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扎推離婚,揭示了中國式婚姻的悲劇,傷孩子最深

在網上看到一張截圖,很扎心。一個孩子說,高考結束了,估分不錯,大概能上一本線。但爸爸卻說:我終於可以離婚了。

瞬間,孩子的心碎了一地,覺得這種打擊堪比高考掛了。

這個孩子的遭遇並不是個例,近期“高考後扎推離婚”話題上了熱搜,引起熱議。

據湖北襄陽某民政局工作人員稱,隨着高考結束,每月離婚登記達到300多對,呈現上升趨勢,且年年如此。

之所以選擇高考後離婚,主要是因爲不想影響孩子的成績,可謂用心良苦,寧可犧牲自己的幸福,也要顧全大局。

聽來很有道理,但真的如此嗎?

1

講一個網友S的故事。

經過多年挑燈夜戰,終於結束了高考,走出考場的她深深地鬆了一口氣。

媽媽來學校接她放學,帶S去了她最喜歡的日料店,S很驚訝,暗想“莫不是有什麼驚喜?”

等菜上桌後,媽媽忽然來了一句“我跟你爸離婚了”。

S心一沉,不知如何接話,內心胡亂想着“到底該跟誰”,機械地吃着菜,味同嚼蠟,眼淚在眼眶裏打轉。

其實,S也知道爸媽感情不和,也曾想過父母有一天會離婚,但她完全沒有想到是自己高考完這一天。

這個特殊的日子,本以爲自己解放了,新生活還未開始,現實就潑來一盆冰水,多麼可笑。

S的內心翻江倒海:原來父母迫不及待就等着這一天了,難道我礙着你們離婚了嗎?難道我不過是你們婚姻失敗的產物罷了?

最終,S什麼都沒說,將悲傷深深地埋藏在了心中。

那個暑假,S計劃本計劃好去旅行,去學滑板,去做很多美好的事。如今,她頹廢地躺在牀上,彷彿被抽光所有力氣,一切都成泡沫。

她要用盡三個月,甚至往後餘生很久很久才能消化內心的悲傷。

父母總以爲自己強忍着,直到孩子高考結束才離婚,是對孩子的愛和犧牲。可他們不知道,這對孩子來說,恰恰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彷彿在告訴孩子:對,要不是因爲你,我們早就離婚去追求自由和幸福,都是因爲你,你是累贅……

18歲的孩子,還太年輕,真的沒有那麼強大的內心,去快速接受父母離婚的事實,以及父母強加給自己的犧牲。

2

已經不愛了,卻依然要掩飾自己,在一段破敗的婚姻中苟延喘息,並高舉一面大旗“一切都是爲了孩子”,這恐怕是許多婚姻的真相。

我,也曾被父母婚姻不和深深傷害過。

小學五六年級時,爸爸開始買股票,賺了點錢嚐到甜頭的爸爸膽子越來越大,將家中所有的積蓄投了進去。

結果,不僅沒賺,還虧得血本無歸。這是他們結婚十年來靠着省吃儉用,拼命工作一分一釐賺來的。

媽媽炸了,她無法接受,天天以淚洗面,動不動就鬧離婚,動不動就蹦出一句“要不是爲了孩子,我早就不活了。”

那時候的我,內心敏感,每次他們一吵,明明痛苦地要命,卻不知該做什麼,一個人默默躲到房間。

最讓我痛苦的是在學校的時光,腦海裏老是蹦出媽媽那句“我不想活了”,人在課堂,心早就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放學後我拔腿就跑,直到看到媽媽還在家裏,懸着的心才能放下。

記得有一次晚飯,兩人又吵了起來,吵完後媽媽就出門了,過了好久不曾回來。

當時還沒有手機,我在鄰居家找了一圈不見她人影,開始急了,腦海裏時不時蹦出那句“我不想活了”,我鬼使神差地走到了一條河邊,大聲喊“媽媽,媽媽……”

媽媽沒找到,反倒喚來一條大狼狗,狠狠地朝着我大腿咬了一口。

我嚇得趕緊往家裏跑,到家時,媽媽已經回來了,她說自己不過是出去透透氣,怪我怎麼晚上瞎走。我暗自慶幸媽媽好好的,又很怨恨,爲什麼他們總是吵架,爲什麼總讓我擔心。

從那以後,我不敢靠近任何的狗, 至今如此,而被咬的不光光是我的腿,還有我的心。我承認自己至今無法釋懷他們當年對我的傷害,即便如今的他們已經不再像當年那樣討厭對方了,紅臉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少。

