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沒效率,很累,堅持不下去!那你需要改變學習方法了

大家好啊,今天的文章介紹了研學君的學習方法,也是我在指導班中幫助同學們培養的一個高效學習方法,從指導班多位380+同學成績來看,成果也是顯著的哦~

本文是介紹高效學習方法,它可能會與我們之前固有的學習方法有較大的出入,大家可以對比一下,看看是否有部分可以用來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哦。文章是通過多年來的學習經驗總結出來的,算是暑期考研強化期間,給大家的一個的小禮物吧,相信不會讓你失望的~

文章在介紹高效學習方法時,將分爲三點去介紹

第一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學習

第二點:學習的準備階段

第三點:學習的過程

研學君會從這個角度出發,系統的講述我的高效學習方法是如何做的,爲什麼這個方法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畢竟任何不談效果的方法,那都是胡扯!

一、不同角度去看待學習

在考研的路上,不乏很多特別“認真”的人,舉個例子:小A提前一年準備,筆記抄了一大堆,各種習題冊做到手軟,但是最後考試的時候卻意外落榜,大家都在爲他惋惜。

是他沒學習嗎?不,他當然學了,只是沒掌握住方法!

不知道你在學習的時候會不會有這種感覺,明明上課時認真聽了,也做了很多筆記,考試成績卻一般;做了很多題目,開始有效果,到後面就開始原地踏步,沒有精進;面對課後習題,感覺啥都會,碰到模擬卷就抓瞎。

明明我已經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了,但就是沒別人學的好,難道是我太笨了不適合考研?不 ,當然不是!

智商差異確實存在,但是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誇張。天才太少了,更多優秀的人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成就自己的。當然這裏的“努力”,並不是我上面所提到的盲目記筆記,刷題的努力,在這裏更重要的是學習的方法

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你一個小時學到平時兩個小時的才能掌握的內容,將你把寶貴的時間用在最需要它的地方。就像我們常聽到的學霸語錄:做一道題目可以掌握一連串的相關知識點,背作文很久纔會忘記。

二、學習的準備階段

工慾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之前的準備就是爲我們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狀態,它會幫助我們在一定的時間裏,將學習成果最大化。

當然,長時間的保持學習狀態很難,這也需要你不斷地去鍛鍊它。既然它是可以鍛煉出來的,那就可以爲我們的考研學習所用。在開始學習的時候,可以先做好以下幾個事情,讓我們在學習時沒有干擾,儘早的進入狀態。

(1)處理好瑣碎的雜事:在學習之前,先把上廁所,拿快遞,杯子接水這些瑣碎的事情完成,防止學習時因爲這些事情而分心。

(2)手機靜音:這一點單獨列出來是因爲手機的干擾性太強了,朋友聯繫你,手機裏各種軟件的消息推送,都會影響到你,並且你的自制力總沒有想象的那麼強。身處校園的你,身邊的事並不是說一定要立即去處理才行,其實當你學習結束,再去處理手機上的事情,影響也沒有很大。

(3)桌面收拾整潔:在桌子上只留下學習要用到的東西,資料和工具都準備好,整齊的放在擡手就能拿到的地方,至於其它無關的東西還是要統統拿走。整潔的桌面以及伸手可得的學習工具都可以幫你減少干擾,保持狀態。

完成以上的幾點之後,就可以找個舒服的姿勢坐在桌子前,調整呼吸,首先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閉上眼睛,想一想待會學習的任務是什麼,接下來就可以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之中了。

其實上面講的是一個學習前的儀式,它可以幫助你儘快的進入狀態,這對於長時間的學習來說是沒有一點壞處的。當然也有人可以坐下來就立即進入狀態,那也是極好的,如果對於做到這一點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嘗試下研學君介紹的方法哦~

三、學習的過程

經過了學習的準備,接下來就要正式開始的進入緊張的學習中了。當然這一塊是學習裏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也會進行詳細的描述。在這裏,我會把學習的過程分爲四個模塊來介紹,它們分別是:預習,聽課,自我學習,回想。

1、預習

這個任務,我們在以前上學的時候,都被老師強行要求去完成。很多人估計和我一樣,都有一些牴觸,但是當我理解爲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我便徹底的愛上了這件事情。

其實預習的意思就是不求甚解,它的目的是爲了提前瞭解重難點,因此你不需要弄懂每個知識點。這個階段,你只要花費幾分鐘的時間,去翻看上課的內容,瞭解重點以及自己理解起來較爲困難得地方。這樣的話,當你上課的時候,就能意識到老師講的這個知識點比較重要,我要仔細聽,那麼預習的目的就達到了。

2、聽課

考研的時候,一般都是在手機或者平板上看視頻課,一節課通常都會有一個小時。在這麼長的時間裏,一直保持很高的專注度是件很難的事情。但如果你在上課的時候,帶着你之前預習找到的那些重點和難點去聽課,當老師講到這部分的時候,你自然會下意識的提高專注力。

這樣就把專注力進行合理的分配,簡單的內容或者老師閒談的內容少一些專注,重難點提高專注力。這樣一節課下來,重難點掌握,課程沒少聽,壓力也就輕鬆很多了,再去進行接下來的任務便不會注意力不集中了。

