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怠的中年人,哪會有什麼油膩

很多時候,生活只是一系列有開始、有中間和有結局的片段。我們經常記得開始,比如與愛人的第一次約會;結局也令人難忘,比如一個項目的結束,或者是球賽結束。但是,中間的事情總是模糊的,它們會被慢慢淡忘,最終從我們的記憶中消失。

正如萬維鋼所說:我理解“見機”,就是要對“時機”保持敏感,上午意味着什麼、下午意味着什麼、開始的時候意味着什麼,事先做到心中有數纔好積極應對。

我們知道,大多數人在白天會陷入低谷,當人生走到了中間,那會怎樣呢?

1. 中年危機

在很多電影或者小說裏,都很詳盡的描述了中年危機的症狀,例如會面臨家庭、事業一些列的問題,而這個時候的大多數人卻是力不能及,充滿了無力感。

平克在書中引用賈克斯的研究說:在個人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關鍵的階段,這些階段呈現出轉折點和快速過渡時期的特徵。其中最不爲人知而又最關鍵的一個階段發生在35歲左右,我把它稱爲‘中年危機’。生命中間段的核心和關鍵特徵是個體意識到死亡的必然性。人到中年,會突然間注意到盤踞在遠處等待自己的死神,迎來“一段心理不安期和抑鬱期”。 在死亡幽靈的困擾下,中年人要麼屈服於它的必然到來,要麼迅速改變路徑、拒絕接受命運。

可是上述的話看似很有道理,只是中年危機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平克在書中提到:2010年,有一項針對34萬人的調查,讓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給自己當前的生活幸福度打分。結果發現中年人打分的數量最低。


我們從上圖大致能看出,整個人生是一條U型曲線,從18歲開始幸福感都很高,到了34歲後開始猛然下降,到了53歲左右幸福感進入最低點。接下來,幸福感慢慢回升,到了老年,你的幸福感達到頂點。

這個研究被人重複過很多次,並且不止適用於人,也會適用於動物。2012年,5名科學家對500多隻大猩猩測試了不同年齡下的快樂程度,並且爲這些猩猩的情緒和幸福感進行打分。結果把分數與這些大猩猩的年齡進行比對後發現和人類的曲線近乎一致。

既然這樣如此相近,那不是意味着中年危機更多的是一種生物學而非社會學現象?

2. 中年油膩

既然中年危機不科學,那怎麼解釋中年時候的低潮呢?

這兩年網上開始流行一個詞叫做:中年油膩男。大約是形容那些油腔滑調,世故圓滑,不修邊幅邋遢不堪,沒有真正的才學和能力又喜歡吹噓的中年人。我想中年油膩可能會更好的解釋中年低潮的原因。

曾經年少的你對未來充滿期望,或學習,或加班,或社交。那時候的你對未來充滿希望,雖無所謂宏圖大志,但也曾意氣風發。那時,每一天都很新鮮,也很有激情。

人到中年,慢慢認清現實。或碰壁,或止步,或失敗,放佛一伸手就能碰到那若有若無的天花板。慢慢你對自己放鬆的要求。人開始變的圓滑,肚子也一天天鼓了起來。這個時候你覺得你開始油膩起來了。而你的油膩,只是因爲你對自己有了懈怠。

3. 中場懈怠

平克在書中舉了個例子:猶太教有個節日叫光明節,光明節一共要過八天。光明節的習俗,除了家庭聚會和吃傳統食物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儀式,是點蠟燭。

點蠟燭需要有專門的燭臺,每次要拿着一根蠟燭去點別的蠟燭,並且第一天點2根,第二天點3根,一直到第八天點9根蠟燭。這樣光明節總共要點44根蠟燭。

可是根據研究發現:這44根蠟燭基本上都用不完 !因爲人們並沒有做到每天都點蠟燭。

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一天和第八天都很多,那是以因爲第一天和第八天是光明節開始和結束的日子,儀式感很強,而且很可能要和別人一起過,我們自然比較重視。中間這幾天可能就無所謂了。

這樣說話,對於鬆懈,不止普通人有效,對於有着強烈宗教信仰的人來說是如此。

那麼對於人生來講是不是也是如此呢。畢竟你不太可能永遠精神抖擻毫不懈怠,放鬆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所謂中年危機最大的危險,就是它會讓人懈怠。

就像打了一半的戰場一樣,雖有稀稀疏疏的槍聲,總體是平淡的。可是這種平淡,也是爲了終場時的爆發。那麼對於人生如何成爲爆發點呢?

4. 中間點的爆發

休斯頓大學教授布琳·布朗說曾經這樣定義中年:這是“世界抓住你的肩膀告訴你,‘我幫不了你,你得靠自己’的時期”。
那麼當世界抓住你的肩膀,你卻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要怎麼辦呢?平克在書中給給出一些方法:

第一:巴菲特法,優先處理最高目標

據傳,有一天巴菲特和他的私人飛行員聊天,後者對沒有做到自己所希望的所有事情感到沮喪。巴菲特爲他開了一個包含3個步驟的藥方:
第一,寫下你未來生活中最重要的25個目標。
第二,看看這份清單,圈出最重要的5個,並把他們列爲最高優先級。
第三,立即着手計劃如何實現這5個最高目標。在沒有完成這5個之前,忽略其他20個目標。

做好幾件重要的事情,比起做了一打只做到一半的項目,更有可能使你擺脫低迷。

第二:想象生活中的一些還未發生的積極事件

首先,想想你生活中積極的事情,比如生孩子、結婚、升職。然後列出所有使之成爲可能的條件,也許只是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決定,比如在哪裏吃晚餐、想要報名參加的課程,或者碰巧一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告訴了你一個工作機會。
然後,將這些可能從未發生過的事件、條件和決定全部寫下來。如果你沒有去那個聚會,或者沒有選擇那個課程,或者取消了和你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約會,結果會怎樣?想象你的生活沒有經歷那一連串的事件,現在會怎樣?

現在,回到當前,提醒自己,這些確實發生了。想想這些幸福美好的隨機事件,是它們將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會帶進你的生活。放鬆地呼一口氣,對自己擁有的好運氣心懷感恩,你的生活可能會比你所認爲的更精彩。

第三:給自己寫幾段自我同情的文字

自我同情在一定程度上會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和抗壓能力。

首先,找出一些讓自己感到遺憾、羞恥或失望的事情,比如,被公司解僱、某門課沒及格,並寫下你的細節感受。
然後,給自己寫一封信或者是郵件,用兩段文字表達對這件事的同情或理解。你可以想象一下,關心你的人會說些什麼,他可能比你更寬容。然後在信中說明你可以對生活做出哪些改變,以及將來如何改進。

一封自我同情信就像黃金法則的反推:它提供了一種像對待其他人一樣對待自己的方式。

5. 禪定

正所謂中場無戰事,人生到了中年大多數人,都會陷入幸福感的低谷。

畢竟大多數人在剛從學校出來進入社會的時候,都會非常積極努力。對自己也有有較高的要求,這個時候你會常有進步的感覺,很幸福。

到了中年,你可能會鬆懈下來,這個時候各種缺點就出來了。你的各種社會角色已經很穩定,沒人約束你、也沒人對你有更高的期望了,你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也就降低了。有些人到這一步,就變成了“中年油膩男”。你表現得鬆懈,社會就會給你相應的反饋,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越來越會陷入了中年危機。

可是正如一場球賽一樣, 如果你把中間點當做一個提醒,喚醒剛要懈怠的你,或許也會是你的新的爆發點。

畢竟,不懈怠的中年人,哪會有什麼中年危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