲標準,卻是以需求的滿足爲標準。如此,交易的這個價值和交易事物的成本之間會有兩種關係:一,兩者等價,二,兩者不等價。這裏的價格指的是換成同等環境下的一般商品的成本價格。

比如,在一定條件下,一輛坦克只可以換一車麪包。擁有坦克的人需要麪包,否則就會餓死。對於擁有面包的人,並不缺乏麪包,而換來的坦克對於他所處於的環境下,在一般成本價格上卻極大地大於這一車麪包,在他的環境中,他可以用這輛坦克去換更多的麪包或其他商品。這就是說,交易行爲,不僅可以滿足需求,而且還可以獲得更多的購買力。通過雙方滿意的交易而獲得在一定環境下更多的購買力,這就是財富。這是第六個經濟原理。

如上六個經濟原理是根據交易的四個條件推導出來的,即,滿足需求;交易自由;交易合法;交易自願而滿意。

第六個經濟原理推導出交易可以增加財富。根據這個原理,我們繼續深入分析,還可以推導出哪些經濟原理呢?

通過交易獲得更多的購買力是確保個體始終可以通過交易的方式滿足自己需求的條件。獲得更多的購買力,說明交易是盈利的,失去更多的購買力,交易就是虧本的。購買力的盈虧需要在交易的任何一方所處的環境下來評估。這樣的環境無非有兩種情況,其一是雙方處於同一種環境,另一則是處於不同的環境。

在同一個環境下,交易商品的成本單位處於同一個水平,交易的結果取決於供需關係。供大於需,由於競爭,利潤就會趨向縮小,供小於需,利潤就會趨向增大。

如果環境不同,交易商品的成本單位可能就不同,該商品的供需關係也會有不同。某物在A區域是供大於求,利潤小,而在B區域卻是需大於供,利潤就大。可見跨境貿易可以爲雙方帶來財富。這是第七個經濟原理。

如果某個商品在不同的環境下的成本有高低,商品的生產會向成本更低的區域轉移,從而改變不同區域的經濟狀況,這就是商品生產的跨境轉移,第八個經濟原理。

無論什麼環境,供需關係決定交易盈虧。這就是第九個經濟原理。

某個環境,或者說某個經濟體,在供需關係的發展變化下,其生產成本總會從低向高變化,利潤則從高走向低。這個變化自然需要一定時間。生產成本從低向高的變化時間越長對於這個環境中的財富的增長越有利。這就是第十個經濟原理,即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不要過快,在客觀的供需關係存在的有利情況下,應該儘量延長生產成本從低向高發展的時間。

貨幣出現之後,貨幣成爲交易的通貨,直接體現交易事物的價格。反過來,貨幣的價格也可以由所交易事物來體現。這就是說,貨幣和交易事物之間也有一個供需對比關係。若貨幣供應大於實際需求,貨幣就會貶值,商品的貨幣價格就會上漲,這樣的上漲會加快生產成本的上漲,導致利潤縮減,喪失可以獲利的供需條件。這就是第十一個經濟原理,即,貨幣的供應應該根據實際的供需關係,而且要避免因爲通貨膨脹導致喪失可以獲利的客觀供需條件。

物價上漲主要有兩種原因,一種是經濟的發展導致生產成本的上升,另一種則和貨幣的供應有關係,即所謂的通貨膨脹。第一種是自然的,可以控制而避免經濟的過熱。最麻煩的是通貨膨脹。

明白通貨膨脹原理之後,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是不會去濫發貨幣的。可是,在某種條件下,通貨膨脹卻會發生,甚至成爲無奈的選擇。比如,政府爲了應付突發情況而導致的政府支出巨量增加,這部分增量有可能在一定時間內大大超過實際供需交易總量,而導致貨幣供應過量。比如,當供需關係發生變化,導致普遍發生虧損,實際交易總量嚴重萎縮,同時,貨幣供應卻不僅不能收縮,反而還要增加。再比如,金融市場發生嚴重的膨脹泡沫,導致全社會物價的快速上漲。

因此,爲了控制好通貨膨脹,政府的財政支出應該根據GDP控制在一定的比例範圍。銀行貸款要根據市場經濟的實際供需情況進行,把不良貸款率控制在目標範圍內。股市期貨等運行要符合市場運行規律,避免過分的投機炒作,警惕金融泡沫。

通貨膨脹發生之後,物價成本走高,產業利潤率降低,交易會發生萎縮的風險。在這個時候,經濟能否持續發展,取決於客觀的供需關係。如果供需關係方面還有大的發展空間,比如有條件從基本供需轉向高級供需,那麼,經過調整,經濟還可以持續發展。反之,如果不具備條件獲得更多的供需關係,經濟就無法繼續有效發展,人民和國家逐漸走向窮困。

在以上所有經濟原理的論述之中,可見供需關係是經濟運行的核心。一個國家如果可以讓本國的經濟從基本供需向中高級供需持續發展,是經濟可持續有效發展的必須條件,也是人民持續改善生活水平或存在狀況的必須條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