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腦法則》讀後感

這本書是探討兩個問題:一是“人是如何做決定的?”  二是“我們又該通過哪些方法改變人的決定?”

我們先來看看人是如何做決定的?

書中指出:人有兩種思維一種是有意識,一種是無意識。53+28=?答案需要調動腦力和注意力,這就是有意識。反之,你走路、吃飯、隨意的哼歌……這些都是無意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潛意識。

如果用冰山理論來比喻,冰山漏出來的八分之一是我們的有意識,可控的層面。而冰山下八分之七是我們的潛意識,也是我們比較難以控制的地方。

爲什麼會如此?這和我們的大腦構造有關。

無意識思維繫統起源於人類、蜥蜴和所有的脊椎動物都具備的大腦構造。這種大腦構造,也被稱爲蜥蜴腦。儘管對不同的物種而言,無意識大腦的發展千差萬別,但其基本功能是一致的,那就是追尋快樂,避免痛苦。它也是我們潛意識思維的核心,影響着我們的決策和行爲。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人做決定更多的憑藉感性的大腦,而非理性大腦。二是如果我們想改變或影響他人的決定,就讓他快樂,並遠離煩惱。

想想看銷售人員爲什麼在酒桌上的簽約率高於其他場合?無非是滿足了客戶的蜥蜴腦。但是一定要在酒桌上談生意嗎?也不見得,你只要可以找到讓客戶快樂的辦法,並投其所好,就能簽單。

再來看看我們又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改變人的決定?

方法一:改變環境

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早在1899年就說過,我們99%的活動都是純粹自發式的活動,多數行爲都是環境影響而非深思熟慮的結果。

人們自詡理性,其實理性對我們重大問題做決策時,所起的作用無乎其微。我們更多的憑藉本能和慣性行爲,而本能與慣性行這卻是環境的產物。

那怎麼樣改變環境呢?書中介紹了一個技巧,叫“漏水的水管”。

我們知道,如果你想要達成某個目的,必須要經過一系列步驟。這裏,我們可以把這些步驟當成一根水管,然後我們從頭到尾仔細檢查這個水管,看哪些地方是漏水點。這裏的漏水點就是降低說服力的地方。在找到那些降低說服力的漏水點後,只要再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就能提高完成目標的可能。

舉個例子:口香糖如果放在超市貨櫃上,買的人就會很少。但如果你放在收銀臺旁邊,很多人在排隊付款的時候,看到口香糖,買的機率就大大提升。

方法二:指出願望,告訴路徑

戴爾·卡耐基曾經有句名言,說“這個世界上影響別人的唯一方式是與別人談論他們想要的東西,並告訴他們如何得到它。”也就是說,成功的說服者不會嘗試去改變別人的願望,而是幫助別人實現原有的願望。一旦你能夠向對方指出實現願望的路徑,你就能夠說服他。

談話如果是一對一的溝通,培訓則是一對多的溝通。而談話與培訓最終目的是影響他人。

如果要把卡耐基這段話應用在培訓工作中時,就是在培訓前一定要了解學員通過這堂課想要獲得什麼?培訓開始後一定要告訴學員,通過這堂課你將得到什麼?

以上是在確定願望。

在授課的過程中,多講乾貨。講方法與步驟要遠遠好過原理與道理。

這是在告訴路徑。

方法三:注重正向、即時反饋

人們對眼前能拿到的東西比以後能拿到的要看重得多。比如,現在問你,你是要100元還是要110元,你一定會要110元。但如果加入時間因素,事情就不一樣了。選100元,你現在就能拿到;而選110元,你要等一個月才能拿到。這時候,你可能就會選現在拿到那100元。這種行爲被經濟學家稱之爲“即時傾向”。

聽過一句塑造孩子行爲最好的時機,是在孩子做對的時候。也就是說,正向的反饋更容易讓孩子接受。成人也是如此。

記得上中學時,有篇作文寫的不錯,拿給父親看,他看了只說了三個字“還行吧。”很多年後,他說才說我年少時,作文寫的很好。我讓他看的時候懷揣着一個作家的夢,他反饋給我的時候,那個“作家的夢”已是昨日黃花。反饋一定要及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