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定節假日和週末歷史變革

最有效最大價值閱讀使用安心攻略文章的幾個建議
法定節假日 · 攻略大全

怕錯過節假日信息?怕錯過最新的攻略?假日因爲調休週末要上班但是忘記了?
我們可以在指定時間通過微信給您發送節假日和節假日相關的信息攻略來提醒節假日時間、調休、注意事項等。具體訂閱安排和訂閱方式點擊下面鏈接:
微信提醒服務 - 法定節假日

內容提要

  • 中國古代的節假日規定
  • 1949-1994年:每年4個節假日,法定假日基本格局形成
  • 1994—1999年:從“單休”、“雙休—單休”循環到全年雙休
  • 1999-2007年: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黃金週來襲,旅遊市場井噴
  • 2007年開始:“五一”長假取消,法定節假日總數11天

中國古代的節假日規定

我國秦朝及以前,社會沒有法定的節假日,也沒有具體的休假制度,政府官員每天都要按時上班。如果遇到什麼特殊情況,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那需要提前請假,經上級批准後,方能離開。秦時的官員請假稱“告歸”,告歸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因疾病需要回家休養;二是身體老邁需告老還鄉。
漢朝休假制度粗具雛形,主要分爲兩大類,一類是例假;另一類是節令假。《漢律》記載說:官員每過五日可以休一沐,稱爲“休沐”,即休息和沐浴的意思。因爲當時朝廷要求各級官員集中在官衙辦公和食宿,沒有特令,平常不得回家,只有到了“休沐”,纔可以洗浴更衣,回家團圓,打掃衛生或走親訪友,所以稱做“五日休”。

1949-1994年:每年4個節假日,法定假日基本格局形成

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佈《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形成目前我國法定假日的基本格局:每年4個節假日,元旦1天、春節3天、“五一”1天、“十一”2天,全民法定假日共7天。
從1949年建國到1994年的40多年裏,我國一直實行的是每天8小時、每週48小時的工時制度,即星期天公休一天。所以,全國每年的法定休息時間爲59天。

1994—1999年:從“單休”、“雙休—單休”循環到全年雙休

1994年2月3日,國務院頒佈《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國家實行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平均每週工作44小時的工時制度。第一週星期六和星期日爲休息日,第二週星期日爲休息日,依次循環。那時,雙休日(大禮拜)、單休日(小禮拜)一時成爲流行語。
1995年3月25日,《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規定:從5月1日起,我國“公休假日”延長至兩天,即每週五天工作後休息兩天。實行雙休日後,法定節假日加上星期日,我國勞動者每人每年休息日由原來的59天增至104天。

1999-2007年: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黃金週來襲,旅遊市場井噴

1999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普遍不景氣。當時有效需求增長乏力,爲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國務院調整原有法定節假日安排,將“五一”、“十一”放假天數分別由原來的1天和2天增加到3天,並通過調整前後週末休息時間,形成了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連休7天的長假。

2007年開始:“五一”長假取消,法定節假日總數11天

2007年12月,國務院公佈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和《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放假辦法取消“五一”黃金週,增加清明、端午、中秋爲法定節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職工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按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工資報酬。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放假制度存在諸多不足:

  • 缺乏傳統文化特色,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法定節假日中只有春節一個傳統節日;
  • 節假日安排過於集中,10天法定節假日9天集中安排在春節、“五一”、“十一”三個假期,對經濟和社會的正常運行產生較大的影響和波動;
  • 休假制度不夠落實,2008年前我國尚未全面建立帶薪休假制度,企業職工年休假無明確制度規定,年休假權利難以保障。

2019年7月29日,人社部官網發佈《我國法定年節假日等休假相關標準》,對包括休息日、法定節假日、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五類休假標準予以明確。具體鏈接參考下面鏈接: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法定節假日 · 攻略大全
安心攻略 · 精華文章彙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