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認知訓練|05選擇:選擇難,選擇後的堅持更難

五一節後,上班時聽到另外一個部門的W君辭職了。手續辦的很快,也沒見到W君,人已經走了。

W君在我們公司工作十年了,前年辭職,去年五月再回到公司,一年後的現在又走了。

去年剛回到時,因爲好奇,因爲也在做選擇,就找他聊過一次,想知道他離開後怎麼樣,爲什麼又會回來,以後的計劃是什麼樣?

在一家公司上班,時間越長,越能發現存在的弊端,種種的不如意,看到出去的人,也會蠢蠢欲動,萌生出去的想法。

W君告訴我,離開是打算自己接活賺錢,讓生活變得更好。但離開後發現要面對的壓力、需求、機會、困難等越來越多,但能接的活比預期少,更重要是業主欠錢不給是常態,要錢困難。這與預想有點大,覺得有點倉促了,正好去年公司發展急需他這個專業和個人資質,兩者一拍即合,就又回來了。

今年選擇再離開,我猜想:回來後的發展沒有預期好,承諾的待遇比說的差,遇到的問題比過去多,同時因爲離開過,向上的機會也更小。與其在這個環境下蹉跎,不如孤注一擲,放手一搏。

王爍在文中提到:公認且自認能力強的人,往往去了穩定的大公司,而創業者一般原本處在主流邊緣;班上成績最好的同學,往往過了相對平淡的一生。這些不是命運無常,而是每個人的理性選擇,你也可以不這樣選,但社會替大家作適應性選擇,使這些變成了人生常態。

想想看到和聽到的,是這樣一個情況。面對選擇,不同條件下的人會給出不同答案。這讓我們的困惑和糾結也更甚,都想找答案,都想獲得最優解,但可惜,選擇或許真沒有標準。

1.選擇沒有標準答案

所遇到的情況和個人條件不同,適應性選擇是不一樣的。一些錯的選擇除了環境、外部變化外,還有一個容易犯錯的可能:我們可能過多的參照了別人的答案。

在選擇時,一定要充分分析,少摻雜因爲其他人的選擇而做選擇的因素。

第一層:當概率越穩定地不在你這一邊時,你越要孤注一擲。

第二層:當大家都孤注一擲時,你也只好孤注一擲,你的才能就被運氣拉平了;而如果你不願意孤注一擲,那就得站起來走出去,尋找到一個不需要孤注一擲的環境。

第三層:當概率變得不穩定時,你反而不必着急出牌,因爲真有機會了。當時勢轉移,未來難測,你不妨更沉着。

2.適合自己的就是好選擇

只有適合不適合,適合自己的就是當下最好的選擇。看到別人創業賺錢,我也去創業;看到別人做網紅引流量,我也去做;這些能不能做,有個體差異,有機會緣故,有環境因素,不是每種事情都能複製。

同時,我們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有些選擇揹負了很多,另外的人去做,會被壓趴下。

3.選擇後的堅持更難

改變環境後,面臨的變數多,內心時常會有後悔、挫折等涌現,能否堅持,也許是選擇後更難的事,成功哪有那麼多的僥倖可言。

如果可以讀檔,我們可以做不同選擇,直接通關。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選擇後堅持不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