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

轉自IT經理世界主編劉湘明的博客

2004年,集團下屬科技公司改組,執行委員會找我談話,決定派去兼任科技公司的副總,負責整個公司的業務和人事安排。工作於是無厘頭的增加了很多內容。

當時公司招了大批應屆本科和研究生畢業的新新人類。平均年齡25歲。
那個新的助理,是經過多次面試後,我親自招回來的一個女孩。名牌大學本科畢業,聰明,性格活潑。私下裏我得承認,我招她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她在大學裏優秀的表現之外,還因爲她寫了一手漂亮的字。
女孩能寫一手好字的不多,尤其像她,看起來長髮飄飄,多麼女性化的一個姑娘,一手字卻寫的鏗鏘倜儻,讓我對她不由多了很多好感。
手把手的教。從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
她也學的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一上手就熟練。跟各位同事也相處的頗融洽。我開始慢慢的給她一些協調的工作,各部門之間以及各分公司之間的業務聯繫和溝通讓她嘗試着去處理。
開始經常出錯。她很緊張,來找我談。我告訴她:錯了沒關係,你且放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遇到問題了,來問我,我會告訴你該怎麼辦。
仍然錯。
又來找我,這次談的比較深入,她的困惑是,爲什麼總是讓她做這些瑣碎的事情?
我當時問她:什麼叫做不瑣碎的工作呢?
她答不上來,想了半天,跟我說:我總覺得,我的能力不僅僅能做這些,我還能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
那次談話,進行了1小時。我知道,我說的話,她沒聽進去多少。後來我說,先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先避免常識性錯誤的發生。然後循序漸進罷。
 
半年以後,她來找我,第一次提出辭職。
我推掉了約會,跟她談辭職的問題。
問起辭職的原因,她跟我直言:本科四年,功課優秀,沒想到畢業後找到了工作,卻每天處理的都是些瑣碎的事情。沒有成就感。
我又問她:你覺得,在你現在所有的工作中,最沒有意義的最浪費你的時間精力的工作,是什麼?
她馬上答我:幫您貼發票,然後報銷,然後到財務去走流程,然後把現金拿回來給您。
我笑着問她:你幫我貼發票報銷有半年了吧?通過這件事兒,你總結出了一些什麼信息?
她呆了半天,答我:貼發票就是貼發票,只要財務上不出錯,不就行了唄,能有什麼信息?
我說,我來跟你講講,當年我的做法吧:
98年的時候,我從財務被調到了總經理辦公室,擔任總經理助理的工作。其中有一項工作,就是跟你現在做的一樣,幫總經理報銷他所有的票據。本來這個工作就像你剛纔說的,把票據貼好,然後完成財務上的流程,就可以了。
其實票據是一種數據記錄,它記錄了和總經理乃至整個公司營運有關的費用情況。看起來沒有意義的一堆數據,其實它們涉及到了公司各方面的經營和運作。於是我建立了一個表格,將所有總經理在我這裏報銷的數據按照時間,數額,消費場所,聯繫人,電話等等記錄下來。
我起初建立這個表格的目的很簡單,我是想在財務上有據可循,同時萬一我的上司有情況來詢問我的時候,我會有準確的數據告訴他。
通過這樣的一份數據統計,漸漸的我發現了一些上級在商務活動中的規律,比如,哪一類的商務活動,經常在什麼樣的場合,費用預算大概是多少;總經理的公共關係常規和非常規的處理方式等等。
當我的上級發現,他佈置工作給我的時候,我會處理的很妥貼。有一些信息是他根本沒有告訴我的,我也能及時準確的處理。他問我爲什麼,我告訴了他我的工作方法和信息來源。
漸漸的,他基於這種良性積累,越來越多的交待更加重要的工作。再漸漸的,一種信任和默契就此產生,我升職的時候,他說我是他用過的最好用的助理。
說完這些長篇大論,我看着這個姑娘,她愣愣的看着我。
我跟她直言:我覺得你最大的問題,是你沒有用心。在看似簡單不動腦子就能完成的工作裏,你沒有把你的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覺得自己沒有進步。
她不出聲。但是收回了辭職報告。
又堅持了3個月,她還是辭職了。
這次我沒有留她。讓她走了。
後來她經常在MSN上跟我聊天。告訴我她的新工作的情況。
一年內,她換了三份工作。每一次都堅持不了多久。每一次她都說新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工作。
05年的時候,她又一次辭職了。很苦惱,跑來找我,要跟我吃飯。
我請她去寫字樓後面的商場吃日本料理。吃到中途,忽然跟我說:我有些明白你以前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了。
——很多讀者留言,說:蘇蘇,介紹一下你的經驗和工作經歷吧。或者在悄悄話裏跟我說起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來諮詢我的意見。
 
除了不愛指導別人之外,其實真正地,我是認爲任何人的工作經歷都不具備可比性。更加不能有絕對的借鑑作用。因此我總不原意在博客裏過多的談到我的工作。
每個人都有當新手的時候,一開始工作生涯,很多問題就撲面而來。
所謂的職業生涯,其實你很難預測到你將來真正要從事什麼工作,將來所要從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學裏學的專業有關。大多數人,很有可能將來所作的工作,跟他當初所學的專業一點關係都沒有。
從22歲大學畢業在26歲之間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養成了怎麼樣的良好的工作習慣。
這個良好的工作習慣,指的是: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以及是否學會了如何用最快的時間接受新的事物,發現新事物的內在規律,比別人更短時間內掌握這些規律並且處理好它們。具備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長爲一個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人都有惰性,也都願意用那些用起來順手的人。當你具備了被人信任的基礎,並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漸表現出你的踏實,聰明,和細緻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就會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簡單,用一句話就能交代清楚並且能被你順利完成的工作,誰願意說三句話甚至半小時交待一個怎麼都不明白的人呢?
溝通也是一種成本,溝通的時間越少,內耗越少,這是作爲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當你有比別人更多的工作機會去接觸那些你沒有接觸過的工作的時候,你就有了比別人多的學習機會,人人都喜歡聰明勤奮的學生,作爲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一個新手,大多數新手,在這四年裏,是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的。但是這四年的經歷,爲以後的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
很多人不在乎年輕時走彎路,很多人覺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沒什麼了不起。然而就是這些簡單的工作,循序漸進的、隱約的,成爲今後發展的分水嶺。
漫不經心的對待基層工作的最大的損失,就是將看似簡單的事物性處理方式,分界成爲長遠發展的能力問題。
聰明的人,總是不認爲自己的能力有問題。時間長了,他會抱怨自己運氣不好,抱怨那些看起來資質普通的人,總能比自己更能走狗屎運。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會討領導歡心。等等等等。慢慢的,影響心態。所謂的懷才不遇,有時是這種情況。
工作需要一個聰明人,工作其實更需要一個踏實的人。
在聰明和踏實之間,我更願意選擇後者。
而踏實,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條件沒有太大關係。
 
某日,跟老闆開玩笑,說一個公司大概分以下幾種人:聰明的懶人,聰明的勤快人,笨的懶人,笨的勤快人。
我說:讓聰明的懶人做老闆,負責決策,他能找到最有效直接省力氣的發展方向;讓聰明的勤快人做管理者,負責執行決策;大多數的員工都是笨的懶人,加以督促和指引,能夠順利的完成工作,有些可以培養成聰明的勤快人,成長爲管理者;最怕笨的勤快人,添亂。
玩笑歸玩笑,其實概括了一個人在職業生涯裏的幾個階段。
所謂職業,無非是將自己變成一個聰明的勤快人。如此而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