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時節話艾葉

端午節攻略大全(全國通用)

內容提要

  • 這是爲什麼呢?
  • 爲什麼要在這一天採摘艾蒿呢?
  • 3款艾葉養生飲食

怕錯過節假日信息?怕錯過最新的攻略?假日因爲調休週末要上班但是忘記了?
我們可以在指定時間通過微信給您發送節假日和節假日相關的信息攻略來提醒節假日時間、調休、注意事項等。具體訂閱安排和訂閱方式點擊下面鏈接:
微信提醒服務 - 法定節假日

每到端午節來臨的時候,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買艾葉的絡繹不絕,並將買來的新鮮艾葉懸掛於門前。

這是爲什麼呢?

端午時節,天氣逐漸炎熱,蚊蟲蒼蠅滋生,百毒齊出。古代就有端午節給門上掛一把艾葉的習俗。
俗話說:

入夏之前掛艾草,蚊蟲蒼蠅難進門。

那時,大人們常用艾草煮水給小孩洗澡,熱氣騰騰的艾香很特別,把全身都洗個遍,於是整個夏天,皮膚很少被毒氣沾染。
古人認爲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百病的藥草,插在門上用來祛除各種毒害,以避邪驅瘴。民間流傳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如《荊楚歲時記》所記載:

五月五日,採艾以爲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艾爲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用於預防瘟疫已有悠久歷史。兩千多年前的孟子即說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指多年的痼疾,須以三年以上的陳艾醫治。
古書記載:

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懸於門上,以祛毒氣。

爲什麼要在這一天採摘艾蒿呢?

因爲五月份採摘的艾蒿比六月份的藥用價值高,端陽一過,天就熱了,艾蒿瘋長,失去了它的嬌嫩和水分。
端午採摘的艾,曬乾之後陳久方可用,故民間有端午割艾一說。
中醫認爲:

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能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對虛寒性的月經不調、經血過多、崩漏、妊娠下血及腹部疼痛等症有奇效。

《本草備要》說:

苦辛,生溫熟熱,可治心腹冷痛、腹痛久痢、吐血、崩漏帶下、月經不調、霍亂等,並能殺蟲治癬,外用可治皮膚疾患;

《本草綱目》說:

溫中、逐冷、除溼,並提到身面疣目,艾火灸三壯即除。可見,艾灸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除寒溼、增強全身免疫功能。艾葉用在灸法中,除了其可燃性好,還因爲艾葉的辛散芳香氣味有一定的醫療作用,故與齊名,共爲鍼灸療法。

在民間

  • 如成年人受風寒咳嗽,用一簇艾煎湯洗腳,或者把艾葉切成九片、蔥三五根煎湯溫服發汗,即可治癒;
  • 如果痛經或經行不暢、小腹墜痛的患者,用熟艾製成圍兜,兜其臍腹,可起到溫宮散寒的效果。

由此可見,端午節門前懸掛艾葉,是一種民俗,也是一種有利於健康的衛生習慣。古詩云:

端午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
無意爭顏呈媚態,芳名自有庶民知。

正因爲有了艾草、糉子、雄黃、龍舟,端午的來臨更顯得熱鬧。

3款艾葉養生飲食

姜棗艾葉飲
配料: 生薑10克、紅棗20枚、艾葉3克、紅糖30克。
製法: 姜、棗、艾葉洗淨放入砂罐中,加入適量清水,慢火煎熬,棗爛後,加入紅糖,以此代茶,隨量酌飲。
功效:

  • 補血暖宮,行氣止痛;
  • 適用於婦女閉經、經期腹痛、子宮虛冷者。

艾葉生薑煨雞蛋
配料: 艾葉15克、生薑25克、雞蛋2個。
製法: 艾葉、生薑、雞蛋加水適量同煮,待雞蛋煮熟,剝去殼,復入原湯中煨片刻。
功效:

  • 溫經散寒,止血安胎;
  • 適用於崩漏、胎動不安、習慣性流產等症。

艾葉雞冠花酒
配料: 艾葉10克、紅雞冠花5克、川芎3克、黃酒500毫升。
製法: 將艾葉、紅雞冠花、川芎切細,浸入黃酒中,泡足15天后即可啓用。
用量:每次10至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

  • 行血化淤,解鬱止痛;
  • 適用於婦女產後氣血不和,肝鬱不舒之兩肋脹痛、腹痛、胸悶等症;
  • 對子宮肌瘤亦有治療作用。

端午節攻略大全(全國通用)

來源:健康上海1232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