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觀世音菩薩的修法,是一切大菩薩修行法門的總結?


文:普天禪光

佛世尊在普門品中透露了修行的一個大法門:觀世音菩薩修法,可以解決修行中的一切問題。我們修行是要解決什麼問題呢?《地藏經》二品中說:“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這個就是佛世尊度化一切衆生的目標,也是我們修行的目標。

但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得好好付出自己的時間,精勤地用功,纔可以成就這種功德。

我們無法降服“貪、嗔、癡”三毒是因爲心中總是充滿了二種執着——人我執和法我執。所以總是難以得清淨心。


而真正的清淨心,就是定力,是大神通力和大慈悲的願力而生起的。將自己往日的業識轉變成智慧相,就是轉變成無我的大悲心相續。

貪、嗔、癡三毒心生起是由於我們沉溺於業識、沉溺於惡業障之中,而一直沒有徹底清除掉自己的業力障礙,由此而導致的心念混亂現象。


現在有個很麻煩的心態普遍在修行人中迷茫地傳播着——自己沒有成就,而總想着怎麼去度化別人!

其實,好多業障都是由此奇怪、不正常的心態生起來的——一個人自己業力深重、罪苦難消,不知道該怎麼先去做好自己的事,而卻將大量的時間、心思和精力白白地耗費在那些無用的事上——他總想着怎麼一時去度化更多的人!


這個度人與度己,這兩樁事情,其實是內在有着極大的差別的。你想想,你自己都沒有力量來拯救自己,自己早已經掉到深水裏面好久了,正在苦苦掙扎着,還不會游泳,快要淹死了,這個時候,你還能想着怎麼該去救身邊的那個人嗎!

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其實是多麼相同的道理。就是這個比喻。


觀世音菩薩度化人的方法,就是三十二應身相,應該以什麼身去度化他,就用什麼身來度化。其實,這個觀世音菩薩度化人的方法,也就是他指導我們修行的方法,同時,也是我們待人接物、修行處世和度化別人的方便法門——一個人他能理解佛法什麼程度,能達到什麼深淺,你就該用那種程度來給他說、影響他好了,不可給別人講很深的法門。因爲,他無法理解。就會生起疑惑和更大的障礙。

這一點,就是《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佛世尊所講的很微妙的修行方法和很深的度化別人的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