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斯坦福大學研究成果培養孩子自控力,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高考分數一出爐,媒體鋪天蓋地競相報道各省市的高考狀元,惹得一衆人等羨慕妒忌恨。

接着各個年級的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辦公室裏有娃的老母親們齊聲感慨:看人家武亦姝,全國詩詞大會的冠軍還能以理科生的身份考入清華;看人家楊晨煜,顏值高、素質高,還妥妥的霸王級學霸;人家雙胞胎都能同時考700多分......

別人家的孩子看起來都很厲害!但是,爲什麼我家孩子的學習成績老是在中下游晃悠呢?

從有關高考狀元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孩子都有着超強的自控力。"電視裏在播放她的節目,家人在看,她也不看,只管自己寫作業,不是一般的淡定",一位認識武亦姝的人士說。面對鋪天蓋地的榮譽,武亦姝能做到如此淡定,自控能力絕對不一般。

而我們家的孩子呢?

每天晚上的作業,正常1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孩子要寫3個小時。他一會要摳鼻孔,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要喝水,磨磨蹭蹭讓大人上火。

老師反映,孩子上課只能專注聽課10分鐘左右,之後就開始亂動和影響其他學生。

週末的作業不趕緊寫完再去玩,偏要等到週日晚上,實在沒有時間再拖了,熬到半夜終於寫完。

明明體重超標,卻一點抵抗不了甜食的誘惑。

視力已經下降很多了,卻還是千方百計想多打點遊戲。

這些行爲都是自控力不強的表現。缺乏自控力的孩子上課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容易有始無終,無法實現目標;他們情緒控制力弱,急躁,愛發脾氣,容易沮喪;生活控制力弱,不願等待和忍耐,無法控制慾望。長久以往,自控力差的孩子在學習上、人際交往和生活上都缺乏競爭力。

何爲自控力?自控力又稱爲意志力,就是人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慾望的能力。

爲什麼自控力至關重要?

大家都知道斯坦福大學著名的棉花糖試驗。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在1966年到1970年間做的這個實驗,受試者是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的小朋友,他們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塊棉花糖,他們可以選擇馬上吃掉。但是,可以再等待15分鐘的小朋友,他們就可以得到兩塊。有的孩子忍不住,在15分鐘內吃掉了棉花糖;有些孩子則用唱歌、矇眼睛等方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抵抗住了誘惑,成功得到了兩塊棉花糖。

沃爾特·米歇爾博士做了跟蹤調查,發現那些能等待拿到第二塊糖的孩子,學業方面的成績明顯超過在等待時間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他們的SA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平均高出210分。其他方面也顯示出優勢:社交能力更強、事業成功、家庭和諧、體質指數更勝一籌。

這個實驗讓我們看到了自控力對人生的各方面都有重大的影響。

《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裏,劉亦婷的媽媽爲了提升女兒的意志力,讓女兒練習赤手拿冰塊,從開始只能握幾分鐘練習到最後能握20分鐘。劉亦婷通過練習增強了自身的意志力,然後憑藉頑強的意志力成功地適應高強度的高中學習、抵抗住各種玩樂的誘惑,拿到了令人矚目的哈佛大學錄取通知書。

榮獲2013年冰心兒童圖書獎的《管好自己就能飛》,作者吳牧天著作此書時才17歲。他是一個從小就接受自我管理和方法學訓練的學生,並因此嚐到甜頭:10歲開始在《初中生優秀作文》等報刊發表作品,以10A成績考上湖南重點中學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高三時作爲優秀學生被選拔到美國中學交流,他就是自控力的實踐者和受益者。

斯坦福大學一直致力於對自控力的研究,並將研究理論應用於實踐中,通過實踐反饋再總結,發現了很多有效提升意志力的方法。在校內擔任“意志力科學”授課的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在他撰寫的《自控力》這本書中,提供了培養自控力的最佳策略。

雖然我們的孩子不一定能成爲狀元,但只要擁有較強的自控力,他的學習成績一定不會差,他在未來從事任何工作成功的機率都會很大。家長們完全不必訓練孩子手握冰塊,冒着被凍傷手的風險來提升意志力,只需要依照斯坦福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在家裏引導孩子增強自控力。

