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欠債10萬,靠套信用卡“享受”生活的女孩,現在怎麼樣了?


01
前幾天,和幾個朋友吃完飯閒聊,聊到如今大家的財務狀況,以及90後一代揹負的社會壓力,不免感慨一番。然後朋友Z安慰說,咱們這樣的普通房奴其實還好,他認識一個朋友Q,“說出來你們別不相信”。

如他所講,Q是一位單身女生,無房無車無貓無壓力,在一家不錯的公司上班,薪資各方面也都說得過去。按理說,一個人的日子可以過得蠻愜意的。但這孩子,畢業兩年硬是欠下了10多萬的債務,在各種消費誘惑面前頻頻跳坑。

循環往復,樂此不疲,甚至變本加厲。

“有這麼誇張嗎?她的錢都怎麼花的?”我們着實有些吃驚了。

朋友Z列舉了幾例:

比如,明明工資卡已經嚴重負數了,這位Q同學依然要和朋友頻繁聚會,各種吃吃喝喝,週末就到全國各地旅遊,頻次相當高;

比如,在債務狀況明顯危急的情況下,仍然在IphoneX剛上市就小手一揮果斷拿下,儘管買手機的錢也是刷的信用卡;

比如,特別喜歡逛街和網購,每週都有數量不等的快遞等着她簽收,甚至到外地出差的一星期時間裏,就能收到四五個快遞;

比如,對臉部保養尤爲重視(這本身沒錯),聽到一個做代購的妹子跟她聊了幾句,就立刻下單了好幾千塊的護膚品;

比如,日常辦公桌上(家裏也是)各種零食不斷,各類水果從來不缺,從追逐“香椿自由”到“車釐子自由”一個都不落下;

再比如,終於熬到年終獎發了下來,第一時間不是趕快還錢,而是繼續套信用卡湊錢投入了另一項計劃——買了一臺將近2萬塊的相機,據說是爲了以後旅遊拍美美的照片……

如果忽略她的財務狀況,從表象來看,她的生活真的算是很可以的,豐富多彩,懂得享受,光鮮有活力,是值得羨慕的樣子。

而事實上,現在她每個月只好靠着各種信用卡套現,拆東牆補西牆,來應付不斷逼近的還款期。而她自身的家庭,也只是很普通的家庭而已。

朋友Z告訴我們,Q一直以來的願望就是找個有錢的男朋友,幫她把債還了,以後的老公要每個月給她充足的消費資金,她不用辛苦上班,只負責貌美如花以及花花花就好了。

聽到這樣真實發生在身邊的真人案例,我突然覺得,有點細思恐極。

02

可能因爲本身社交圈子的侷限,我身邊常常來往的朋友中,還沒有像Q一樣被這麼強大的消費慾帶着走的人。並不是說欠債10多萬就是多麼重的負擔,我相信如果合理規劃一下,這筆債務也是能夠快一點結清的。

但問題是,從實際情況來看,Q已經陷在泥潭裏面。

負債的數額有增無減,而她也開始越來越焦慮。畢竟她應該也知道,找到一個有錢並且心甘情願爲她還掉這筆錢的男朋友的概率,比靠自己還不靠譜吧。

我也真正近距離感受了一次那些陷入校園貸新聞事件裏的女生們,是有怎樣的消費行爲和心理。這種消費觀我真的,無法認同。

03

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消費觀?

這不是中學政治考試試卷上的問題,是我們在每天的現實生活中都要面對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千人千面,月光族、儲蓄族、投資族等等,都各有各的道理。

對月光族來說,畢竟人生已經如此艱難,及時行樂滿足自我並沒有錯。對儲蓄族來說,把錢存起來,是最保守也最保險的做法,看着賬戶裏的數字在一天天變大,睡覺也會多幾分安穩。對投資族來說,把閒錢拿出去投資/理財,獲取更高的收益是多好的事,當然同時也要承擔虧損風險。

不一而足,每個人成長的環境、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樣的。作爲非常普通家庭環境下長大、當下以及以後基本上需要靠自己的我個人,我是十分不推崇即時滿足型的月光族。「合理儲蓄+理財」纔是適合我們平民女孩的理性消費方式。


實名感謝一下,這一點主要靠我爸的引導。

大學畢業正式工作以後,我爸就要求我學着有意識地儲蓄,每個新年,他會根據我的工資情況給我制定明確的目標存款數額,“今年該存×萬了吧?”然後,等到年底詢問一下落實情況:今年每月工資多少,房租多少,其他大的開支有哪些,最後剩下多少等等,就像年終彙報。後來兩年他就沒怎麼過問了,因爲知道我已經有了儲蓄意識。

第一步的積累完成後,這兩年他開始跟我講一些他的理財方法,告訴我可以把一段時間裏不會動用的錢拿去做理財了,因爲儲蓄會貶值。市面上主要理財產品的類型,收益風險的高低情況,如何根據個人存款數額進行選擇等等,講得明明白白。啊,我有一個好爸爸!

04

那麼細化到日常的消費行爲中,我是怎麼做的呢?

