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系統:產品設計“七步法”

後臺產品設計是一塊讓產品經理難啃的硬骨頭,因爲它業務複雜、數據龐大、邏輯縝密。

1.瞭解後臺

在做後臺產品設計之前,我們先從硬幣的三個面瞭解一下後臺系統。從硬幣正面看後臺:可以減輕運營的壓力,注重數據之間的流轉,側重功能模塊的實現。從硬幣反面看後臺:設計風格過於單一,業務邏輯複雜,缺少對應的系統說明。從硬幣側面看後臺:數據處理準確有效,操作流程簡單,系統簡單好用。

後臺系統就是給用戶分配一個有某些權限(菜單級)的角色,對特定數據(數據級)進行增刪改查導(功能級)的管理系統。

瞭解後臺必須熟悉前端業務,前端偏向用戶(功能操作)查看信息、提交信息,而後臺側重管理員(數據處理)創建信息、處理信息,而服務器(信息傳遞)主要是請求信息、響應信息。

常見後臺系統包括:內容管理系統CMS,企業管理系統ERP、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商城管理系統MMS,辦公自動化系統OA等。

一個好的後臺系統會有以下幾個特點:1.系統目標明確:輔助用戶自主完成任務,減輕運營壓力。2.用戶需求明確:需求一般來至是企業內部的領導、團隊或業務部門。3.注重運轉效率:以功能實現爲目的,注重提高系統各個環節的運轉效率。4.注重系統業務:以業務導向爲目的,注重整個系統業務流程和相關模塊的邏輯清晰。

2.梳理業務

後臺產品設計的關鍵是梳理業務邏輯。業務邏輯是業務層的邏輯,是整個系統層的邏輯。在設計上要考慮如何讓業務流更加完整,讓工作流形成一個閉環。

對產品經理而言,梳理業務邏輯更多是改變自己的設計策略。常見的梳理業務方式有需求分析、場景分析、架構設計、功能規劃、UML建模、用戶地圖、交互自查等。

後臺產品一般採用需求驅動設計的方式。需求是業務驅動或技術驅動的核心。需求驅動設計就是根據相關業務部門提出的需求,進行後臺產品設計。

後臺產品一般是給公司內部員工使用的,不同的業務部門會有不同的業務需求,不同的業務需求會有不同的業務場景。對於業務邏輯複雜的後臺系統,越是需求多樣化場景,越要做需求場景分析,我們可以根據需求池寫需求用例。

當我們收集到了相關業務部門的需求後,首先對需求優先級排序,其次對需求進行拆解與分析,然後形成不同的功能規劃,最後把這些需求體現在後臺原型中。

此外,產品結構設計也是梳理業務邏輯很重要的一部分。產品結構設計側重基於功能構建產品的整體架構,主要是梳理產品框架和基本功能。一般會設計功能結構圖、信息結構圖、結構圖。

3.確定佈局

在後臺產品設計之前,我們需要確定它的框架結構,確定框架結構可以保證頁面佈局、排版形式的一致性。後臺設計的標準佈局爲柵欄設計,頁面尺寸爲1440*900。

後臺系統的結構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導航區域、功能區域、內容區域。導航區域分爲單層級和多層級導航,包括Logo、菜單欄。功能區域包括賬戶中心、消息通知、修改密碼、安全退出。內容區域的包括篩選條件、列表、分頁、詳情頁等。

4.字段設計

字段設計是後臺設計中最基礎的部分,但卻是數據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

字段設計分爲三個步驟:彙總字段,處理字段,設計字段。字段設計要考慮的維度有:所屬對象、類型、是否必填、來源、長度。常見的字段類型有:業務型字段、系統型字段、管理型字段、規則型字段。

以P2P網貸系統的標的爲例:標的詳情會展示標名、期限、利率、借款金額、還款方式等;標的登記會記錄登記時間、審覈人、審覈時間等;標的流標會記錄審覈內容、日誌信息、操作信息等;標的放款會記錄滿標時間、放款時間、放款狀態等。

5.流程設計

流程設計是梳理業務邏輯的最好方法之一。好的流程設計,不僅讓產品功能形成閉環,也遵循用戶的心理模型,此外,用戶會感受到後臺系統操作的簡單高效。

流程設計是決定產品是否可用、易用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區分一個產品經理邏輯分析能力高低的重要體現。

在產品從想法過渡到模型的階段,流程設計以動作來推動業務前進。流程設計描述的是完整的業務流程,可以梳理功能模塊、業務邏輯與使用路徑。常見的流程有:業務流程、功能流程、操作流程、頁面流程、數據流程等。

以標的登記審覈流程爲例:我們以泳道圖的形式,設計ERP系統、P2P系統和存管系統的業務流程,風控專員在ERP系統提交標的進件後,風控主管會在P2P系統後臺進行初審和複覈,之後再推送到存管系統進行終審,在這個過程會形成動態的標的登記審覈流程。

6.規則設計

規則設計的目的是確保規則的業務表現和業務目標相匹配,根本作用是流程控制與數據驗證。

業務規則描述了業務過程中重要的對象、關係和活動。業務規則包括功能範圍、操作流程、業務規範、約束條件和功能說明等。

對於業務規則來說,爲了方便對規則的新增、變更與廢棄進行跟蹤管理,需做版本控制。以貸超產品MVP設計爲例,我們會將業務分爲核心業務部分、業務支持部分和非業務部分,然後把業務規則進行清晰、明確、可量化的場景描述,並做好階段反饋。

規則設計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規則引擎。規則引擎可以在不同的時間節點觸發業務規則,且能幫助我們在系統中有效的執行和管理規則。

7.原型設計

當我們清楚需求、流程和規則後,會通過Axure把想法轉換成可以需求落地的原型。

原型設計的目標是把規劃的功能、流程展現出來,將需求轉化爲可以給需求方、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演示的Demo。方便需求對稱與問題溝通,確保用戶需求、使用場景的合理性,從而推動產品迭代。

常見的原型設計方式有手繪原型、灰模原型、交互原型。產品經理一般是畫低保真的手繪原型或灰模原型。

手繪原型有助於帶動思維。在項目立項階段的頭腦風暴和概念測試,手繪原型在初期驗證想法時非常高效,也方便討論,同時也適合敏捷開發時快速出原型。因此手繪原型是最簡單、快速的表現產品輪廓的方式之一。

灰模原型可將產品需求以線框結構的方式展示出來,讓需求和想法更加直觀得展現。畫灰模原型時,所有的元素,除了組件自帶的顏色,只用灰黑白。此外,我們要在軟件需求中說明所有頁面展示、功能狀態和業務規則。

無論從0到1做後臺,還是系統重構,後臺產品設計是產品進階必備的基本能力。既能逐步鍛鍊產品經理的設計邏輯思維,也能快速瞭解公司的業務流程。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衆號 產品經理朱學敏(ID:pm_zhuxuemin),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