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進賬42億!你以爲這個行業完了,他卻幹成了全球第一

縫紉機,70年代的婚禮四大件之一,如今提起來,只剩上個世紀的回憶了。

隨着服裝生產的工業化,縫紉機一步步被時代淘汰,這個行業也成爲了夕陽產業,很多工廠倒閉,越來越多的人不看好它的發展前景,認爲它再無成長空間可言。

但是,在大多數人對此避之不及的時候,有家企業卻逆流而上,不但規模做到全球第一,技術專利申請量也連續三年位列全球第一,甚至在整個製造業都在過冬的情況下,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它就是傑克縫紉機。

1

傑克縫紉機的成績單:

入選中國民營企業100強,機械企業100強,年入超42億。

2008年金融危機時,整個縫紉機行業都開始衰敗,全行業大幅衰退50%,它頂住壓力,只下滑了30%;

2009年,全行業再次大跌30%,它卻逆勢上升了10%;

2010年,經濟好轉,它掙脫束縛,一路狂飆,當年暴增達160%,震驚業內外。

2010年在全球銷量上力壓羣雄,2014年底銷售額攀升至全球第二,規模全球第一。

2018年銷售額42.52億,連續9年全球銷量行業第一。

如果不是這些令人吃驚的數字,你一定不會相信縫紉機這樣的夕陽產業,居然會蘊含那麼大的能量。

傑克縫紉機擺脫行業頹勢,實現大幅度增長的背後,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阮積祥。

2

阮積祥出生在浙江台州,這個背山靠海的地方,人多地少,改革開放之前是貧困地區。

魯迅先生曾在文章中,用了一個詞形容台州人的脾氣——“硬氣”,對此,阮積祥很認同,而這種脾性的形成,也和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

當年的阮積祥,是一枚標準的學霸,上了重點高中,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暢想,但父親的一句話,卻讓一切化爲了泡影。

家裏兄弟姐妹五個,都早早開始打工,供阮積祥讀書,可維持日常生活的開銷還是很艱難。父親見狀說道,“大家都在掙錢,就你還在讀書花錢。”

家裏對於自己讀書不支持,再加上1976年,母親意外生病,全家又背上了八千的外債,16歲的阮積祥無奈選擇從學校離開,遠走他鄉,開啓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剛入社會的阮積祥什麼都不懂,只好選擇跟着自己的兩個哥哥去了東北,做補鞋的生意。

當時的東北,有很多林木工廠,國企的工人上山下山倒騰木材,偶爾還能買買人蔘、蘑菇等山間野味,收入很不錯。

因爲山路崎嶇不平,工人每天活動量大,鞋子很不耐穿,經常需要修,補鞋的生意做起來還是非常有市場的。

但同樣是補鞋生意,阮積祥和兄弟們的生意卻比其他家好很多,他們觀察了很久,發現與其坐在補鞋店等生意,不如主動上門問詢,挨家挨戶的問,逐漸在一帶形成了口碑。

兄弟三人爲了不互搶生意,分散到不同的片區,每天扛着七八十斤的擔子,翻山越嶺,走上七八十里山路找尋生意。

平時連固定的住處也沒有,吃飯也完全不規律,遇上大雪封山,甚至好幾天都吃不上一口熱飯,只能和着雪啃草根。

因爲這樣的工作性質,小小年級的阮積祥很快得上了胃病,顧不上治,只能一直挺着。

晚上實在沒有住處的時候,就用免費修鞋換來借宿的機會。找不到住處的時候,阮積祥草堆也睡過,東北的冬天很冷,別人在家裏窩冬,他卻常常被凍到手腳沒有知覺。

遇上好人家,會招呼他們去屋裏補鞋,但更多時候,他們還是只能在戶外,冒着寒風做補鞋的生意。

好在辛苦的付出有了回報,1985年時,阮積祥的月收入就達到了1500多元,在當時,這可不是個小數字,相當於城裏人工資的三四倍。

3

在外奮鬥了幾年之後,阮積祥準備回鄉創業,正好這時大哥開始做縫紉機的生意,阮積祥也跟着入了夥。

創業之初,三人的壓力是巨大的:無資金、無廠房、無設備、無技術、無市場。

在這個“五無”的困境下,他們勒緊褲腰帶省錢——自己蓋工廠房子、購買二手設備、自己學畫圖紙……

當時的台州,因爲背靠着上海的製造業市場,縫紉機行業很發達,阮積祥幫忙經營工廠,順便也代理品牌做銷售,慢慢積累起來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當時店裏是大哥主管財政,短期還行,時間久了兄弟們之間難免因爲錢生出嫌隙。所以阮積祥19歲那年,三兄弟選擇了分家,阮積祥也拿到了屬於自己的兩萬元。

他帶着兩萬元的資金,來到浙江義烏準備做生意,可沒想到,剛剛開始投資就被人騙去了一萬五。

當年的一萬五,可不是一個小數字,知道他被騙的事情,家裏的父母都急了,說道,“這分家的錢本來給你結婚用,現在虧了,還怎麼娶媳婦啊。”

