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8 產品入門經驗總結

本文主要分2個方面介紹:

①主要談下自己是如何入門產品的

②經驗總結

一、自身經歷

1.進入大學後,因專業的原因很早就接觸到了產品經理的這個崗位(專業定位如此),於是開始瘋狂的去搜索產品經理相關的資料:

1)瞭解產品崗位基本的資料

百度、知乎、豆瓣等去看產品經理大概的工作是什麼,待遇如何,前景如何,當時的成果是:大概知道了產品經理的工作流程,待遇還算可以(基本過w),可以往ceo方向發展等

2)開始去了解產品經理如何入門

百度、知乎、豆瓣等去看產品經理入門教程,按照裏面推薦的去看書: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結網、啓示錄、點石成金、怪誕行爲學等(反正大學時間多,就是推薦的書就都去看看),這塊反正就是對產品的工作較爲熟悉了,還看了相關的案例,能說得上一些套話

然後開始鍛鍊產品的硬性能力:畫原型,當時收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影響吧,總覺得原型要畫的高保真,於是圖書館借了本axure的書籍,按照書籍學了將近一個月的樣子,基本可以畫出一個app的demo(面試時發現別人都不看!!!),這裏算是讓我有了基本的原型能力,在後續實習時可以快速上手,同時也收到了表彰(說明原型雖然不需要高保真,但是有高保真大家會覺得你用心了,能得到別人的短暫的認可)

同步在進行產品的競品調研,這塊也是按照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裏面的教程,按照用戶體驗五要素去分析,雖然分析出來的東西都是浮於表面的交互,但是可以讓自己確實認真體驗了不少app,知道app的大概的玩法是怎麼樣,也算是後續實習面試時的加分項

後面就開始去找實習工作了,來到北京找了快一個月的工作,最大的體會是有人指導一下入門簡單很多,有一次面試後有個面試官主動告訴我分析的方式有問題,思考方式太偏於交互,需要更加有邏輯性,更加深入一些較好,回來後反思了很久,試着重新分析了一款社交app,試着加入了自己對社交玩法的思考,重邏輯,輕交互的去分析,多問爲什麼(雖然有時候的解答很幼稚,但是起碼是自己的看法,是良好的開端,後面因爲這個分析最終找到了一份實習相關的工作

實習後開始試着接手了一些項目,也真正的瞭解了產品經理的工作流程和相應的工作方案,這個時候主要是缺什麼補什麼,比如來了需求,需要分析需求是否應該做,會主動找相應的文章去看分析的基本理論,然後試着去套理論,試着找到自己的分析方式(需求分析是這個很靈活的過程,理論更多的是一個指導),而在做需求的過程中很多的時候是參考其他app的做法(去尋找靈感),需要多看看體驗app,同時後面更加註重數據的反饋,在需求完成時,數據的指標也需要是清晰的,後續觀看數據反饋,在這個時候我會去看數據分析相關的書,如精益數據分析,精益創業。這個時候的自己更加偏向執行層,能夠按照要求完成一個需求的產生-後續反饋的全流程,只是有了一定的主管能動性,會試着思考應該在什麼時候做哪些東西,但是還是很淺層的,這個時候實習也結束了。總體來說,實習使得我有了初級產品經理的能力:能按照要求完成整個需求的收集-上線-反饋整個流程,也有了部分產品規劃的思考

二、經驗總結

①可以在知乎、百度瞭解產品是什麼,幹什麼,前景如何,自己對產品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網上太多,不進行列舉)

②如果還有興趣,找相關的產品從業者幫忙介紹下他自己是如何入門的,他們招實習的要求(實習是入門最快的方式);如果沒有去試着通過文章去了解整個產品的工作流程(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決策-需求設計-測試-上線-數據反饋),然後可以先學下產品的技術能力(簡單的原型),以及試着單點對競品進行分析(這個很重要,自己的理解很重要)

③有一定的瞭解後可以去找實習(最快的入門方式),可以先去大公司打雜(瞭解產品的基礎流程),觀察其他產品的工作流程(需求怎麼來的,怎麼分析的)、文檔、思考方式(這裏提前說下通用的做事情的方式:背景-目的-怎麼做-效果-怎麼改進,多去問同事,不問白不問),大公司打雜後,有條件可以再去創業公司幹活(創業公司缺人,有更多機會被當正式員工使用),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哪個方面有疑問可以去問同事,看書籍,這個時候肯定是高速發展的過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