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命的,除了哪吒還有龍王。可敬的卻是“認命”的敖丙!

《哪吒之魔童降世》將一個原本殘酷、扭曲、深邃且不無危險的古代神話改編成了親子關係、成長勵志的現代人生寓言。故對它的評價也就不拘泥於原著,僅從其現代寓言切入。


《哪吒》的動畫製作體現出國產動畫近年來步入了高水準,但是思想表達上仍顯笨拙。價值觀雖然正確,卻過於平常:我命由我,做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提得太多。竊以爲,這樣的作品最好不要“點題”,一點題就把自己限定住了,暴露出了兒童教育片的真面目。像宮崎駿的許多作品也很有思想,但很少出現點題,而是在含蓄的表達中留給人們琢磨的空間。不過《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點題行爲或許也是編導刻意爲之,“教育、勵志”的標籤恰恰能在這個暑假吸引無數家長帶領孩子走進影院,觀看這部具有顛覆性而又價值觀正確的動畫。

言歸正傳,影片觀畢,我們會發現“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主體不僅僅是哪吒,還有龍王。甚至,龍王比哪吒更能體現這種精神。因爲哪吒多少還有些被動,是在父母隱瞞其“魔丸”身份,欺騙他是“靈珠”轉世的情況下逐漸“棄魔向上”的。而龍王自始至終知道龍族卑微的身份永遠不可能上天庭,於是與申公豹策劃了偷取“靈珠”的欺天陰謀,好讓兒子敖丙將來得以位列天庭仙班。哪吒與龍王纔是思想的同路人。


但更值得敬佩的,卻是那個最終“認命”的敖丙。

哪吒與敖丙惺惺相惜,彼此都是對方唯一的朋友。但一個代表着“不認命”,一個代表“認命”。敖丙在成功已經唾手可得的情況下,爲了救哪吒的性命,不惜搭上自己一命,並用“萬龍甲”替哪吒抵擋天雷。萬龍甲是龍王爲了讓敖丙步入天庭上流社會,集全部龍族鱗片的精華製作而成,寄託着龍族的期望,如今卻爲了保護一個敵人而灰飛煙滅,使計劃功虧一簣。

即將改變命運的敖丙,僅僅因爲要營救自己唯一朋友的性命而重新選擇認命,放棄了可以改變龍族身份,進入天庭上流社會的機會。在他看來,朋友的性命比提升“社會地位”更重要,不但如此,還要士爲知己者死,因此義無反顧地隨哪吒投入天雷的籠罩下。而“靈珠”與“魔丸”合併居然能化解天雷,這固然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然而兩人九死一生之後,當敖丙說出自己認命的話語時,那個氣質暗黑,深富反叛精神的哪吒,此時卻十分可厭地斥責敖丙的懦弱,說自己這個“魔丸”比他活得還像個人。“你可不可再慫一點?”哪吒懟道,完全沒有意識到如果不是敖丙的“認命精神”,自己的小命已喪於天雷之下。

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此時,無論導演有意還是無意,一個比影片主旨“我命由我不由天”更可貴,更具高度的思想境界出現了,那就是友愛、奉獻、犧牲精神。無論如何,在此時的情況下,那個“認命”的敖丙都比“不認命”的哪吒更加可敬。他的心路也比哪吒多了一份歷程:從承擔不認命的責任,到昇華至“認命”。而後者是哪吒的內心尚未經歷過的,所以纔會得了便宜還賣乖。


因此,不管編導是有意還是無意,影片已經出現了一個與其思想主題“不認命”相反的潛在的價值觀“認命”,而且比主題更加可貴!這無疑對影片表面的思想內涵起到了提升作用。僅僅表達“我命由我不由天”,思想格調是並不算高的。因爲不認命的除了哪吒,還有龍王!不認命的既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不擇手段,損人利己的壞人。從當前社會情況來看,因爲不認命而走向邪路的機率還是大大的。如果整個社會都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行動者,我們的社會只怕不會太和諧,我們周遭的人際關係只怕不會很安全。只弘揚不認命的精神,而沒有敖丙式的爲朋友兩肋插刀、犧牲奉獻,甚至寧願認命的價值相佐,​這樣的社會是很危險的。

正因爲那個最終“認命”的敖丙,才中和了影片“我命由我不由天”主旨的偏執,對這部兒童教育片的思想健康提供了保障。不管是無心插柳,還是巧意佈局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整部影片的思想境界提升了。就像影片中“靈珠”與“魔丸”的結合產生的巨大能量,哪吒與敖丙分別代表的一明一暗的兩種思想主旨,如一陰一陽,熔鑄出了影片思想價值的完整與和諧。

如果這確乎是無心插柳,反而更妙,恰與“靈珠”與“魔丸”合併後的意外情節相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