舉個例子:小君聽課時,很多知識點,並不是很難,他稍微練一下就可以掌握。但是他還會花120分的精力去聽,去揣摩內容。這樣一節課沒結束小君就很累了,聽重難點時的注意力就開始分散,得不償失。

既然講到了聽課,那逃不開的話題就是記筆記。對於這件事情,研學君的建議就是一定要做筆記。在我們學習的時候,會經歷兩個過程,一個是輸入,一個是輸出。聽老師的講課,學習新的內容,那就是一個輸入的過程,而記筆記以及考試那就是一個輸出的過程。

我在這裏講的記筆記不是機械的抄老師PPT上或者板書上的內容,做這種事情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也不會有什麼成績提高。但是如果你聽到了一個知識點,先去理解它,然後弄清其中的重點是什麼,記下重點,那麼這個重點就是你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

記筆記的時候,寫都是次要的,關鍵是你去理解它,然後提煉出重點並記錄。抄筆記誰都會,但是記筆記就不是每人都能做到的了。

通過這個方法,可能你的筆記做的很精簡。因此你在複習筆記的時候,會多花精力去從你的腦海中提取這部分的知識,那麼這又是一個鞏固的過程。通過多次的複習,你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也會加強。

3、自我學習

在考研備考學習的過程中,這一部分應該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了。聽課是在幫助你學習,但是如何將知識融會貫通,熟練的去運用它解題,那還是需要進行自我學習的。

通過上一輪聽課的過程,我們留下了筆記,此時我們應該先去通過筆記回顧課上的內容以及預習過程中發現的重難點是否已經掌握。如果通過筆記還無法完全解決,那麼便要再次回到課本去仔細的研讀,揣摩知識點,將重難點全部掌握,同時整理出課程相應的框架。

經過上面這步, 你覺得自己知識點掌握的差不多了。那麼是時候開始用做題目去檢測成果,反饋信息了。通過做題,如果你發現還是錯了很多的題目,那麼你就要靜下心去分析錯誤的原因了,是不是哪個知識點掌握得不夠徹底,還是做題時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找到問題之後便需要通過書,視頻,筆記再次學習,將知識點徹底掌握,並且及時在框架中做出標示。


上面講的就是自我學習中的大致流程:回顧筆記,整理框架,做題反饋,及時補充。這些講起來都很簡單,但真正實施起來便很容易就走進誤區了。常見的誤區有以下幾點:

1、記了筆記,不會去通過筆記回顧上課的內容,也不會去思考自己是否將重難點都掌握。

2、脫離書本,只依靠筆記和老師上課的內容去學習,這一點的危害就是容易在自己的課程框架中有遺漏的地方。畢竟上課時間那麼短,老師不可能將所有內容都講到,只是會把他認爲的重點挑出來講。考研名師尚不能說自己可以講到每一個知識點,何況有些同學跟的只是默默無聞的老師呢。

3、做題檢測時,陷入無限刷題模式。通過開始的做題,很快得到了提升,但是不去仔細的總結自己的薄弱點,將知識漏洞補齊。在陷入瓶頸期後,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刷題,陷入到茫茫的題海戰術中。如果可以注重反思總結,找出自己的薄弱點,再去對重難點進行刻意練習,那麼突破瓶頸期時間會縮短,效率也會更高。

4、不會自己做課程框架,只是抄別人總結好的,那麼後果也很明顯。課程結束,也沒形成體系,忘的快,做題也無法自如的運用。在這裏研學君想說一句:別人的永遠是別人的,不去思考,不去整理適合自己的框架,那你就真的有點懶了。

4、回想

這一點其實就是研學君所有文章都會提到的“思考”,它其實不應該作爲單獨的一個環節,因爲它貫穿了整個學習的過程。畢竟這一點真的是很重要,沒有它,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沒有了靈魂,因此我最近開設的打卡小六班也是爲了幫助通過反思總結去養成一個勤于思考的習慣,在這裏我就分點再梳理一下。

預習:在快速掃描書本時,思考哪些是重點和難點

聽課:回想預習時找出的重難點,老師講述到這部分時提高專注力,加強理解。

記筆記:對於上課的內容,通過思考,提煉出重點並記錄。

自我學習:第一步:回顧筆記,去檢測知識點掌握程度。第二步:整理框架,通過獨立思考整理出屬於自己的框架。第三步:刷題,在錯題中,反思總結自己的薄弱點,然後有針對性的提高。

入睡前:快速回顧當天所學的知識,加深記憶。

睡前回顧知識點,其實就是從大腦中提取知識的過程,它通過反覆的提取知識去加深記憶。研學君的小六班將這一步轉化爲每天打卡反思總結的形式,這樣督促你去思考,去提煉總結知識點,並找出不足。

看了上面的內容,你應該知道了思考的重要性,所以平時可以監督自己做好每日的反思總結哦。在研學君打卡小六班的同學們,則由我負責監督大家,幫你們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一起加油啊,fighting!

對研學君打卡小六班感興趣的同學,微信關注【研學公子】公衆號後臺回覆“打卡”即可瞭解詳情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