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送彈幕時視頻是否應該停止播放?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看視頻時已經習慣了1.5倍速,遇到太泡沫的劇情乾脆2倍速播放。而當遇到高能劇情有感而發時,發個彈幕算是一種不錯的發泄/表達方式。本想潤色下語言發個彈幕,可視頻居然暫停播放了,用戶或許就因爲耽誤這會時間便放棄發送彈幕了。而抖音、微視這類短視頻應用在查看評論、發表評論時,視頻是繼續循環播放的。所以,回到問題本身,暫停or不暫停?你的第一直覺是什麼?那個纔是更自然的交互方式呢?作爲設計師,在什麼場景下適合把暫停的權利交給用戶呢?

帶着這個疑問,我查驗了幾個主流視頻APP在不同端、不同場景下的處理方法。以彈幕鼻祖嗶哩嗶哩爲例,在web端發送彈幕時,視頻正常播放;在手機端豎屏播放時,視頻正常播放;在手機端橫屏(全屏)播放時,視頻暫停播放。這裏面的細節還是蠻多的。

暫停/不暫停的優缺點分析

A.發送彈幕時,暫停播放

優點:

①移動端輸入效率不高,要留給用戶思考和文字潤色的時間,避免音、視頻對用戶的打擾;

②彈幕能夠與對應的畫面建立強關聯(同步),方便其他用戶針對特定畫面進行觀點交流;

③發表評論的往往是活躍用戶,且大概率對該條視頻興趣也更高,如果繼續播放,用戶發表彈幕後可能會回放錯過的視頻;另外用戶需要查看確認自己發的彈幕(已和畫面同步綁定),獲得成績感;

④手機屏幕大小有限,全屏播放時,發送彈幕喚起的鍵盤會遮擋大部分頁面,破壞沉浸式體驗,觀看效果不佳,不如不看;

缺點:

①信息爆炸時代,用戶很注重效率,暫停播放會耽誤觀看進度,淺度參與的用戶可能因此放棄發送彈幕的想法,影響活躍度與參與度;

②屬於“擅自”替用戶做決定,損害了用戶掌控感,有不尊重用戶之嫌;

總之,對手機端而言,“發送彈幕時,暫停播放”優勢是大於劣勢的。而對於電腦端而言,則正好相反,其使用場景一般更爲安靜,屏幕更大,鍵盤輸入效率和準確度也更高,適合“一心二用”。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機端豎屏播放(半屏播放)時,可以參考嗶哩嗶哩的做法,允許繼續播放。

B.發送彈幕時,繼續播放

優點:

①提高觀看速度,讓用戶有更多時間去嘗試觀看其他視頻,尤其是娛樂性質的視頻,並不需要全程不眨眼的觀看;

②大部分彈幕都不是長評論,輸入並不需要太多時間,一般不影響對視頻的上下文理解;

③畫面和彈幕同步就一定好嗎?其實不然,我們極度討厭劇透黨,討厭“前方高能”的警告。所以,完全的同步是會影響到對劇情的理解的,適當的延後倒是可以加深理解;

缺點:

①優質彈幕的產生是需要時間成本的,發送彈幕時可能錯誤精彩畫面或情節;

②視頻臨近結尾處時,彈幕需要更快速的產生,繼續播放會導致彈幕發送失敗,以及視頻結尾處彈幕量的降低;

③視頻繼續播放會帶來一定的壓迫感,打斷靈感,影響優質彈幕從產出;

“查看彈幕”和“發送彈幕”的常規流程如下圖所示。一般需要先打開彈幕開關,且彈幕的顯隱和輸入框的顯隱通常由同一個開關控制,個別產品會把彈幕輸入框外露。彈幕的發送樣式設置和查看設置有前後關聯,比如根據位置和樣式進行屏蔽,需要結合起來進行設計。

一些思考

1.彈幕默認是打開還是關閉?

可根據產品定位和視頻類型決定,如果是鬼畜視頻,當然默認開啓更好。另外,可以根據用戶習慣(或記憶上次操作)決定是打開還是關閉。另外,對不同的端不同的播放模式可以採用不同的策略(半屏播放時顯示彈幕無法看清),不同網絡狀態可以採用不同的策略(WiFi環境下開啓,移動網絡下關閉),對已下載/緩存文件和在線播放也能採用不同的方式。

2.控制開關是否合二爲一?

該問題的完整表述爲:控制彈幕的顯示/隱藏的開關和控制輸入框的顯隱的開關是否應該合二爲一?一般情況下,針對小屏的設計,彈幕開啓後纔會顯示彈幕和彈幕輸入框,關閉後則一同關閉。但是在大屏上,彈幕輸入框是可以常顯的,比如B站和優酷web端都是輸入框常顯的,允許用戶在彈幕關閉的情況下,直接通過輸入框輸入彈幕內容。

3.彈幕關閉,而彈幕輸入框常顯時,如果輸入了內容,結果要怎麼反饋?

緊跟第二個問題,如果彈幕開關是關閉的,而用戶此時通過常顯的輸入框發送了彈幕。是否要反饋?該如何反饋?建議做法:①只顯示當前用戶發送的該條彈幕,且特殊標記,其他不顯示;②發送後,特殊標記該條彈幕,且強制打開彈幕開關,顯示全部已有彈幕。當然是方案①更柔和一點,方案②更能營造氛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