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廳裏飛出戰友歌

    ——“八·一”慶陽戰友聚會見聞

戰友、戰友,親如兄弟,革命把我們召喚在一起,你來自南疆,他來自內地,我們組成鋼鐵的集體;戰友、戰友,這親切的稱呼,這崇高的友誼,把我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2019年8月1日,慶陽市西峯區鴻馨居回憶廳,年過半百的戰友圍桌背手,把一首《戰友之歌》唱響,情深意切的歌聲衝出窗外,在黃土高原的上空打着旋兒,久久不息,驚醒了的朵朵白雲,探頭探腦,四處張望。

歌聲引出了李竑亞戰友抑揚頓挫的致辭:

各位戰友,今天,是個好日子,我們歡聚回憶廳,回憶軍旅生涯,共敘戰友情誼, 展望美好未來,這是一次盼望己久的交流,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聚會。感謝大家到來,祝各位快樂!

四十四年前,我們是同一夜空中閃閃發光的星朵,我們是從同一片黃土地走出的男子漢。共同的理想,使我們身着綠軍裝,一同踏上了西去的列車,開始了我們相見、相識、 相知、相助的歷程。

忘不了,初到河西走廊永登的新奇:遍地水泥廠的嫋嫋雲煙,滾滾奔騰喧囂的大同河水,飛沙走石的戈壁沙漠,高聳林立泛紅的“火焰山”,上面可以行車的宏偉軍營滿城牆,還有那纏繞軍營的古垂柳和那擦肩呼嘯而過的火車……

忘不了,緊張的軍營生活。站隊報數,隊前唱歌,飯堂讀報,俱樂部學馬列,我們在部隊這個大溶爐鍛鍊成長。

忘不了,天南海北的戰友。形形色色的面孔,高高低低的個頭,各種各樣的腔調,嬉笑怒罵都是一首優美的軍旅詩。

忘不了,立功受獎時,我們同慶同樂;遇到困難時,我們互相勉勵。實彈射擊,野營拉練,搶險救災,農場奮戰,奔赴南疆,衛國參戰,苦中有樂。我們無愧於軍人的稱號,我們是患難與共的鋼鐵兄弟。

軍營春色年年好 ,戰友情誼日日深 ,歸田不失疆場志 ,解甲猶懷報國心。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們相繼離開了火熱的軍營, 回到家鄉,奔赴各地,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但是戰友,這條飄動的綵綢始終連結着我們的心。

花開花落四十年,風風雨雨四十年,滄海桑田四十年。 親愛的戰友們,經歷了成功的喜悅,品嚐過失敗的痛苦, 現在,我們兩鬢斑白,奔波忙碌之後,夜深人靜之時,說句心裏話,真的好想你。

親愛的戰友們,回憶過去,值得自豪,讓我們倍加珍惜這難得的團圓聚會,互通有無,舉杯共祝:老朋友豈能相忘 ,戰友情地久天長!

戰友們手捧酒盅茶杯,眼裏閃動着淚花,感慨的淚花,激動的淚花,回憶的淚花……

圓圓的餐桌圓心裏像似永登滿城軍營,昔日軍營裏的生活慢慢地轉動了起來,轉呀轉,那軍營裏發生的故事越轉越清晰,越轉越多。

戰友們紛紛打開了話匣子,回憶到激動處,騰地站起身,摩拳擦掌,手舞足蹈,蓮花翻動,你一段他一腔,諞得樂不可支,大家時而鼓掌,時而鬨笑,時而捧腹,有的淌眼淚。

1976年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的一天,我們頭戴虎頭絨帽,身裹皮毛大衣,腳蹬大頭鞋,被一輛接一輛大卡車呼呼地拉到了咸陽火車站,等呀等,白天等到星星眨起了眼睛。

嗚——一聲長鳴,劃破了夜空,我們第一聽到這樣大的吼聲,我們第一次看到這樣大的火車。

火車是悶罐,哐!悶罐車張開大門把我們一個個吞了進去。一節節車廂鋪滿了麥草,打開揹包,一字排開,晚上席地而睡,白天談天說地學唱歌,鏗鏘鏗鏘聲不絕於耳,也不知道坐了幾天幾夜,終於跨過黃河,來到了河西走廊永登滿城,這裏就是我們的家。

一晃眼,四十多個春秋過去了,轉了一圈的戰友們又轉回黃土高原上了。

軍營的生活故事三天三夜講不完,大家話題又轉向了家長裏短,如何安排好晚年生活,如何強身健體,如何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如何發揮餘熱做貢獻……

回憶廳裏戰友相聚首,憶往昔看今朝談未來,不覺間,四個小時過去了,大家異口同聲感謝此次聚會積極倡導和組織者,李竑亞、樑靈民、雷志文,你們辛苦了!

戰友步出回憶廳,藍天白雲下,我拉着你的手,你抱住他的肩,依依惜別,互道珍重。

返回的路上,“戰友,戰友,這親切的稱呼,這崇高的友誼……”歌聲依然在我的耳畔盪漾……


第二排左起:劉曉林、麻儒、李竑亞、尚正華、張治平、趙錄仁、張萬虎、馬書平、樑靈明
第一排左起:李士民、雷志文、趙建榮、李生傑、侯金紅、張文倉



(2019.8.1張文倉匆書於西峯、圖片手機隨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