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太愛“圖方便”害了多少孩子!(家長必讀)

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們多多少少會存在一些問題。

但是有一個隱藏的“罪魁禍首”也許很多家長都不知道,那就是家長們太喜歡“圖方便”了。

家長們總是習慣性地在教育孩子上“圖方便”,那孩子以後跌倒了還能站起來嗎?

答案顯然是:不能!

特別認同一句話,長大這件事,跟上廁所一樣,孩子們必須自己完成,無論你有多愛他們。

1

事事圖方便

孩子還能獨立嗎?

一次週末,去朋友家找她陪我出去逛街,因爲我去得比較早,所以目睹了她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方式。

她的兒子雖然已經12歲了,但是依舊很依賴媽媽。

我朋友去兒子的房間叫了5遍他才起牀,接着又爲兒子擠好牙膏,催他去刷牙洗臉。

一大早她就爲兒子準備了中式和西式兩種不同類型的早餐,還有鮮榨果汁和牛奶。

我當時就驚呆了,我說:“你對兒子真好,有你這樣的媽,他肯定很幸福。”

我朋友立即反駁說,“他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老說我嘮叨,愛管閒事……”

我問她爲什麼要做兩種類型的早餐,她笑了笑說:

“沒辦法,他想吃什麼都是看心情的,我圖個方便就都做了,省得他不愛吃又要我重新做。”

等她兒子吃完早飯後,我以爲我們能去去逛街了,誰知道她開始做起午飯了。

她說要先替兒子準備好午飯,放在冰箱裏,待會讓他在微波爐裏熱一熱就能吃。

我隨口說了一句,他長這麼大了,餓不了的,自己會隨便煮個麪條吃的。

朋友又笑了笑說,“他還真的不會,別說煮麪條了,連去樓下打包他都不願意。”

我每次有事情出去都會提前給他打點好一切,省得他中途催着我回來伺候他!

我越來越納悶了,接着問她,“孩子都這麼大了,你都不讓他學會獨立,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嗎?”

朋友又說了一個我們經常聽到的答案,“教他自己做飯、洗衣,還不如我直接幫他來得更方便,他淨給我添亂,只會越幫越忙。”

出發前朋友又給兒子準備了零食,把ipad遞給他,囑咐了幾句不能亂跑出去玩,中午按時吃飯的話。

爲了朋友好,我奉勸她在教育孩子上別再這樣“貪圖方便”了,大人的圖方便,很可能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2

父母的圖方便

就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

朋友教育孩子的方式,其實在很多中國父母身上都有所體現。

還小的時候:

孩子不肯乖乖吃飯,父母爲了圖方便,把飯一口一口送到他嘴邊,哄着他吃;

孩子不會繫鞋帶,父母爲了圖方便,一次又一次代勞,卻從未教會他怎麼系;

上學的時候:

孩子遇到不會寫的作業,父母爲了圖方便,直接把標準的答案告訴他,從不教他方法;

孩子不願意整理學習用具,父母爲了圖方便,就幫他整理得井井有條,從不讓他動手;

再大點的時候:

孩子不願意幹家務活,父母爲了圖方便,從未讓孩子體驗幹家務勞動的辛苦;

孩子不會自己做飯,父母爲了圖方便,不是替孩子準備好,就是給他叫外賣;

上大學的時候:

孩子還不會照顧自己,父母爲了圖方便,辭去工作變成了專職陪讀;

孩子大學畢業了還沒找到工作,父母爲了圖方便,讓熟人介紹工作;

……

父母們總是習慣性地“圖方便”,最終的結果就是:

23歲的“天下第一懶人”楊鎖,在父母的離世後活活被自己餓死;

22歲的“巨嬰”晨宇,留學花光了兩百萬,但連預科都沒畢業,回國後終日與遊戲爲伴;

90後學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一腳踹開媽媽,大吼“我現在所有的結果都是你造成的”;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以上的這些父母都是錯的,他們以爲對孩子好就是替孩子包辦一切。

可是,他們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爲孩子包辦一切的同時,就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

再萬能的父母,也無法替代孩子成長,無法一輩子陪伴孩子。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出現了“越位”,很容易會培養出獨立性薄弱而且不懂感恩的孩子。

孩子的成長過程應該是形成獨立意識的過程,是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培養自己的辦事能力、積累經驗並且建立自信的過程。

孩子成長中走過的每一步,遇到的每一個坎,栽過的每一個跟頭,都有它的意義,父母無法替他去經歷這一切。

既然我們陪不了孩子一輩子,那我們爲何不早點放手呢?

畢竟,很多事情,必須要由孩子自己去經歷,他才能真正長大。

孩子只有真正體驗過成長的風風雨雨,他的內心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3

教育孩子

千萬不能“圖方便”

意大利幼兒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說:

“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

簡單的一句話,充分說明了教育和生活密不可分,教育就藏在生活中,教育與生活相生相息。

因此,孩子通過親身體驗、感知、實踐來獲取經驗對他們的成長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一定會嘗試很多事,在嘗試中他才能活得生活的體驗和成功的樂趣。

但是,如果父母總是因爲害怕孩子受苦受累,因爲圖方便,從而剝奪了他嘗試的權利。

那麼,你的孩子就永遠無法取得進步,無法獨立生活,更無法獲得成功。

前陣子,被一則#母親讓11歲的盲女兒獨自上學#的新聞刷屏了。

這位盲童叫高雅,是哈爾濱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四年級的學生,她一出生就看不到東西。

她的媽媽於玲是個“狠心”的母親,她每天都讓高雅獨自去上學,368米的距離小高雅甚至要走上20分鐘。

於玲覺得女兒遲早要長大要獨立的,她不可能會永遠陪着她。

所以,她寧願默默地跟在女兒身後也不願拉着她的手去上學。

如果於玲像其他母親一樣爲了圖方便,每天接送女兒上學,那麼她女兒可能永遠都離不開她。

突然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奇蹟男孩》,電影講的是一個先天臉部畸形的男孩奧吉的故事。

奧吉母親可以完全自己在家裏教育孩子,但是在孩子10歲之後,她還是決定讓奧吉走出家庭課堂,去真正的學校。

母親知道奧吉要走出這一步有多艱難,但是爲了孩子的成長,她還是狠心地切斷了奧吉對她的依戀。

她鼓勵奧吉勇敢地邁出腳步,去開啓新世界的大門,最終奧吉成功創造了奇蹟。

有句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孩子真的不能圖方便。

你越是怕麻煩,什麼都爲孩子做好,那他就會失去自理能力,也會把別人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不懂感恩。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可以替他們做很多事,可孩子長大後,要真正面對這個世界了,你又能幫他多少呢?

當孩子發現父母不能再滿足他一切的時候,他們不僅不會自省,相反會責怪父母太無能。

這就是爲什麼現在很多父母,就算竭盡全力也培養不出懂感恩的孩子的原因。

在此奉勸所有父母,請你們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學着管理自己的生活,學者接納生活帶來的一切。

當父母最重要的使命,不是爲孩子解決一切困難,而是讓孩子變成一個有能力解決問題,有能力愛別人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