阮積祥並沒有因爲這次吃虧退縮,而是越戰越勇,繼續租了店面銷售縫紉機。在他看來,生意中有贏有虧很正常,自己的能力在那,生意差不到哪裏去。

事實證明,阮積祥的這一步走的很正確,他從一家店慢慢拓展到了五家店,一年可以掙幾百萬。

一時間,阮積祥風光無限,正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沒想到命運又和他開了一次玩笑。

長時間的工作超負荷,再加上早年的胃病,讓阮積祥染上了肺結核,最慘的時候,居然吐了一盆血,生意只能暫時交給對象處理。

阮積祥用了一年的時間來養病,之前做生意步子賣得太快,很少有時間來思考未來事業的發展方向,一年的時間,阮積祥一邊養病,一邊重新規劃了自己的事業版圖。

生病之前,阮積祥只想做商業,不想做製造業,傳統的製造業太累,來錢也比商業慢。

生病期間他對於這有了更清晰的思考,消費市場離不開供應商,製造業做起來確實非常難,但要想走得遠,離不開這塊最根本的土壤。

1995年7月,阮積祥開始正式開設縫紉機工廠,還拉了兄弟一起入夥,這家工廠起名爲飛球。

4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8年,阮積祥兄弟三人的努力初見曙光,小作坊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員工超過70人。

機遇與挑戰並存,之前縫紉機行業的飛快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息息相關,畢竟當時大家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縫紉機企業越來越多,但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行業從賣方市場轉移到了買方市場,很多縫紉機廠面臨經營不下去的局面。

飛球未來何去何從?也成了擺在阮積祥面前最大的難題。

1999年,是世紀之交承前啓後的一年,也是飛球脫胎換骨,重新出發的一年。

經過“三天三夜會議”的探討,最終,阮積祥三兄弟和全廠70多名員工共同做出兩項艱難決定:馬上徵地擴建,改爲規模化經營;建章立制、轉換機制,走現代管理之路。

阮積祥說:“這是一場豪賭。賭贏了,前路光明;賭輸了,幾年來的經營功虧一簣。”

多年以後想起當時的一切,阮積祥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要不是當年的奮力一搏,估計飛球和很多縫紉機廠一樣,會在因循守舊中耗費掉自己最後的力氣,徹底被時代淘汰。

5

工業縫紉機比起家用縫紉機做起來難上百倍,再加上當時並沒這方面的經驗,最開始做的時候,挑戰是一個接着一個。

爲了尋找有經驗的工程師,阮積祥親自上門,一次次軟磨硬泡,才請來了當時的天津總工滕書昌幫忙。

家用縫紉機的生產線被廢掉,新技術需要重新攻克,人才不斷引進……阮積祥將難題不斷攻克,這其中的心酸和艱苦,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最懂。

在國內站穩腳跟後,阮積祥又把眼光投入到了國外市場,去國外參展,沒想到卻被老外一頓狂懟。

一問才知道,原來,“FEIQIU”在英語發音中,諧音同“FUCK YOU”,有點像是在罵人,根本沒法銷售。

1999年,正值電影《泰坦尼克號》熱映,思來想去,阮積祥決定取名“傑克”,英文JACK,便於走出歐美。

歐美市場逐漸成熟,又遇上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當時很多人的選擇是縮減產出,因爲工業縫紉機的需求波動很大,生產線過剩,最後吃不了兜着走的還是自己。

阮積祥不這麼認爲,別人眼裏的行業寒冬,在他看來卻是抄底稱霸的好機會。

2009年,傑克縫紉機完成了德國兩家公司的收購,徹底打響了行業知名度,在全球行業下跌30%的情況下,傑克縫紉機逆流而上,漲幅達到10%。

2010年,實現了160%的增長,在中國縫紉機行業裏邊,銷量做到了第一。

2018年,傑克縫紉機的營業額做到了全球第一。

從小鞋匠到跨國企業老闆,阮積祥用23年的時間,深耕縫紉機行業,說起自己的成功祕訣,他用了一個詞總結,那就是——“笨”。

這並不是阮積祥的謙辭,在商業和製造業的權衡中,阮積祥沒有選擇更輕鬆容易的商業,而是抓住根本,精益求精;

在別人商業版圖越做越大時,只有他,選擇了專注縫紉機行業,用深耕細琢的“匠人精神”,一次次得完成了自我超越。

電影《一代宗師》裏有句話:“功夫是什麼?就是時間。”

當每一個人,都願意靜下心來,尋找自己的優勢,回到基本面,去做對的事情。慢慢地穩紮穩打,腳踏實地以愚公移山的堅持,發動來自內在的力量,不輕看自己,不受外界干擾,全心全意地投入,那終有一天,會修成正果。

平地起高樓,聚沙成塔,任何微小的累積,都能帶來質的飛越。

就像日本流傳的那句老話:只要專注、踏實地做好每一件物品,哪怕只是一枚螺絲釘,都能獲得成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