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上海博物館

前些日子正好有事去上海,抽時間去上博參觀。感觸最深的是上博裏外國觀光者非常多,去了國內不少博物館,只有在上博看到這麼多外國觀光者。

觀看時偶爾跳出一些有趣的觀感,隨記錄下來。

青銅器館迎面就是這個鋮,正中鑲嵌着綠松石花紋,做工很是精美。 估計那時能有一件青銅武器,相當於現代的蘭博基尼跑車;好好裝飾一下,關鍵時刻拿出來,猜想不是引來羨慕的眼光,而是起到震懾的作用。


鑲嵌綠松石的這種審美現在還在我國西藏和中亞地區流行,在去尼泊爾和摩洛哥時看到它們的首飾鑲嵌綠松石的很多。碎石鑲、整石鑲均有,人人都有配帶。人類對美的一致,從古至今沒有大的改變。

在青銅器館遇見一個講解的小夥子,以爲是志願者,後來發現他是和女朋友來參觀的,爲女朋友講解時吸引了周圍的參觀者,臨時成了志願者。

看上圖,多精美細膩的花紋,我們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寫各種沒用的文件資料上,磨滅了工作熱情和生活熱情。 古人則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精雕細刻一個自己理想中的美器。它們一旦出世,驚豔世人。

想起有一年在國博聽一個老師講青銅器,第一次知道古代青銅器及其上的銘文用於什麼,那次老師還講了越王勾踐寶劍,印象極深。老師年齡較大,氣質儒雅,是志願者,那時大家對志願者還沒有普遍的認識,因爲那次巧遇,我也曾萌發過退休後去當志願者的想法。

上圖中的簋和瓿的造型極具現代朋克風,朋克風服裝的這種金屬元素的靈感來自那裏,沒有查到相關資料。只感嘆古人的想象力太強大了,把該設計的都做了,後人再設計時查下史料,靈活運用即可。

上圖中的二個器皿功能相似,只是右圖是現代人用的器具,生產力的發展使這種器具極其普遍,一旦轉化爲民用,卻美感即失。

如此龐大,君能安睡否?如此堅硬,君能安睡否?

這能枕嗎?這麼高,這麼硬,難道古人的脖子柔軟似麪條或堅硬如銅條,不受它的影響,我等骨頭長的脖子真真享受不了。只能觀賞了。

《思想者》(法語名:Le Poète)是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創作的雕塑,該模型在羅丹的指導下有多個雕塑,最主要的雕像爲青銅,底座爲大理石材料,現藏於巴黎博物館。1880年製作的石膏模型,現藏於巴黎羅丹美術館。《思想者》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沉浸在極度痛苦中的姿態。

嚴重懷疑是抄襲我大唐的作品,左圖和右圖是不是極像,那就讓他們遙相對望吧。

如果我以前看到它,會目不斜視徑直走過去的,且心有賺棄;我們全村都用這種破碗,經過多年努力我們終於用上細瓷碗了,這種東西沒人要的。但現在我會第一時間衝過去,據爲己有毫不羞愧。

看到它的第一感覺是如果用它睡覺有點害怕,它美觀嗎?否!它造型精巧流暢嗎?否!瓷釉好看嗎?否!它好在哪裏?

上博展它自有道理,只是我對中國瓷知之甚少,不知道它好在那裏。真不明白古人爲什麼愛大費周章的做枕頭,還是古人並沒有當回事,是今人現存的枕頭多,所以總拿來說事?

上圖是瓷枕的正前面,中圖背面。真的感覺很驚奇,枕頭背面做的如此精巧,會有人看到背面嗎?主人自己會看嗎?如果不看,在背面下那麼大功夫又是爲何?

