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數組定義以及動態分配空間

下面三種定義形式怎麼理解?怎麼動態分配空間?
(1)、int **Ptr;
(2)、int *Ptr[ 5 ]; 我更喜歡寫成 int* Prt[5];
(3)、int ( *Ptr )[ 5 ];

此文引自網上,出處不詳,但是覺得非常好。略改了一點。

多維數組一向很難,一般都採用一維數組,但是一旦要用到還真是頭疼。
閒話少說,這裏我就以三個二維數組的比較來展開討論:
     (1)、int **Ptr;
    (2)、int *Ptr[ 5 ]; 我更喜歡寫成 int* Prt[5];
     (3)、int ( *Ptr )[ 5 ];
     以上三例都是整數的二維數組,都可以用形如 Ptr[ 1 ][ 1 ] 的
方式訪問其內容;但它們的差別卻是很大的。下面我從四個方面對它們
進行討論:
     一、內容:
        它們本身都是指針,它們的最終內容都是整數。注意我這裏說
的是最終內容,而不是中間內容,比如你寫 Ptr[ 0 ],對於三者來說,
其內容都是一個整數指針,即 int *;Ptr[ 1 ][ 1   ] 這樣的形式才
是其最終內容。
     二、意義:
        (1)、int **Ptr 表示指向"一羣"指向整數的指針的指針。
        (2)、int *Ptr[ 5 ] 表示指向 5 個指向整數的指針的指針,或者說Ptr有5個指向"一羣"整數的指針,Ptr是這5個指針構成的數組的地址
        (3)、int ( *Ptr )[ 5 ] 表示指向"一羣"指向 5 個整數數組的指針的指針。
     三、所佔空間:
        (1)、int **Ptr 和 (3)、int ( *Ptr )[ 5 ] 一樣,在32位平臺裏,都是4字節,即一個指針。
        但 (2)、int *Ptr[ 5 ] 不同,它是 5 個指針,它佔5 * 4 = 20 個字節的內存空間。
     四、用法:
        (1)、int **Ptr
        因爲是指針的指針,需要兩次內存分配才能使用其最終內容。首
先,Ptr = ( int ** )new int *[ 5 ];這樣分配好了以後,它和(2)的
意義相同了;然後要分別對 5 個指針進行內存分配,例如:
   Ptr[ 0 ] = new int[ 20 ];
   它表示爲第 0 個指針分配 20 個整數,分配好以後, Ptr[ 0 ] 爲指
向 20 個整數的數組。這時可以使用下標用法 Ptr[ 0 ][ 0 ] 到
Ptr[ 0 ][ 19 ] 了。
       如果沒有第一次內存分配,該 Ptr 是個"野"指針,是不能使用
的,如果沒有第二次內存分配,則 Ptr[ 0 ] 等也是個"野"指針,也
是不能用的。當然,用它指向某個已經定義的地址則是允許的,那是另外
的用法(類似於"借雞生蛋"的做法),這裏不作討論(下同)。

例子:

C語言:

//動態分配二維數組空間
{
   m_iHight=10;//二維數組的高度
m_i;//二維數組的寬度
//動態分配一個二維數組m_ppTable內存空間
//其類型爲int
   //m_ppTable指向該數組
   int **m_ppTable;
   m_ppTable=new int *[m_iHight];

//動態分配m_iHight個類型爲int *的內存空間
//分配的是行地址空間
   for(int i=0;i
            m_ppTable[i]= new int[m_iWidth];

   //動態分配m_iWidth個類型爲int的內存空間
//分配的是某行的數值空間
}
//由此分配的二維數組空間並非是連續的
//可以使用m_ppTable[row][col]來給該二維數組賦值
//其中 0<=row
//釋放所分配的內存空間
{
    for(int i=0;i
       delete[m_iWidth]m_ppTable[i]; //以行爲單位釋放數值空間
    delete [m_iHight]m_ppTable;      //釋放行地址空間
}

int **a;
a=(int **)calloc(sizeof(int *),n);
for (i=0;i   a[i]=(int *)calloc(sizeof(int),n);
這樣就可以了
使用的時候就和普通的二維數組一樣
最後用
for(i=0;i   cfree(a[i]);
cfree(a);釋放內存
就可以了
       (2)、int *Ptr[ 5 ]
       這樣定義的話,編譯器已經爲它分配了 5 個指針的空間,這相當
於(1)中的第一次內存分配。根據對(1)的討論可知,顯然要對其進行一次
內存分配的。否則就是"野"指針。
       (3)、int ( *Ptr )[ 5 ]
       這種定義我覺得很費解,不是不懂,而是覺得理解起來特別吃力,
也許是我不太習慣這樣的定義吧。怎麼描述它呢?它的意義是"一羣"
指針,每個指針都是指向一個 5 個整數的數組。如果想分配 k 個指針,
這樣寫: Ptr = ( int ( * )[ 5 ] ) new int[ 5 * k ]。
這是一次性的內存分配。分配好以後,Ptr 指向一片連續的地址空間,
其中 Ptr[ 0 ] 指向第 0 個 5 個整數數組的首地址,Ptr[ 1 ] 指向第
1 個 5 個整數數組的首地址。
    綜上所述,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它們:
    int ** Ptr &lt;==> int Ptr[ x ][ y ];
    int *Ptr[ 5 ] <==> int Ptr[ 5 ][ x ];
    int ( *Ptr )[ 5 ] <==> int Ptr[ x ][ 5 ];
    這裏 x 和 y 是表示若干的意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