但傷害就是傷害,揮不去,抹不掉,它們是陰霾,是我曾經最深的痛。

我的青春歲月,一次又一次談戀愛,希望有一個人能保護我,陪伴我,不離開我,我拼命從男朋友身上索取安全感,跟小時候的那段經歷恐怕分不開。

好在,隨着時光流逝,也經由種種戀愛經歷,在被愛和被傷害中,一次次治癒和自我療傷,如今也收穫了幸福的婚姻,慢慢撫平了兒時的傷痕。

有過這樣的經歷,我的內心無比堅定:如果有一天,我們沒有辦法再相愛了,會難過,會覺得愧對孩子,但我依然會選擇放棄潰爛的婚姻,儘可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德國心理治療師曾說過,孩子的愛是無限的,通過受苦和父母聯結在一起,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不幸,父母痛苦,孩子也會自然而然陷入痛苦,甚至扮演拯救者的角色,希望把父母從巨大的痛苦中拯救出來。

可事實上,孩子哪有這種能力,最後只會讓自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甚至一輩子受此干擾,把這種悲傷帶入自己成年後的婚姻中。

父母的問題,就由父母自己來解決,讓孩子做單純的孩子。請別再拿“一切都是爲了孩子”這句話去綁架孩子,孩子是無辜的。

3

誰也無法否認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傷害,但既然傷害無法避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儘量能的減少傷害,就如死亡一定會來臨,但我們依然可以學着接受這個事實,並努力讓餘生開心一些。

自媒體人風煢子寫過一篇《我也離婚了》,記錄了自己離婚的過程和感受。

她跟丈夫大熊促膝長談了一次,認爲兩人維持婚姻也能將就,但分開對彼此更好,最終還是離婚了。

風煢子認真地對大熊說:“好,那就離吧,以後我們還是好朋友。”

轉頭,她這樣對孩子解釋:“我們已經不相愛了,我們想分開,再說本來爸爸也只是每週回來一次(他工作地相隔很遠),以後他還會每週回來一次帶你出去玩,沒有影響。媽媽想談戀愛,也許爸爸也會戀愛,有自己的新家庭,但是爸爸媽媽對你的愛永遠都不會變。”

孩子懵懂地問:那你們以前相愛嗎?

風煢子答:我們相愛過。

孩子又問:爲什麼現在不相愛了呢?

風煢子答:你小時候洗澡喜歡在澡盆裏玩小黃鴨,現在還喜歡嗎?人都是會長大的,會變化的,爸爸媽媽都能夠承擔這種變化,也會把對你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孩子聽完,點了點頭說“我不管你們”。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比我們想象中更容易接受,前提是父母能心平氣和,明明白白地告訴孩子真相,而這個真相就是:父母不再相愛了,不能再繼續生活在一起了,但爸爸還是你的爸爸,媽媽還是你的媽媽,我們依然是愛着你的。

孩子總歸要長大,他們能夠慢慢學會,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也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更重要的是,喜歡的生活要努力爭取,潰敗的感情要趁早丟棄。

4

曾看過一期《少年說》節目,頗爲感動。

節目中,一個男孩吐槽自己的媽媽最近變得傻乎乎的,每次做飯總是忘記插上電飯煲的插座,需要爸爸來幫忙,每次下雨總是忘記收衣服,需要爸爸冒着大雨去收衣服。

這個孩子說:每次媽媽犯傻後,總是會說,哎呀事情太多忙不過來,需要爸爸的幫忙才能完成。而他的爸爸一點都不嫌棄,反而開心地忙這忙那。

原來,孩子口中的“媽媽越來越笨了”翻譯過來是“媽媽越來越幸福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是媽媽的二婚生活,這位爸爸是後爸。可孩子絲毫不介意,朝着後爸大聲喊:爸爸,謝謝你,今後我們一起守護媽媽。

這便是幸福家庭的模樣,孩子只是希望父母能夠幸福,願望簡單而純粹。

請別再說“一切都是爲了孩子”“要不是因爲孩子,我早就……”這樣的話,看似犧牲自我,實則是給孩子套上了枷鎖。

如果你真的深愛孩子,那麼就大膽做自己吧,追求心中所愛,誠實地面對婚姻的破裂,勇敢地放棄不愛的人。

願所有父母心中有愛,眼中有光,真誠而堅定。

離婚從來不是失敗,只是一種選擇,放棄了不適合的人,迴歸自由的單身生活,餘生這麼長,愛不會缺席。

作者簡介:墨花,多平臺簽約作者,90後辣媽,白天上班,夜裏寫字,喜歡研究兩性婚姻,願做你的貼心閨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