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很多書還不會帶娃?國內首位博導園長送你106個育兒決竅

不少媽媽說:“看了很多的育兒書,反而更不會教育孩子了。”

有的書講敏感期非常重要,一定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爲表現,不要錯過孩子任何一個敏感期,因爲敏感期過後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就很難培養了。

有的書講敏感期沒有那麼重要,只要用心養護孩子就可以;

有的書說孩子不能一哭就抱,要延遲滿足。

有的書講媽媽一定要對嬰兒的哭聲即時響應,否則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有的書講了很多高大上的道理,用起來卻不實用。

有的書教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技巧,應用到孩子身上效果不明顯。

花了很多的錢去買書,費了很多的精力去讀書,卻越讀越糊塗。有沒有一種書可以幫助父母們真正解決養育孩子過程中束手無策的問題?有沒有一種書能給我們具體的容易操作的方法?有時真希望能得到一本育兒類的“武林祕籍”,好讓我能夠修煉成武俠小說裏那樣的武林高手:當孩子無理哭鬧時,當孩子不肯將玩具分享給小朋友時,當孩子挑食時,當孩子死活不肯刷牙時......我不必讓孩子折磨到崩潰,用幾個招式就能輕鬆化解。

還真有這樣的一本“武林祕籍”——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勝任父母:孩子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主編是國內首位擁有教學名師、博士生導師頭銜的幼兒園園長——張向葵教授,她專注於兒童教育三十多年,將自己的理論研究經過反覆實踐,從中梳理出106個育兒常見問題,從心理學角度詮釋了孩子各種“問題”背後的祕密 ,將父母的教育之路從山重水複的迷途中走向柳暗花明。

將龐雜生硬的理論變通爲討巧好用的方法。

孩子到了3、4歲的時候會說一些與現實情況不符的事情,比如:告訴媽媽別人拿了他的東西,其實並沒有;奶奶今天打他了,但奶奶肯定沒有打過他;偷吃了零食卻不承認等。對這種情況多數父母會很擔心,怕孩子養成撒謊的壞習慣。家長先不要急着給孩子定性、貼標籤,先來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兒童在2—6、7歲這個年齡段是前運算階段,兒童將感知動作內化爲表象,建立了符號功能,可憑藉心理符號(主要是表象)進行思維,從而使思維有了質的飛躍,是兒童認知能力發展的飛躍時期。

如果用發展心理學理論來分析兒童說謊的原因,不具有醫學或心理學基礎的父母可能會看不懂,在《勝任父母:孩子的問題就不是問題》書中作者將生硬的理論轉化爲通俗易懂的語言,並將原因概括成兩類,分別進行了具體分析,並以表格的形式呈現,認人一目瞭然。

讓大量的圖表“扮演”成問題記錄員。

還是以“如何應對孩子撒謊”來舉例。幼兒的年齡尚小,認知水平較低,想象力又很豐富,對事物的反映容易受主觀感受的影響,所以大人看到的“撒謊”行爲,有時並不是孩子有意爲之。爲了不誤解孩子,正確引導孩子行爲,父母要先來摸透孩子的行爲規律。

書中示例了一種巧妙的表格記錄方式,記錄孩子撒謊的具體情況,欄目內容包括日期、具體情況、教育方式、時長與結果。通過這張表格總結孩子說謊的規律,判斷孩子撒謊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找出孩子這樣做的原因,然後再針對性地給予引導。

如果孩子是無意撒謊,家長要在平時注意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並引導孩子區分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並鍛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如果孩子是有意撒謊,家長要嚴肅對待孩子的行爲。多與孩子交流,瞭解孩子撒謊背後的心理需求,幫助孩子認識撒謊是不對的,是令人討厭的行爲。當孩子承諾撒謊時,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增強孩子改正的信心。

將育兒難題化解爲生活情景中的小妙招。

有天傍晚,我在樓下帶孩子玩,前面樓一個正在陪孫子玩的阿姨走過來問我:打算什麼時候送孩子去幼兒園?我說我們送去快1個月了。

阿姨說她的孫子也到了入托的年齡,但她很擔心自己的孫子送去幼兒園會挨欺負,因爲她的孫子太老實了。在小區裏玩的時候,別的小朋友搶他的玩具他就木呆呆地站在那兒,不知道趕緊搶回來或者反抗;有時候別的小朋友推他,他既不躲開也不還手。

我推薦阿姨看看這本《勝任父母:孩子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在書中,專門有一章”如何對待孩子被欺負“,不僅分析了孩子受欺負的自身原因和外在原因,更是將對孩子的引導方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並且教給家長在家進行情境模擬的方法,家長們可以直接拈來,在家引導孩子按照書中的情境模擬練習。

邀請孩子一起玩玩具。先故意搶奪孩子正在玩的玩具,對孩子說:“現在,我是比你大的哥哥,要搶你的玩具啦!”

孩子躲避或情緒低落時,馬上停止遊戲。

假裝搶布娃娃的玩具,告訴孩子,如果搶布娃娃的玩具,布娃娃會拿起玩具轉身離開。把布娃娃和玩具放在孩子視線較遠的地方,向孩子解釋:“你看,布娃娃帶着自己的玩具離開了。”

告訴孩子自己作爲欺人者此時很沮喪的心情:“我是那個欺負人的大哥哥,看到玩具被主人拿走 ,我搶玩具的計劃失敗了,唉......”

請孩子扮演布娃娃,再次重複以上步驟。

孩子懦弱、不抗爭的表現有一定的原因:天生膽小,父母過度保護、不會與同齡人交往等,父母切忌訓斥孩子“窩囊”,要根據具體情況幫助孩子學會面對正確欺侮,培養一個勇敢正義的孩子。

將問題的“原因”敲擊成“小板塊”,通過“黃金小建議”幫助父母將教育孩子的智慧應用於日常問題中。

女兒小時候不喜歡把自己的玩具給表妹玩,好說歹說都不行,爲這件事我不止一次說過她小氣,但沒有好的處理辦法:如果照顧女兒的情緒就委屈了侄女;強行搶走女兒手中的玩具會惹得她哇哇大哭,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書中就這個問題有着詳細的解決方案。第一步,父母不要在孩子不同意的情況下把TA的東西送給別的小朋友,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第二步,梳理出幾個可行性建議,讓父母平時從小處着眼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

第三步,父母面對孩子不願意分享時要避免的行爲誤區。

第四步,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對孩子的這種行爲進行了詮釋:其實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並不是孩子小氣,而是他們自我意識和道德認知發展不成熟的表現,TA不知道自己在守衛東西的時候會傷害別人,大人不能簡單地從自己的心理出發,責備孩子小氣。當孩子的道德認知發育成熟後,TA纔會樂於分享。

作家珍妮.艾裏姆說過:孩子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爲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勝任父母:孩子的問題就不是問題》書中,一共收集了幼兒常見的問題106個,分別包括認知發展、情緒與情感、行爲與習慣三大領域,是很多家長最關心卻沒有良策解決的問題,而且將這些簡單的招式巧妙地化解。

藉助此書,父母輕鬆解決育兒過程中的各種困惑,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爲習慣,做孩子合格的人生領路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