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嚐到ITIL的甜頭?

 
ITIL在中國
 
ITIL作爲一套規範IT服務管理的事實標準,早在80年代中期就由英國CCTA政府機構開發出來。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ITIL已經成爲歐洲事實上的IT服務管理標準,並在2002年正式啓動了其標準化的歷程。目前大概有一萬家公司採用ITIL,全球有超過2000家公司成爲IT服務管理論壇的企業會員,在15個國家成立了分會,全球有15萬人通過至少一項ITSM認證考試。
 
而對於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中國來說,5年前ITIL還鮮爲人知,今天ITIL在中國又是什麼樣子呢?一位專家告訴51CTO記者,2003年8月,他曾經在Google裏搜“ITIL”這個關鍵字,發現中文網頁竟然只有417條,而英文頁面卻有9萬多條;時隔5年,51CTO記者也很好奇的搜索了一下,發現在Google的中文“ITIL”頁面有16萬8千條,英文頁面竟有6百多萬。
 
與5年前相比,如今,ITIL的確受到了很多中國企業的關注。但隨着ITIL的實施與應用,企業到底品嚐了ITIL的什麼甜頭,卻讓企業感到很困惑。據專家介紹,在上千個調查樣本里,有40%企業已經上了ITIL或者正在上ITIL,但是滿意度卻不到30%。ISO20000是IT服務管理領域的國際標準,但在中國,通過ISO20000認證的企業還不到總數的6%。這意味着在中國,大家雖然關注着ITIL,但遠遠沒有到充分應用的程度。
 
誰能品嚐到ITIL?

那麼ITIL到底該怎樣落實呢?
 
英飛策諮詢顧問有限公司副總裁,業界資深分析師郝建青博士認爲,由於ITIL是一些優秀企業在IT服務管理中總結出來的先進的經驗方法,所以要實施ITIL,就必須遵守ITIL的原則,並針對自己的企業自身情況設計適應性流程,再輔以其他的方法,最後還要與企業文化相融合,才能最終通過實施ITIL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對於企業在什麼情況下纔可以實施ITIL,日立信息系統(上海)有限公司軟件事業部森保治總經理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認爲,企業與IT發展分三個發展階段:首先是用硬件搭建起來的IT新系統,也就是所謂的IT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個階段是IT基礎設施與業務部門的融合,包括CRM、生產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等;最後的階段則是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的制定。森保治認爲,企業發展到戰略制定階段,是實施ITIL比較理想的階段。
 
如果企業想把ITIL落到實處,除了郝建青博士提出的觀點外,森保治總經理還讓我們看到,實施ITIL至少還需要具備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那就是企業要有完善的IT基礎設施架構。而中國有很多企業恰恰存在IT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情況,沒有完善的IT基礎設施架構,就無法實現IT服務與業務的完美融合。
 
今年4月初,CECA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公佈了2007年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在2007年創造10萬億銷售收入的信息化500強企業中,信息化投入佔固定資產投入比重,繼2002年、2003年、2004年三次下降,2005年略有回升後,2006年再次下降到10.33%。從調查結果不難看出,這些企業的IT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成,投資重點開始向軟件和服務轉移;同時調查報告也給出了這樣的結論:基礎建設高潮已過,企業信息化進入深化應用的階段。
 
那麼所謂的信息化500強企業都是什麼樣的企業呢?我們看看這個長長的名單吧:中國工商銀行、上海通用汽車、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石油、國家電網公司……這些企業無一例外,都是大型甚至超大型企業,他們是中國信息化的先行者,都有超過十年甚至三十年的信息化經驗,以及相當嚴格和規範的企業內部管理流程。毫無疑問,這些企業已經完成了IT基礎設施的建設,有資格、也有能力去實施ITIL。
 
也就是說,對目前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來說,ITIL還是一直高高在上、沒有成熟的桃子,想摘下它,不只是要等待它的成熟,還要企業自身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行!
 
誰來支撐ITIL
 
除了ITIL本身的成熟度和企業內部管理規範、戰略目標之外,企業自身IT管理和技術的準備也是重要因素,或者說,應該是IT管理部門應該立即重視並着手準備的問題。
 
很多專家都指出,ITIL是企業實現IT與業務完美融合的指導原則。作爲指導原則,一定要有相應的工具作爲支撐,而作爲ITIL的支撐者,ITSM管理軟件無疑是最適合的。翰緯IT管理研究諮詢中心就2007年中國企業IT服務管理現狀的調查中顯示,企業在ITSM軟件選型上,29%的潛在市場份額被以日立公司的系統運行管理軟件JP1爲首的工具所佔有。作爲日立JP1在中國市場推廣者,森保治總經理感受最多的是中國企業需求的不斷變化,企業越來越重視業務是否能夠自動運行,性能是否能夠很好地監控管理。森保治先生希望用戶能夠利用ITSM軟件工具爲企業IT系統提供更好的服務。
 
正如森保治總經理所說,中國企業在實施ITIL的過程中,ITSM軟件工具作爲支撐者是必不可少的,而中國大部分企業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恰恰是JP1這樣的ITSM軟件工具能夠解決的。
 
不可否認,IT服務管理在中國已經從面向基礎架構和簡單應用的管理,逐步向更加註重流程和服務的管理轉型。這不僅向衆多IT服務提供商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向IT服務管理領域的專業機構發起挑戰。如何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本地化IT服務管理體系?又如何通過IT服務管理提升核心業務的競爭能力?這不僅是對森保治總經理領導的日立系統運行管理軟件JP1的考驗,也是IT服務管理在中國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