如何運用神經學原理來增強孩子的自控力

瞭解一下自控能力的神經學原理

意志力的控制區域是大腦的前額皮質,前額皮質是位於額頭和眼睛後面的神經區。前額皮質不是擠成一團的灰質,而是分成了三個區域,分別負責:“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力量。前額皮質的左邊位置負責“我要做”的力量,它可以幫我們處理枯燥、困難或充滿壓力的工作;右邊的區域則控制“我不要”的力量,它能剋制我們的一時衝動;前額皮質中間靠下的區域控制負責“我想要”的力量,這個區域的細胞活動越劇烈,拒絕誘惑的能力就越強。

近十年,神經學家發現,就像鍛鍊肌肉一樣,大腦中某些區域的密度,通過一定的訓練,可以聚集更多的灰質。比如,你如果每天學點數學 ,大腦就會越來越擅長數學;你每天堅持玩25分鐘的記憶力遊戲,大腦裏控制記憶力和注意力的區域就會聯繫的更緊密。通過類似的訓練增加前額皮質的灰質,就能增強自控力。

運用神經學原理來進行自控力的訓練

1、冥想。研究發現,經過3個小時的冥想訓練,人們的注意力和自控力就會有大幅度提高。經過8周連續的訓練,可能提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意識,相應大腦區域裏的灰質也會隨着增多。

家長培養孩子在每天睡覺前或者每天起牀後進行5分鐘的冥想訓練。冥想能讓血液流進前額皮質,就像提重物能讓更多的血液流進肌肉一樣,經常鍛鍊,它會變得更強壯、更有力量,自控力自然變強。當孩子適應後,可以增加到每天10分鐘左右。

2、提高心率變異度。心率變異度是針對自控力的一個生理學測量的指標,這也是斯坦福大學的研究項目之一。它能很好地反映意志力的程度。當人們感到壓力時,交感神經系統會控制身體,心率升高,心率變異度就會下降;當人們成功自控時,副交感神經發揮主要作用,緩解壓力,控制衝動行爲,心率降低,心率變異度便會升高。

提高心率變異度的方法有:

降低呼吸頻率:如果孩子上課時間超過10分鐘,開始變得煩燥不安,可以試着降低呼吸頻率。將呼吸降低到每分鐘4——6次,可能快速提高意志力。每天進行20分鐘放慢呼吸的練習,就能提高心率變異度,降低慾望。

運動:鍛鍊能提高心率變異度的基準線,從而改善自控力的生理基礎。神經生物學家發現,運動的人們大腦裏產生了更多的細胞灰質和白質。白質能迅速有效地連通腦細胞,讓大腦更充實、運轉更迅速。爲時5分鐘的運動最有效,並不需要專門拿出時間來運動。

寫了20分鐘作業就坐不住了?那就不要強制孩子坐在椅子上受罪了,乾脆讓他站起來活動5分鐘,然後再來做作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晚飯已經吃得很飽了,還想來點甜食滿足一下味蕾?先運動5分鐘再來考慮這個問題,也許就不那麼想吃了。

3、保持穩定的血糖值更容易自控。

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是如何影響意志力的呢?睡眠不足會影響身體和大腦吸收葡萄糖,而葡萄糖是能量的主要儲存方式。人的前額皮質同樣需要能量,能量短缺會引起“輕度前額皮質紊亂”,自然會使自控力下降。

生長期的兒童每天保證8——10小時的睡眠時間,不要讓孩子熬夜。

合理規劃飲食。穩定的血糖值會保證大腦的需要的能量,但是高脂肪、高糖分含量的食物會導致血糖忽高忽低,不利於大腦的葡萄糖供應。大多數心理學家和營養家家推薦低血糖飲食,比如瘦肉、堅果、豆類、粗纖維穀類、麥片,大部分的蔬菜,因爲它們能讓人體的血糖比較穩定。

4、在一些小事上持續自控會提高整體的意志力。

比如每次玩遊戲的時間減少2分鐘、減少甜食的攝入量、改變一下坐姿......這些小小的自控力訓練看起來無關緊要,卻能提升意志力。這些練習,不需要規定期限,也不需要做到完美,只是讓孩子養成習慣,關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選擇更難的而不是簡單的事情。通過一次次的練習,大腦的自控力“肌肉”會越來越發達。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孫雲曉說過:自我管理習慣絕對不是天生的,絕對是培養出來的。爲了養育一個優秀的孩子,爲了孩子將來能自如掌控自己的人生,父母從現在開始着重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