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我两个都想要

最近,大概花了2周时间读完了毛姆的名著《月亮与六便士》,初次阅读,并不是很懂,于是看了很多关于这本书的解读。普遍的观点是认为月亮与六便士分别代表了现实与理想。那我姑且从这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最开始是一名股票经纪人,拥有富足的生活,也有温馨的家庭。她的太太带有点文艺情调,喜欢与文化人打交道,热衷社交,将家庭照顾的井井有条。在表面看,这是一个无比幸福的家庭,也是一种大家都渴望的生活步调。然而斯特里克兰在他40岁的时候近乎决绝的放弃了这一切,背叛家庭,落魄的生活在巴黎,放弃一切体面的工作,去追寻不可及的理想:画画。这在我们眼中近乎夸张。如果抛开他对理想的狂热而言,这简直就是个疯子。他对艺术的狂热与对亲人的冷漠一同存在,如同灯火闪烁,光明与阴影并存。

其实我在书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对这个人是极其反感的。因为他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首先毫无顾忌的放弃家庭,不堪为父,不堪为夫。之后在巴黎,与一直非常照顾自己的友人之妻偷情,无视友人的感觉,不堪为友,如果用我们的道德观来评价的话,那简直就是一个渣男。我耐着性子往下读,我想看看,作者为什么要耗费笔墨描写这样的一个人物,这样一本书凭什么成为流传的经典。

越往下读,越是震惊。就像作者所言:“我感觉在他体内,仿佛有一股猛烈的力量奋力挣扎,这股力量强大无比,压倒一切,好像违揹他自己的意志,将他紧紧地攥住。我无法理解,他似乎真的被魔鬼附体了,很可能,突然就会被撕的粉粹。但表面看,他却再普通不过。”突然而起的艺术激情控制了斯特里克兰本人,他已经完全不在乎外界的一切了,无论是本人还是他周围的环境。

但是,似乎在城市中,他一直无法得到救赎,这种激情充斥着他,他的灵魂似乎已经超越了现实,然而他的艺术能力却无法将这种控制了他的灵魂的激情表达出来。所以生活上他是落魄的,精神上他也是苦闷的。直到后来,机缘巧合,他到了塔希提岛。在这个小岛上,没有外面社会上覆杂的人际交往与社会规则。无论是环境还是人们的行为方式,都更接近于原始状态。正是这种原始的纯天然的环境,与他回归原始的激情将结合,他得到了最大的灵感。最终,在他患了麻风病之后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他创造出了一副惊动世人的动人心魄的画卷。这幅画卷原始野性,代表着他对自我的超越和终极的思考。然而最让人惊叹的是,在他死后,他并不想依靠这幅画来获得死后的虚名,而是嘱咐他的妻子,将这幅画一把火烧掉。

也许,从世人角度看,这着实有些可惜,但有时候想想,这也许就是对斯特里克兰这样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的最好注解。毕竟,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追求画画,并不是为了世俗意义上的名利,仅仅是因为他内心有种无从释放的激情,只有通过绘画才能表达。那么这样,他付出全部心力的巨著烧毁也就没有什么惊奇的了。当这幅画完成的时候,斯特里克兰所苦苦追求的已经全部实现了。

回归的现实中,如果放到5年前,我一定是对斯特里克兰大加赞赏的。毕竟,那个时候,我大概也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毕竟那个时候,我是多么渴望找到我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为之“虽九死其犹未悔”。然而可以的是,那种足以燃烧生命的激情一直并未来临,而现实也并不允许,我为了一个缥缈的理想什么都不顾的去追求。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即使我们愿意为自己理想不惜一切代价,但这个代价中并不包括我们可以去牺牲掉别人的利益。而这,就是现实与小说最大的不同。

当我们想要遵循社会伦理,做一个不那么自私的人时,就注定了我们受到束缚。要丧失掉某一方面的自由。相比较理想化的世界而言,现实生活中要顾虑的太多。有理想并不稀奇,但是真正能够将自己的理想进行到底的着实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的世俗生活都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然而心中却怀揣着不可实现的理想,耿耿于怀。我们当然敬佩那些奋不顾身的纯粹理想主义者,因为就是这些人点亮了现实的灯,告诉我们除了庸俗的现实,还有一些东西值得相信。但是,现实中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纯粹的追求理想。

与其这样,不如我们去寻找一种trade-off,去努力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比如,不是那个工作钱越多越好,有时候适合自己顺心而为也很重要;不是非得卑躬屈膝委屈求全,在做好自己本分的同时,有时候也可以拿出自己的骨气来;不是非得每天在世俗堆里打转,偶尔给自己一点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时间是最好的投资,一天不够两天,两天不够一月,一月不够一年。只是始终坚持着向自己理想的方向靠近,那么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目标很近很近了。这样一种渐进式的追求理想的方式,不比斯特里克兰那种爆破式的方式温和的多。

不论到什么时候,月亮我想要,但是我也不想因为摘月亮的过程,让太多的人成为我脚下垫着的石头。不以己之所欲而害人,当为人之底线与准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