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同考”是常態,再話得失促提升 ——淳化縣“師生同考”語文質量分析

  2019年4月底,淳化縣96名語文教師,與全縣九年級學生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師生同考”活動。回眸這96份試卷,可話之處多多:

說試題:本試題計23道小題,四個板塊(積累和運用,綜合性學習,閱讀,作文),與中考的考題,分值是完全吻和的。縱觀其有三大亮點。

考查全面——試題考查知識點全面,小到寫字拼音,平日的閱讀,大至閱讀賞析,落筆成文,文白相間。注意課內課外的關聯,傾注社會熱點,關注學生精神世界。

關注變化——本試題現代文小閱讀設計爲非連續性閱讀,且所選四則均爲社會熱點的網絡遊戲材料。古詩文閱讀,如19題設計爲斷句考查。此乃《考試說明》新變化。

難易偏易——此試題對教師來說簡單。現代文大閱讀是小說《我的老師》,一讀即懂。文言文也小故事,在理解上不存在難度。命題作文《綠意的生活》,只要讀讀提示語,都會有話可說的,審題無難度。

析考卷:本次同考96人蔘與,平均分爲108分。計46分的(現代文、古詩文)閱讀,人均爲45.2分;17分的積累運用,均分爲15.3分;作文滿分爲50分,人均是42分。這些數字,直觀可見我縣語文教師豐厚的語文積澱,高強的理解力以及自如的表達力。但靜心觀之,還需兩“加強”:

讀的加強:翻閱試卷發現,試卷5題(3)與3題(1)都是關乎詞語的運用的,共計2分。5題(3)是將“遏制”“震懾”“高壓”三個詞填寫在句子“要堅持于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_、強_、長_,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的三個橫線上,3題(1)是將詞語“凝固”“匯聚“凝聚”三個詞選填在句子“人、藝術家、個人在這些大建築物上並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而人類的智慧卻在那裏_集中起來。”的橫線上。這兩道題目得分爲百分之五十五,教師對“匯聚”與“凝聚”辨析錯位,對“遏制”“震懾”“高壓”三個詞的邏輯關係理解混亂。此問題表現爲詞語的理解運用,實則是一個人閱讀積澱的差異。此差異還體現在7題(活動三:名著我介紹),如有答案爲:《西遊記》是一部神魔小說,主要講述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如此介紹名著,似乎給人滑行於名著表面的感覺,但這樣的答案在試卷中又屢見不鮮。

寫的加強:此次作文是以提示語加命題《綠意的生活》的形式呈現的。”最高分47分,最低分15分。但作文的佈局謀篇,遣詞造句給人眼前一亮者不多,情味抒懷者太少,平平無波瀾表達者居多。此外,卷面書寫也未見語文教師的功力。

談措施:“師生同考”是一種手段,並非目的。兩“加強”,如何加強?教師靜心讀書方爲上策。

多時間:黃庭堅曾說:人不讀書,一日則塵俗其間;二日則照鏡面目可憎,三日則對人言語無味。爲人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更應該日日讀書,將讀書成爲習慣。時間象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它還是有的。同時,作爲學校要多鼓勵教師讀書,儘量多給語文教師靜心的時間,豐盈精神。一個愛讀書,出口成章,落筆成文的教師,可能會影響一個人或一班,甚至一屆學生的。

多整部:部編新教材凸顯讀書意識。其中有三點都是和閱讀有關的:(1)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制。溫教授說:語文課最基本的內容目標,是培養讀書的興趣和習慣。有了讀書的興趣和習慣,才能把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習帶起來,把素質教育、人文教育帶起來。(2)激發閱讀興趣,提示閱讀途徑和閱讀方式。(3)引導學生分享閱讀的快樂。部編教材“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教讀 自讀 課外閱讀。就是要研究如何把“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者結合起來,融爲一體,千方百計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並建議採取1加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課外閱讀的文章。所有這些指向都提示我們要重點關注閱讀。若教師沒有整部書的閱讀,閱讀滑行於表面。那如試卷中推薦名著《西遊記》“一句話”式的而敷衍會俯拾皆是。如此,怎樣引導學生閱讀,怎樣將學生的閱讀引向深入,捉襟見肘是可以想見的。

當然,“師生同考”的目的並不在考,不是看老師分數誰高誰低,而是促進教師眼光向下,加強自身的學習,從而在教學上多理解學生,多從學生實際出發,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得心應手。所以,師生同考的目的不在於考而在於教。相信,本次師生同考將給全縣語文人以思考,以觸動。相信,校園四季書香盈袖,每一個黎明都被琅琅書聲喚醒,閱讀是師生的一種習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