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看不完的书

        我并不是说浩如烟海的图书馆,自然也不是庞大现代的书店,在里面只会迷路。图书馆自然是好地方,只是阅读应该是非常私人的一种体验,看到精彩处,仿佛头顶有一片芳香的空气,令人愉悦,那么多人坐在一起一起发出芳香的空气,有点难以想象。

      我在太多的地方随手拿起过一本书,有的看了几页,有的看了一两行就放回去了,这些肯定都是永远看不完的书了,像这个茫茫城市身边熙熙攘攘的人流,偶尔都会对经过身旁的某位多看两眼,美女也好,故作深沉的男士也好,毕竟绝大多数我们可能再也不会遇见了。

    有书架的咖啡馆让人心生好感,如果再有带花纹的桌布和每天都新鲜的花和植物,那是最好不过的翻阅一本书的地方了。最近喜欢在半山咖啡馆听背景音乐,所谓背景是大多里面的顾客没有人会认真去听这些永不重复的音乐,都只是他们思考,笑谈,甚至瞌睡的背景。真的永不重复,虽然音乐世界就像书的海洋一样,永远没有边界,一个人终其一生也是绝对没有办法听得完的,可每天都开门的咖啡馆居然能做到不重复,还是令人叹为听止。最近我在这看完了鲍勃马丽的一生,耐着性子翻完了这里唯一能找到的诗集,有的诗确实让人不好说什么,翻下去的动力似乎是可能下一首会适合自己的胃口。也翻了几本三毛《送你一匹马》《雨季不再来》之类的,三毛的书也属于永远看不完的一种类型,《送你一匹马》我就翻过无数回,每次都能找一两篇看下去,仿佛从来没有看过一样。

      我喜欢看的书大体类似于保健品九阴真经之类的,救不了你,也救不了谁,更别提这个世界了,也教不会你什么,如果确实能从里边学到一两招那种书,我也是一拿起来就头疼,祈愿自己别再遇见它。如果硬要明晰一些,喜欢看的应该是那种远远离开我的生活的书,越远越好,但也不至于远到火星之类的难以想象的地方,如果真有一本比如《火星人的周末》之类的书,我恐怕也是断然不会去翻阅的。看来这个远的距离还是相当不好表述,比如圣经的故事那样的距离差不多是合适的,接近所能感同身受和理解的边缘,只是如果它老想告诉我一些道理,我又提不起兴趣了而已。最近几次来半山发现了一本距离绝好的书:《像一块滚石-鲍勃迪伦回忆录》如果说音乐的世界没有边界,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想听完鲍勃迪伦的所有歌曲也是难以想象的,海谈不上,湖总可以算上一个。以前觉得半山咖啡馆的装修过于黯淡,光线不是太好,跟随迪伦在纽约混了几年之后,突然觉得这个咖啡馆很有格林尼治村的神韵,咖啡也格外的好喝了起来。我有个毛病,看回忆录总会不自觉的变成回忆者本人,我喜欢弹着吉他吹着口琴和其他民谣歌手一起在地下室酒吧里排队演奏,在昏暗的咖啡馆里谈音乐,纽约可真是个寒冷的城市,也喜欢田纳西州温暖的夜晚,有着旧时贵族风格的公子在酒吧喝醉,鲜花盛开的夏天,殖民时期的大房子有很深的门廊和很多窗户。田纳西,这个距离真让人舒服。

      我去过的每个有书架的咖啡馆都有那么一两本我永远看不完的书,每次去都可以再次翻开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