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運維,從意識開始

 IT運維同IT治理一樣,需要一個過程

 
今天,同IT運維的2個人進行了討論,主要議題就是PC清單的清理。這是爲以後的IT體系化管理做準備,尤其是希望未來落實ITIL管理平臺的需要。討論很激烈,因爲一些想法改變不過來。
 
原來的維護做法是,就這2個人,有什麼問題就直接找他們,他們去解決,除非涉及到外請支持,如服務器上應用系統程序問題,會有記錄,其他的,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使用什麼方法解決的?都沒有記錄,反正問題就是處理了。
 
有很多IT部門負責維護的電腦,都不知道在誰的名下,有的是公用,有的是爲了某種原因放在那個地方隨機使用,這種情況如何管理?配置變動更是無從知道,如果PC不多?如果問題也不多?那麼還好,反正有問題就找這2個人就行,管它的,但是,現在的現狀的是,電腦太多了,問題也每天都在發生,這2個人忙的不行,而其他人竟然無法幫上手,因爲情況是盲的,從基礎配置、到問題描述、以及歷史維護情況等等,都是一無所知,也就無從維護了。
 
想改變這個現狀,在他而言,問題很大,爲什麼呢?
1)我現在已經很忙了,還有閒暇去管這個清單,那些配置整出來可需要太多的時間,因爲已經存在這麼久了;
2)至於沒有電腦是誰在用,管那麼多幹嘛,他們的變動是經常的,又沒有通知我,關我何事?
3)走流程,有這個必要嗎?不就是解決問題嗎?恢復了不就行了?
4)反正都是我們負責,整這些幹什麼?難道其他人能幫上手嗎?
 
其實,這是爲了整理出一個配置庫,如果沒有這個公用的配置庫,還真的是無法實現有組織的維護管理。
所以,從這件事來看:IT管理要改,IT運維方式也應該改變,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有一個過程:
首先,從意識上,IT運維,不是一個人的事,所以,一旦複雜起來,那麼就應引入管理的思維意識,考慮如何一起工作;
其次,IT運維是涉及整個公司的事,而不單純是IT部門的事,所以,一定要引入其他部門,尤其是使用人的職責,否則,真是有問題就找你,你不“挨踢”,誰IT?
其三,要從制度、流程上完善這個運維管理過程,包括從設備購置使用開始、到運維管理、可能存在的優化使用、再到設備的報廢處理直至推出運行等全過程,都需要跟蹤。
最後,統計分析,也就是如何看IT價值了,這個整個IT管理的核心所在,以上的工作只有關注了IT價值,才能體現其意義所在。而沒有數據的統計,如何體現這項工作的價值,沒有問題的分析,如何體現你的工作的有效性?好心辦壞事,也許就會發生,更別說很多時候是在白忙活,本來有更好的手段來解決問題,瞎忙什麼呢?
 
信息化工作,是一個更全面的工作,其重要的不在於實現了什麼技術,而在於對這個企業到底產生了什麼價值?沒有經濟效益,再先進,又有何稱道的?
 
這是一個新的開始,那麼,更重要的其實是從人的意識開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