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八大水院之四:金水院

金山寺,位于大觉寺的北边阳台山上,从北安河村西上行,经环谷园,登山约有一个小时路程即到。

据史书记载,“金山翠碧幽谷,金水泉冽,至今不衰。”

所以金山寺所在山峰,古时应称“金山”。

古刹建于何时,现已不可考。

从寺中尚遗的两棵银杏树来看,其规模虽然略小于大觉寺中的银杏王,但树龄恐怕也有七八百年了。估计系金章宗于1190至1208年于西山大兴土木时所建。

所以,有人据此认为,金章宗所建“西山八大水院”中的金水院就是此地。

明正德年间曾重修此庙。

相传慈禧太后的表妹金仙姑娘,因婚后家中不睦,脱离家庭,削发为尼,隐居于此,并重修此寺,寺亦易名为金仙庵。

当然,也有资料记载,金山寺和金仙庵并不是一回事。

据《妙峰山琐记》载:“金仙庵西南金山寺,旧刹也。寺东向,山泉自龙口喷,溢注于池……”。

又载:“金仙庵茶棚南向,庵外长松荫数庙……”。

又《北京妙峰山纪略》载:“金仙庵茶棚南向,为天津崇修堂茶棚,施送粥茶馒首,补修老北道、中北道……庙外老松蔽日,苍翠欲滴……行人至此多停足小憩……”。

《燕都名山游记》亦载:“金仙庵西南有金山寺,门东向……”。

两者并非同一古刹。金仙庵座北朝南而金山寺座西向东。金仙庵前“老松蔽日,苍翠欲滴”,而金山寺则寺内“南北各有公孙树〔银杏〕一……”。

现遗址处除两棵银杏树之外,还有重修金仙庵残碑二块,由清代“赐进士第中顺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东御史政干徐宪篆”。

金仙庵于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焚毁。

现山上仅存塔坟一座,系清末大风银库总管刘善宝之墓,现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以前的老人说金山寺有“三绝”,远近闻名。

第一绝为公孙林,公孙树既银杏,说的就是银杏林。

第二绝为玉清殿的关帝爷,关公塑像据说颇为传神,可惜现已荡然无存。

第三绝为金山泉,因寺后山峰名金山而得名,金山泉是北京西山名泉之一,泉水清凉绵甜,沁心脾。

据说,这里的泉水质量非常好,不含水碱,当地人烧水的水壶用了几年一点水碱都没有。泉水的流量据说每天有三十吨左右,每天有来自北京市各个城区的人来此背水。

金山寺即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