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我也曾懷疑我不是親生的

      最近熱播劇“都挺好”血淋淋的撕開了原生家庭的傷疤。當然,戲劇大於現實,也許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人的家庭都集齊了這麼多奇葩的家庭成員以及不斷上演的家庭撕逼戲碼,但或多或少,我們都能從中聯想到自己的家庭、父母、親戚。

      一些從小就存在並爆發過的問題,也許直到我們成年後,也無法釋懷。

一、頂嘴。

      記得小時候,每每做了什麼事情讓父母不滿意,父母都會發脾氣、吼罵。弱小的我,有的時候是真的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裏,這種情況,一吼一嚇,就會反駁。

      其實,當時作爲小孩子的我,無非就是想解釋一下,我爲什麼會這麼做,而已。然而,在父母眼裏,你敢多說一句,就是頂嘴;再說一句,就是找打。

      時至今日,我都已經成年這麼久了,還是無法理解。面對同一個問題的爭執,提出不同的觀點,怎麼我的觀點和你不一樣,你就覺得我的一定是錯的,還對提出觀點的我進行人生攻擊,而且我還不能再次反駁,不然只會換來父母這個身份的壓迫性打擊。

二、數落。

      雖然父母愛孩子,基本都會事無鉅細的替孩子操心,同樣帶來的還有事無鉅細的數落。

寒暑假回家才第二天,數落你纔回來怎麼把家裏面搞得亂七八糟不收拾。

給你整理房間,數落你爲什麼要掉這麼多頭髮在房間。

因爲工作加班忙碌,數落你爲什麼不聽話在家鄉工作,非得去外面吃苦。

放寒暑假出去跟朋友聚會,數落你回家不學習不看書。

放寒暑假呆在家不出去,數落你只會宅在家裏不出去,不懂交際。

爲工作事業奮鬥,數落你不找對象。

到年紀不相親,數落你太挑剔。

......

    總之,有太多父母數落孩子的理由。

    然而,數落的很多問題其實是自相矛盾的,甚至根本就不是問題。也許,只是自己孩子,怎麼看都不太順眼,怎麼瞧都覺得該數落兩句。又或者,是一種表達愛意的獨特方式?

三、捱打

      作爲一個妹子,被打的次數實在難以啓齒,畢竟從小被打到初中畢業。問我多少次,多到不敢記。

      倒不是我有多皮,畢竟從小到大,體弱多病,性格溫順甚至有點懦弱,哪有什麼資本和底氣調皮。那話說回來,這樣的我爲什麼還老挨父母打,那真的是,父母脾氣暴躁,就算我安靜如雞,百依百順,乖巧聽話,他倆脾氣上來了,照打不誤。

      細數我被打二三事,現在想起來依然覺得那是一個冤枉和委屈。

      腿生病動了手術纔好了半年,爸媽要我去外婆家,我不去,因爲我覺得腿上疤痕太醜,不想去到外婆家被親戚問長問短,更不想要他們看到我腿上的疤痕。那時候,初中,作爲一個妹子,愛美也愛面子,當然更多的是深深的自卑。然而在我看來那個年紀正常的心理狀態,被我老爹解讀爲虛榮!然後就是一頓暴打。現在想起來依然是一肚子氣,病纔好的我沒有被體諒和照顧就算了,還要被誤會甚至莫名其妙被打一頓。就算現在我成年了很久,想起來依然是生氣。

      有一次初中下晚自習回到家,情緒不是很好。對着我爹“哼”了一聲,再次換來一頓鼻青臉腫的暴捶。其實當時的那聲“哼”真的是下意識的一些語氣詞,可能帶了些情緒,但是絕對不是針對他啊,不明白爲什麼換來他的暴怒。就算這種行爲不對,也不至於打到我鼻青臉腫啊,第二天上課同學都問我眼睛下面怎麼了,怎麼是青的,我還不敢說是父母打的,怕丟人。那時候,真的懷疑,是不是撿來的。

      還有很小很小的時候,大概上一年級,我都忘記了爲什麼捱打,只記得被一根很粗的管子打腳踝,每次想起都是被打後的畫面:端着一盆水搖搖晃晃走路,隨時可能連人帶水一起摔倒的樣子。

      看吧,也許在父母眼裏,暴力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

      然而,孩子會長大,孩子也會當父母,但是那些暴力留下的陰影和感受,可能一輩子抹不去。我甚至想過,我以後的老公要是對我有一次暴力傾向,我會立馬離婚。

      看吧,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那麼輕而易舉。

      血緣的感情是分不開的,他們對我的愛我心知肚明,但是這些暴力的感受我也揮之不去。所以,即使我現在都工作4年了,每次想起,都是愛恨交織的感覺。

      “都挺好”裏面明玉說她懷疑過她是不是親生的,實不相瞞,這樣的想法,我在三年級的時候就有過,也許童年的時候太脆弱敏感,父母的一句玩笑話也就當了真,並且相信了好多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