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雲管平臺構建企業級自服務的敏捷IT?

2019年7月6日,由ITSS數據中心運營管理工作組(DCMG)和雙態IT聯盟(BOA)聯合主辦,ITSS媒體組協辦的2019中國雙態IT大會在烏鎮盛大召開。來自政府主管部門、金融、央企、IT等行業超過640位嘉賓匯聚烏鎮。會上騫雲科技高級架構師薛舟彬帶來了《SmartCMP助力金融客戶構建以服務爲中心的敏捷IT》分享。詳細解析企業數字化轉型時代,如何通過自服務構建敏捷IT。

 

以下爲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騫雲科技的薛舟彬,很榮幸給各位嘉賓和領導介紹雲管平臺怎樣助力數字化轉型、構建敏捷IT。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時代,IT部門該如何和業務部門一起將創新落地,變成產品,更快投放到市場?我們是否可以比別人做得更快、更好?產品投產後,如何持續提升客戶對產品的體驗效果?這些挑戰都在驅動金融機構構建更敏捷的IT,以支撐數字化轉型需求。

一、自服務——敏捷IT的基石

如何實現更敏捷的IT?自服務也就是As a Service是關鍵!這個話題隨着雲技術的誕生被大家所知,可以說是實現敏捷IT的基石。那什麼是自服務呢?

ATM自助存取款機就是典型的自服務場景,客戶憑銀行卡可自助進行存取款、轉賬和查詢操作,無需排隊,而且24小時營業。ATM機的自服務帶來極佳的客戶體驗,同時減少了員工的簡單重複勞動和出錯風險,並使企業更有競爭力。

我們現在討論數字化轉型,經常會參考互聯網行業的做法,所以我們再來看一下亞馬遜在構建敏捷IT和自服務方面的最佳實踐。

 

亞馬遜的基礎架構如圖中灰色部分,有容器、虛擬化,也有SDN。在此之上他們構建了提供從資源到安全的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能力,見圖中紅色部分。這樣每個產品創建、配置、擴容和回收基礎架構的工作都給了產品開發團隊,以自服務的方式完成。於是每個產品從設計、開發到運維都是由一個團隊負責,這樣就很容易對每個產品的交付、運營、成本及價值做出衡量。

可是實際上目前大部分企業做的私有云、公有云,效果是什麼?其實你只做了數據層面的工作,重構了基礎架構,但是在雲的控制平臺 As a Service做得很少,於是你沒有辦法把敏捷IT的大廈再往上搭,你還是在基礎架構、開發人員和業務側有層層鴻溝。如何打破鴻溝,打通敏捷IT的任督二脈?通過雲管平臺實現自服務就是最好的抓手。

 

與互聯網行業不同,金融行業更多是以傳統單體應用爲主的穩態,和少量使用微服務、大數據技術的敏態。底層基礎設施的支撐還是以物理機、虛擬化爲主,容器平臺正在逐步建設中,同時由於監管的要求和安全考慮,會有物理隔離、邏輯隔離的環境,使得自動開發、測試、上線難以實現。另一方面,開發工具自動化程度低、測試環節多也是難以改變的現實。行業特殊性使金融企業沒有辦法像互聯網一樣讓開發人員直接使用我們的基礎架構。這些挑戰都需要通過企業級的自服務方式解決。所以接下來講一下我們怎麼通過雲管平臺構建企業級自服務的敏捷IT。

二、構建企業級自服務的敏捷IT

騫雲通過自主的方法論,幫助用戶構建企業級自服務體系,具體來說就是池化、標準化、自動化、自服務。最終用戶通過服務目錄填寫申請表單,就能夠生成不同環境中應用所需的資源,並可通過自服務進行擴展。

1、資源池化

資源池化可以把集羣、存儲、網絡面向業務劃分成多個邏輯單元,比如開發環境、測試環境,數據庫、前端等。除了資源劃分,還有配額、優先級和標籤功能。用戶申請時,只要指定資源池標籤,就能從合適的資源組合中分配資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沒有邏輯資源池,將面對不同場景時選擇資源的考慮點落地,就很難實現自服務。

2、標準化

第一層標準化,是應用架構標準化

我們現在有些工具能實現計算、存儲、網絡、軟件等資源部署的自動化,但應用開發人員需要的是一個可以直接調試應用的完整環境。單一自動化是沒有辦法讓開發人員自服務的,因爲我們給他們的是零件,而他們要的是整車。這些零件怎麼組裝?目前都是由運維團隊通過分工協作依次來完成,耗時長,有出錯的風險。那雲管理平臺是如何實現整車的交付呢?就是通過藍圖編排實現應用建模。

建模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TOSCA做爲建模的標準很早就被提出來了,就是爲了實現更快的整體資源交付。以前我們談藍圖建模、談編排大家都覺得很抽象很難理解,隨着K8s的火熱,應用建模比以往更重要了,這將成爲雲計算下一階段建設的一個重要方向。

通過藍圖編排定義一個資源交付的模型,這個模型中可以包括各種所需的基礎架構資源:容器,虛擬化、物理機、SDN和安全等。

用戶可以基於這些的標準架構,獲得他所需要的環境,不再需要等待基礎架構人員反覆參與搭建這樣一套環境,這就是定好標準架構之後帶來的巨大效率提升。

第二層標準化,是部署規範標準化

一個架構在開發、壓測、UAT和生產的部署規範是不同的,我們在藍圖的基礎上通過對各組件的參數配置可以把這些部署規範落地在服務目錄中,使用戶通過服務目錄,填寫申請表單,就可按規範生成用戶在指定環境中的資源。

3、自動化自服務

實現了資源池化和標準化後,通過雲管平臺調用基礎架構的API就可以實現端到端的自動化,最終實現自服務。我們最終呈現的服務目錄,和公有云服務目錄不一樣,我們要打造的是自己金融機構或者自己企業需要的服務目錄。我今天沒有用容器,我的服務目錄就在虛擬機上。我今天用了大數據,我的服務目錄就要有大數據的環境。騫雲幫助你構建自身實際使用場景需要的服務目錄。

 

剛纔我們都在談資源創建階段的自服務,其實對於敏捷IT來說自服務是全生命週期的。從服務建模配置到自助申請資源、自助運維、自助監控、自助回收,需要將整個IT服務以全生命週期的方式提供給你的用戶,從而提升IT的敏捷性。

 

 

最後我們來針對開發測試環境講一下雲管平臺的自服務對敏捷的提升。

 

  • 對於開發人員,由於已經可以自助獲得資源,你就可以讓工具對接雲管平臺,來打通你的CICD,使各個環節都可以按照你的規範和架構部署。

  • 對於測試人員,要測試各個版本,歷史版本要測,新的版本要測,就可以申請一個環境出來,而不用把原來的環境剷掉,帶着可能的遺留問題測。

  • 對於應用上線人員也可以將經驗證的架構和應用部署腳本在生產環境上線。

 

目前我們的SmartCMP雲管平臺已經發布了5.0版本,大家可以訪問騫雲官網或者點擊【閱讀原文】預約演示,歡迎大家給我們提出更多的建議和需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