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欠债10万,靠套信用卡“享受”生活的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01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吃完饭闲聊,聊到如今大家的财务状况,以及90后一代揹负的社会压力,不免感慨一番。然后朋友Z安慰说,咱们这样的普通房奴其实还好,他认识一个朋友Q,“说出来你们别不相信”。

如他所讲,Q是一位单身女生,无房无车无猫无压力,在一家不错的公司上班,薪资各方面也都说得过去。按理说,一个人的日子可以过得蛮惬意的。但这孩子,毕业两年硬是欠下了10多万的债务,在各种消费诱惑面前频频跳坑。

循环往复,乐此不疲,甚至变本加厉。

“有这么夸张吗?她的钱都怎么花的?”我们着实有些吃惊了。

朋友Z列举了几例:

比如,明明工资卡已经严重负数了,这位Q同学依然要和朋友频繁聚会,各种吃吃喝喝,周末就到全国各地旅游,频次相当高;

比如,在债务状况明显危急的情况下,仍然在IphoneX刚上市就小手一挥果断拿下,尽管买手机的钱也是刷的信用卡;

比如,特别喜欢逛街和网购,每周都有数量不等的快递等着她签收,甚至到外地出差的一星期时间里,就能收到四五个快递;

比如,对脸部保养尤为重视(这本身没错),听到一个做代购的妹子跟她聊了几句,就立刻下单了好几千块的护肤品;

比如,日常办公桌上(家里也是)各种零食不断,各类水果从来不缺,从追逐“香椿自由”到“车厘子自由”一个都不落下;

再比如,终于熬到年终奖发了下来,第一时间不是赶快还钱,而是继续套信用卡凑钱投入了另一项计划——买了一台将近2万块的相机,据说是为了以后旅游拍美美的照片……

如果忽略她的财务状况,从表象来看,她的生活真的算是很可以的,丰富多彩,懂得享受,光鲜有活力,是值得羡慕的样子。

而事实上,现在她每个月只好靠着各种信用卡套现,拆东墙补西墙,来应付不断逼近的还款期。而她自身的家庭,也只是很普通的家庭而已。

朋友Z告诉我们,Q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找个有钱的男朋友,帮她把债还了,以后的老公要每个月给她充足的消费资金,她不用辛苦上班,只负责貌美如花以及花花花就好了。

听到这样真实发生在身边的真人案例,我突然觉得,有点细思恐极。

02

可能因为本身社交圈子的局限,我身边常常来往的朋友中,还没有像Q一样被这么强大的消费欲带着走的人。并不是说欠债10多万就是多么重的负担,我相信如果合理规划一下,这笔债务也是能够快一点结清的。

但问题是,从实际情况来看,Q已经陷在泥潭里面。

负债的数额有增无减,而她也开始越来越焦虑。毕竟她应该也知道,找到一个有钱并且心甘情愿为她还掉这笔钱的男朋友的概率,比靠自己还不靠谱吧。

我也真正近距离感受了一次那些陷入校园贷新闻事件里的女生们,是有怎样的消费行为和心理。这种消费观我真的,无法认同。

03

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这不是中学政治考试试卷上的问题,是我们在每天的现实生活中都要面对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千人千面,月光族、储蓄族、投资族等等,都各有各的道理。

对月光族来说,毕竟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及时行乐满足自我并没有错。对储蓄族来说,把钱存起来,是最保守也最保险的做法,看着账户里的数字在一天天变大,睡觉也会多几分安稳。对投资族来说,把闲钱拿出去投资/理财,获取更高的收益是多好的事,当然同时也要承担亏损风险。

不一而足,每个人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作为非常普通家庭环境下长大、当下以及以后基本上需要靠自己的我个人,我是十分不推崇即时满足型的月光族。「合理储蓄+理财」才是适合我们平民女孩的理性消费方式。


实名感谢一下,这一点主要靠我爸的引导。

大学毕业正式工作以后,我爸就要求我学着有意识地储蓄,每个新年,他会根据我的工资情况给我制定明确的目标存款数额,“今年该存×万了吧?”然后,等到年底询问一下落实情况:今年每月工资多少,房租多少,其他大的开支有哪些,最后剩下多少等等,就像年终汇报。后来两年他就没怎么过问了,因为知道我已经有了储蓄意识。

第一步的积累完成后,这两年他开始跟我讲一些他的理财方法,告诉我可以把一段时间里不会动用的钱拿去做理财了,因为储蓄会贬值。市面上主要理财产品的类型,收益风险的高低情况,如何根据个人存款数额进行选择等等,讲得明明白白。啊,我有一个好爸爸!

04

那么细化到日常的消费行为中,我是怎么做的呢?