姑娘今年二十八,嬌滴滴的一支花,

不減肥來不補水,多吃肥肉人人誇。

女彩繪俑高15CM,拿在手中只盈盈一握。 她衣服的腰線那麼低,還腆着小肚子,臉蛋豐滿的都要下垂了,胭脂用量如村婦般俗豔,現代審美因素中的長腿、蠻腰、錐子臉一個都不具備。但她極自信的站在那,眼神驕傲俏皮,身姿嬌憨可愛,風韻獨特,迷倒世人,不知多少姑娘在展櫃前會萌生出穿越到大唐的念頭,那纔是女子恣意妄爲的年代。衆親,等我找到回大唐的密鑰,一定告訴你們,我們一起穿越。

燈光下它以難以形容的藍色吸引了大批的觀者,它就是近年在國內人人皆知的青花瓷。鐵渣在高溫下熔化,綻放,暈染,最後形成青花瓷。不是所有的青花瓷都這麼美,有些藍色暗沉,花紋不精細,表面有渣滓。 如下圖。


魚亦或烏龜,這是個問題,看到它極大的增強了我學畫的信心,我也經常畫魚被別人視爲其他物種。

瓷器中極喜愛粉彩,看它的圖案精緻細膩,寥寥幾筆畫出小鹿躍動的神態, 瓷釉色彩柔和,看松樹新綠老綠的層次,小鹿皮毛的質感。

看光澤度溫潤柔和,看顏色純正寧靜,據說加了珊瑚到釉料裏。 無法言說的精緻漂亮,駐足良久。不敢想象當年燒造時的殘酷,爲了燒出滿足達官貴人的精品,窯工要經過怎麼的努力最後才成功!

右圖是我多年前在小店裏買的筆筒的,怎麼樣,在看到它之前我就有一個同款了,這真的是審美格局呀!

看着像是珊瑚頂珠,碧玉碗身,黃金鑲邊,黃銅底座,但它是純正的瓷碗,瓷器裏真正100分的極品。只能驚歎了,其它無語。它的配色影響深遠,現代人在製作項鍊和手鐲時,較高檔的材質設計還要採用類似它的配色。

巧遇嚴蔚(網上查了一下他的資料:編寫了上海博物館大英百物展的講解詞,參與了《瓷路》《楚國800年》央視記錄片的文案撰寫。)

我是看到有很多人圍在他身旁才走過去聽講,發現他的講解詳細,條理清晰,充滿激情。就跟着走下去。留了他的微信。以後再去,一定請他講解,收穫頗豐。

考古時,要用篩子篩土,所有的土都不能輕意處理掉,看到它就能理解爲什麼這樣做了,它太小了,只有小姆指甲大小,完全可能被忽略。

想象場景:

孩子:媽媽,我撿了一塊有字的泥巴,多好玩呀!

媽媽:什麼破玩意,磚頭瓦塊什麼的別往家裏拿,扔了吧!好好學習,日後纔能有出息,掙大錢。

若干年後,己成年的孩子和妻子孩子看電視,電視在鑑寶節目在介紹古代印章。

成年孩子驚乎:啊!我也有這個!

妻子問:這個嗎?在哪?它可值老錢了。

成年孩子:我小時候在咱村後面的古墓那撿的,讓咱媽給扔了。

妻子:啊!她總說我敗家,賺我買衣服多,真敗家的是她!她扔了一座別墅。

《隨園女弟子圖卷》描繪的是袁枚十三女弟子雅集的場景。古代文士雅集很少出現女性身影,這幅畫詳細描繪了古代女性參與文藝公開活動的場景,姿態各異,有垂釣、作詩、撫琴、執筆題芭蕉者……


畫中女子服裝的色系同莫蘭迪色系,連現代流行因素都能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找到相應元素。

原來以爲古代女子沒有什麼遊戲,平時做女工,偶爾寫幾個字描幾筆畫,戲文中也總是描述小姐們連繡樓都不下,看《紅樓夢》發現小姐們有許多讓我們羨慕的遊戲活動,看這幅畫更是花樣多多。此畫是長卷,上面兩圖只是局部。

這種長卷繪畫的方式讓我想起那個非常有名的:百雀靈手機廣告長卷。

上圖是《明 董其昌  贈珂雪山水圖卷》,該畫在觀看時,我站在展櫃的右側無意中向左側的畫看,發現畫中的山水雲霧有一種雲霧環繞山峯的立體感,雲霧縹緲莫測,極其生動。遂駐足良久。想和旁邊觀者分享,展櫃前卻沒有人。

爲什麼很多古代玉雕或表銅器的造型和現代人科幻出來的外星人相似,是我們的想像力太差,還是古代人真的見過他們。

一塊有點發綠的破石頭,看外觀大多數人不會認爲它是碧玉,但!此番觀展已知碧玉原石外形,再出門旅遊見到此類石頭,一定要若無其事的收入袋中,謹防有人盯上我,搶我的寶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