之前在豆瓣話題“你的消費觀是怎麼樣的?下面簡單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受到了不少豆友的認同,在這裏稍微補充說一說。

1.收入的一部分存起來,杜絕月光(以前是存一半,開始還月供後被砍掉大半,但還是要存)。

2.記賬。挖財app用了快兩年,每個月的收支明細清清楚楚,知道這個月一共收入多少,錢花在哪些地方,本月餘額還剩下多少。

經常聽到人們說“不知道錢都花哪了”,記賬的好處就是,通過各項數字讓自己的消費變得理性,飲食、購物、娛樂、人情、家居、寵物……條理分明。簡化生活,不再盲目。

3.信用卡只用一張,是爲了養卡用的。日常消費遵循量入爲出,清楚自己的消費層次,在財力沒有那麼充足的條件下,物慾適度降低一些。如果有些東西目前遠超能力範圍但又實在是喜歡,等錢存一存再買吧,或者如果分期不需要利息/利息很低,也可以分期購買。

4.衣服鞋子。因爲我的總體數量不多,爲了節省時間和少踩坑,這兩年在實體店買的多,因爲可以試,好不好看一試便知,而且可以隨意嘗試各種風格,哈哈。

這類的消費標準是在自己的可承受範圍內選擇價格適中的,以及略高一點的,前提是喜歡且適合自己,不再因爲打折、滿減什麼的去買一些雞肋的東西,不給衣櫃加負。

網購的話,主要就是被關注的和自己身形接近的博主種草了,根據她們的試穿和推薦來下單,也會比較靠譜。

5.包包。也是看重質量,以好搭爲主,不同場合的買夠就可以了。加上現在自己在做包包了,就順便自給自足,日常裝配基本夠用了~

6.對護膚、化妝品沒有特別的執念,一切護膚以做好保溼和防曬爲根本要義,所以主要開支是防曬霜和麪膜、面霜、基礎水乳。口紅就選適合的兩三支,基本可以用到空管爲止,不追熱門色號啦。

7.家居類的物品,因爲還在租房階段,就儘可能精簡到最需要用到的一些,選質量、顏值都好一點的品牌來買,就是以後搬了家也不用重置的那種。

8.不是很熱衷吃的吃貨(除非特別餓的時候),對飲食的要求是健康清淡均衡。日常三餐,外面的飯大多油膩重口一直吃不慣,加上夏天食慾下降,這兩個月基本都自己做飯了(因爲住的離上班近),發現超級省錢啊哈哈哈,就算吃很多也一點沒長胖。

水果常備,零食可有可無,不會備很多。

9.聚餐。這兩年也很少和朋友聚餐了(可能大家都買房後越來越窮,也越來越忙),省掉了一頓好幾百。有時候就買了菜到家裏大家一起做,一樣快樂和滿足。當然夏天就還是出去聚吧,小龍蝦啤酒夜市大排檔的氣氛,現場感來得更強一點。

偶爾放鬆一下,會覺得生活更加可愛。

10.電影、話劇、音樂會之類,就選特別想看的或者有特別的人一起的時候,去現場看,其他就在電腦看看聽聽,尤其是就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還是呆在家裏自在。

11.看書。我大概是有什麼毛病,買來的紙質書超級難看完,電子書倒一點問題沒有(評論區也有說讀不下去電子書的,都有自己的閱讀習慣~)。於是微信讀書app用起來~丟失的閱讀習慣堅持大半年了,穩定輸入中,對自己感到滿意。

12.健身。能夠保持持續的運動不是一件心血來潮的事,所以健身項目之類的消費,不要衝動,如果現階段你的時間不夠充足、意念不夠堅定的話,可以等一等,就算附近的健身房推出了低價活動,也不要想着「買了再說」。「再說」很可能就是再也不說…

所以,確定自己可以堅持運動起來的時候再去辦卡,這樣纔是最經濟也最有效的。

13.如果覺得收入常常不夠用,已經在認真節流了但還是很緊張,那就去開源。這是我這一年多才開始做的事。去年的這個時候,想到即將到來的月供,我就覺得壓力好大,感覺每個月能按時還就不錯了,現在覺得也就還好。

下班後四小時用起來吧,別再沉迷在別人的世界裏刷劇、玩遊戲,除非你可以寫影評拿稿費、打比賽拿獎金。適度放鬆,勞逸結合就好。

05

或許有人要問:這麼認真有意義嗎?累不累?

在那條廣播的評論區裏,有位豆友是這樣說的:

我沒有在下面回覆他,看起來是很能講的人,沒必要引起罵戰(萬一吵起來我可吵不過…)。但是像他那樣的理解,肯定是錯誤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爲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現在那些推崇消費主義娛樂至上的人以後會是什麼樣子?

一位網友的回答可以回覆他:

你白天辛辛苦苦給老闆打工,晚上辛辛苦苦給商家打工,最後啥都剩不下。

別人的錢都放在理財裏增值,你只有信用卡債務滾着複利。

別人攢了錢買了個小窩,或者買了個小商鋪當包租公/婆,你買了一堆不值錢的破爛,穿過一次就不穿的衣服,爲了裝白富美湊齊了所有色號的口紅髮朋友圈,最後閒魚出都出不掉。

那些忽悠你消費的人,什麼思想啊自由啊,他們不會對你的人生負責的。

——知乎@楓過耳際

希望我們是——能夠處理好自己的金錢並和自己的時間自洽的人,能把日子過得從容而不是亂成一團的人。

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