之前在豆瓣话题“你的消费观是怎么样的?下面简单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受到了不少豆友的认同,在这里稍微补充说一说。

1.收入的一部分存起来,杜绝月光(以前是存一半,开始还月供后被砍掉大半,但还是要存)。

2.记账。挖财app用了快两年,每个月的收支明细清清楚楚,知道这个月一共收入多少,钱花在哪些地方,本月余额还剩下多少。

经常听到人们说“不知道钱都花哪了”,记账的好处就是,通过各项数字让自己的消费变得理性,饮食、购物、娱乐、人情、家居、宠物……条理分明。简化生活,不再盲目。

3.信用卡只用一张,是为了养卡用的。日常消费遵循量入为出,清楚自己的消费层次,在财力没有那么充足的条件下,物欲适度降低一些。如果有些东西目前远超能力范围但又实在是喜欢,等钱存一存再买吧,或者如果分期不需要利息/利息很低,也可以分期购买。

4.衣服鞋子。因为我的总体数量不多,为了节省时间和少踩坑,这两年在实体店买的多,因为可以试,好不好看一试便知,而且可以随意尝试各种风格,哈哈。

这类的消费标准是在自己的可承受范围内选择价格适中的,以及略高一点的,前提是喜欢且适合自己,不再因为打折、满减什么的去买一些鸡肋的东西,不给衣柜加负。

网购的话,主要就是被关注的和自己身形接近的博主种草了,根据她们的试穿和推荐来下单,也会比较靠谱。

5.包包。也是看重质量,以好搭为主,不同场合的买够就可以了。加上现在自己在做包包了,就顺便自给自足,日常装配基本够用了~

6.对护肤、化妆品没有特别的执念,一切护肤以做好保湿和防晒为根本要义,所以主要开支是防晒霜和面膜、面霜、基础水乳。口红就选适合的两三支,基本可以用到空管为止,不追热门色号啦。

7.家居类的物品,因为还在租房阶段,就尽可能精简到最需要用到的一些,选质量、颜值都好一点的品牌来买,就是以后搬了家也不用重置的那种。

8.不是很热衷吃的吃货(除非特别饿的时候),对饮食的要求是健康清淡均衡。日常三餐,外面的饭大多油腻重口一直吃不惯,加上夏天食欲下降,这两个月基本都自己做饭了(因为住的离上班近),发现超级省钱啊哈哈哈,就算吃很多也一点没长胖。

水果常备,零食可有可无,不会备很多。

9.聚餐。这两年也很少和朋友聚餐了(可能大家都买房后越来越穷,也越来越忙),省掉了一顿好几百。有时候就买了菜到家里大家一起做,一样快乐和满足。当然夏天就还是出去聚吧,小龙虾啤酒夜市大排档的气氛,现场感来得更强一点。

偶尔放松一下,会觉得生活更加可爱。

10.电影、话剧、音乐会之类,就选特别想看的或者有特别的人一起的时候,去现场看,其他就在电脑看看听听,尤其是就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是呆在家里自在。

11.看书。我大概是有什么毛病,买来的纸质书超级难看完,电子书倒一点问题没有(评论区也有说读不下去电子书的,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于是微信读书app用起来~丢失的阅读习惯坚持大半年了,稳定输入中,对自己感到满意。

12.健身。能够保持持续的运动不是一件心血来潮的事,所以健身项目之类的消费,不要冲动,如果现阶段你的时间不够充足、意念不够坚定的话,可以等一等,就算附近的健身房推出了低价活动,也不要想着「买了再说」。「再说」很可能就是再也不说…

所以,确定自己可以坚持运动起来的时候再去办卡,这样才是最经济也最有效的。

13.如果觉得收入常常不够用,已经在认真节流了但还是很紧张,那就去开源。这是我这一年多才开始做的事。去年的这个时候,想到即将到来的月供,我就觉得压力好大,感觉每个月能按时还就不错了,现在觉得也就还好。

下班后四小时用起来吧,别再沉迷在别人的世界里刷剧、玩游戏,除非你可以写影评拿稿费、打比赛拿奖金。适度放松,劳逸结合就好。

05

或许有人要问:这么认真有意义吗?累不累?

在那条广播的评论区里,有位豆友是这样说的:

我没有在下面回复他,看起来是很能讲的人,没必要引起骂战(万一吵起来我可吵不过…)。但是像他那样的理解,肯定是错误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现在那些推崇消费主义娱乐至上的人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一位网友的回答可以回复他:

你白天辛辛苦苦给老板打工,晚上辛辛苦苦给商家打工,最后啥都剩不下。

别人的钱都放在理财里增值,你只有信用卡债务滚着复利。

别人攒了钱买了个小窝,或者买了个小商铺当包租公/婆,你买了一堆不值钱的破烂,穿过一次就不穿的衣服,为了装白富美凑齐了所有色号的口红发朋友圈,最后闲鱼出都出不掉。

那些忽悠你消费的人,什么思想啊自由啊,他们不会对你的人生负责的。

——知乎@枫过耳际

希望我们是——能够处理好自己的金钱并和自己的时间自洽的人,能把日子过得从容而不是乱成一团的人。

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