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產品經理的職業發展瓶頸

前段時間,某產品同學和我私聊一個很焦慮的話題:“職場35歲的產品經理”。

35歲,產品經理在職場還有競爭力嗎?

35歲,產品經理什麼最重要?

35歲,產品經理都去哪裏了?

35歲,產品經理如何過好職場"下半場"?

面對這個話題,不是讓無腦賣焦慮,而是讓你從整個職場看清自己。35歲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被焦慮左右,而看不清自己的方向、影響了自己的判斷。

35歲被認爲是一個尷尬的階段,一方面是我們已成家,有家庭負擔,另一方面我們深耕多年的行業,工作跟不上節奏。

35歲被認爲是兩道難跨越的坎:一道是跨界發揮我們工作能力的坎,另一道是跳槽檢驗我們工作經驗的坎。

35歲首先給你一錘的是職場危機。職場的法則就是從來不跟你講道理,更不會跟你講情懷。老闆辭退你,從來都不是因爲錢。公司裁掉你,不是公司不需要人,只是不再需要你。

作爲90後,我們即將邁進三十而立的階段。都說人過三十,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所以在35歲到來之前,我們應該想清楚自己的職業規劃。

產品經理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溝通、理解、掌握並運用的過程。在產品進階過程中,從初級、中級、到高級乃至資深產品經理,需要一個從低到高的滲透維度,並不斷認知、積累和成長。都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是產品人的成長之道。

我們從剛入門做產品,渴望“用設計改變世界”。但在產品進階之路,我們經歷了許多苦難和考驗,發現工作忙碌卻又迷茫,又得擔心會不會有一天被替代。

我們要思考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是否掌握不可複製的商業模式,是否還有持續輸出的剩餘價值。即產品經理或讓自己擁有一技之長,或讓自己成爲不可或缺,或讓自己有可被利用價值。

產品經理是一個工作複雜和技能繁多的崗位。我們在從低到高的滲透過程中,爲了完成功能模塊負責的工作,需要學習各種產品相關技能。但現實某種工作情況和環境因素,導致產品經理技能參差不齊,各有所長。

以在大企業做產品爲例,你只能負責其中一個產品端或功能模塊,但可以系統化、標準化的學習知識技能,但無法大膽創新。以在中小企業做產品爲例,你可以負責多個獨立項目,可以有效的、多面的學習知識技能,卻無法快速提升。

作爲產品經理,我們要學會搭建屬於自己的產品知識體系。產品知識體系就像一顆洋蔥,我們一瓣瓣撥開之後,就會清楚不同層級的相互關係和工作內容。

在職業規劃過程中,我們要學會突破自我瓶頸。在產品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標榜一些產品大佬。但最終選擇產品經理成爲工作崗位時,要清楚自己在當前階段應該做啥,下一階段應該會啥。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衆號 產品經理朱學敏(ID:pm_zhuxuemin),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