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才最“怦然心動”

偷得浮生半日閒,刷了2010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怦然心動》,沒想到出乎意料好看,結尾處甚至溼了眼睛。一部看似簡單的溫情青春片,似乎揭示了某種人生的況味。


劇情比較簡單,小學二年級的小女孩朱莉初次見到小男孩布萊斯,被他藍色的眼睛所着迷而怦然心動。她一直想方設法接近他,但是他避之不及。小女孩喜歡爬在高高的梧桐樹上看風景,養了幾隻雞。然而,小男孩沒有在梧桐樹被砍伐時挺身而出,還把她送的雞蛋扔掉了。她對之前的一見鍾情產生了懷疑,不再理小男孩。同時,小男孩在外公的教導下,認識到了小女孩的可貴之處,開始關注她。後來,小男孩親手爲她種了一棵梧桐樹,二人和解。從這個簡單的故事裏,收穫了以下感悟。

1.一見鍾情,只是開始

一段感情,總會從開始的一見鍾情開始。正如一個事業,大多來自於初始的興趣。然而,一見鍾情的未必就可靠,就如朱莉則開始覺得布萊斯漂亮的藍眼睛也許和他本人一樣其實很空洞,畢竟,怎麼會有人不把別人對樹和雞的感情當回事呢?

從生理學上來說,一見鍾情是混雜着荷爾蒙的感性認識。隨着時間的流逝,即便布萊斯的藍眼睛漂亮不變,也難以保證朱莉會一直心動不停;何況還有歲月的變遷,有人際物質的交替,以及內心的反省與成長。

2.驀然回首,怦然心動

當理性迴歸,正如朱莉看到布萊斯的懦弱和無動於衷,最初的心動就改變了。布萊斯的外公閱歷豐富,教導他要去看人的內在: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世人萬千種,浮雲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很喜歡辛棄疾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前一直說不出爲什麼。今天才突然明白,這不就是找到了褪去外在的純粹之愛嗎?看人來人往,望千帆過盡,聽山高水長,都不是想要的。一轉身,最愛原來就在身邊。驀然回首的再次遇見,直指人心,才最是“怦然心動”。

3.歷經世俗,看到美好

這是一部溫情的電影,在雙方家長的正確引導下,青梅竹馬的朱莉和布萊斯才發生這麼美好的故事,而在國內可能會被列爲早戀嚴加禁止了。還有朱莉父母的相處,朱莉父親爲了照顧智障的哥哥,生活拮据,朱莉媽媽對此雖有微詞卻理解支持,併力爭不讓朱莉受到影響。還有布萊斯外公對妻子的思念,對朱莉的關心,對布萊斯的教導,處處透露着溫情。

行走世間,多有不平,有不幸,更多的是世俗無聊,這是客觀 存在,無法避免。但沒關係,不被每天的雞零狗碎所遮蔽,心存美好,看到美好,生活纔可以美好。


謹以此文獻給媳婦遠遠。又是一年七夕,自己常年奔波在外,給辛勤持家照顧孩子的媳婦道聲辛苦,感謝理解;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初遇是驚喜,七年回首,才最怦然心動;江湖多不平,願攜手走過,添一分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