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庭教育須貫徹好三大理念、五大原則,並運用好十個方法

培養孩子有多種多樣的理念、原則、方式,但在筆者看來,須貫徹好三大理念、遵循好五大原則、運用好十個方法。

一、三大理念

1.讓孩子樹立自立自強的理念。我們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站住腳,能發展,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應始終將讓孩子自立自強這一理念貫穿孩子教育的全過程,常抓不懈、多方施策。《易經乾卦》說得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教育孩子,我們須自始至終秉承這一理念。

2.使孩子有感恩之心的理念。現在的孩子由於受父母、爺爺奶奶的溺愛,感恩之心非常淡薄。他們把自己所享受到的一切均看成是父母應當給予的、是理所當然的,是不必特別的去感恩的。正因爲如此,在現在中國的許多家庭中,孩子頂撞父母、孩子離家出走的事情屢屢發生。孩子對父母缺乏感恩之心,長大後,就是缺乏孝敬之心。這樣的孩子以這樣的方式立身處世,不僅害己,而且害人。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感恩教育在當下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就顯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了。

3.使孩子有擔當意識的理念。擔當意識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一人做事一人當”的意識,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這種意識往往是同自立自強的意識密切聯繫在一起的。換句話說,孩子有自立自強的意識,一般都有擔當意識,反之,亦然。一個缺乏擔當意識的孩子是很難在現代社會立足的。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將擔當意識的培養作爲孩子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提早謀劃,常抓不懈。


二、大原則

1.正向引導的原則。人是思想的動物,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所以,家庭教育的第一原則當是正向引導的原則。正向引導的原則說得具體一些,就是家長要重視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三觀”的教育。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講,“三觀”正確,則這個人的世界肯定是正確的;“三觀”錯誤則這個人的世界肯定是錯誤的。因此,家長從孩子懂事時起,就應當把“三觀”教育開展起來,並貫穿孩子教育的一生。

2.讀書爲主的原則。書籍是可以伴隨一個人一生的精神食糧。一個人身體要成長,離不開飯菜,同樣的道理,精神要成長,離不開書籍的陪伴。所以,家長應當從孩子一出生,就謀劃好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讀書的習慣的培養。而且這方面的教育從當今高考改革的趨勢看,更顯重要。可以說,未來,孩子要贏得高考,讀書的多少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讀書多,積累厚實,在未來的高考競爭中獲勝的把握就大;讀書少,甚至不讀書,在未來的高考中要麼處於劣勢,要麼就是失敗。

3.堅持做家務的原則。有一句俗語說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古代儒家在教育學生的時候,首先還是從“灑掃應對”開始的。可以說,這個方面的經驗是成功的,我們必須繼承。因此,家長在謀劃孩子教育的時候,必須把要求孩子做家務考慮進去的,並在家庭生活中具體地安排下來,只有這樣,孩子才懂得尊重父母、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進而延伸到尊重他人。

4.民主的原則。民主原則的實質就是商量,遇事不專斷、不專制。就家庭教育來說,在牽扯到孩子的事情的時候,不論大小,不論是哪一方面的事情,家長在行動之前,均應同孩子商量,徵得孩子的同意。家長這樣做,不僅僅是尊重孩子,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今後處事具備不專斷,多聽聽他人意見的民主作風。

5.懲戒的原則。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方法不外乎三種:言傳身教、說理教育、懲戒教育。就目前的現實情況看,前兩種方法任何一個家長都能接受,至於第三種方法,有些家長能接受,有些家長則斥之爲保守、落後,根本就不接受。但在筆者看來,孩子成長過程中,恰當的、必要的懲戒絕對不能缺少。因爲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言傳身教、說理教育能解決,有些事情就不能解決,在這種情況下,不用懲戒教育,結果只能有兩種:錯誤的行爲繼續在孩子身上存在着,錯誤的行爲漸漸地得到改正。但是,從目前中國家庭的現實情況出發,出現後一種情況的機率可以說極低;而且就教育的規律來看,有些錯誤即犯即解決,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時過境遷,即使孩子自己明白了,改正了,但事情能挽回嗎?所以,教育孩子,能說理的則說理解決,不能說理的就必須懲戒,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懲戒懲戒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三、十個方法

1.榜樣引領法。即家長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因此,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應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規範自己的言行,讓自己的言行成爲孩子成長的引領者、榜樣。

2.讀書引領。前邊說過,讀書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但是,要讓這個核心真正形成,家長的引領、督促很重要。在這個方面,家長必須早早規劃,心中有數。

3.說理談話法。這是家庭教育常用的一種方法,但運用好這種方法,家長必須瞅準時機、把握好分寸,這樣,使用這種方法纔能有效果;否則,不辨時機,不掌握分寸,不但收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而且還適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反感。

4.懲戒教育法。運用這種方法的關鍵還是掌握好分寸,即懲戒要掌握好時機、懲戒要掌握好分寸、懲戒要掌握好孩子的承受能力。一般而言,只要家長把握住了懲戒的這三個要素,懲戒就能取得應有的教育效果。

5.家務安排法。家長要讓孩子做家務,並形成習慣,在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有個大致的安排,什麼事情在什麼時間必須由孩子去做。開始的時候家長必須堅持督促,待孩子形成習慣後,方可放手。


6.目標激勵法。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引導孩子樹立一個努力的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一天的、一週的、一月的,也可以是一年的、幾年的,乃至一生的。但不論是哪一種,有目標始終比沒有目標要好得多。

7.自我反思法。現在的孩子一事當前,習慣的歸因法就是把事情的原因歸結到家長、老師,乃至他人身上,很少從自己出發來追問事情做不好的原因。這種歸因法自有它的用處,但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這種歸因法可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因爲這種歸因法的特點就是把責任全推給他人,把自己撇得清清楚楚,長此以往,只能造成孩子怨天尤人的性格,只能限制孩子的發展,並最終毀了孩子的一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我反思:一事當前,先從自身找原因,只有這樣去做,天長日久,就能培養出一個敢於擔當、勇於拼搏的大丈夫式的孩子來。

8.自我規劃法。家長要教育孩子,尤其是上了中學、大學的孩子,一定要對自己的未來有個規劃,有個藍圖,這樣,孩子的努力就不會盲目,孩子的努力就會事半功倍。

9.戀愛交友法。運用此法,家長要做的主要有兩件事:一是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一是指導孩子在戀愛、交友方面有些具體的細節、環節不可忽視,忽視這些方法有時候會給孩子帶來一些無法彌補的損失。

10.就業指導法。孩子大學畢業,對社會絕對沒有家長熟悉,所以,在孩子就業的問題上,家長應當適時給孩子以指點,使其少走彎路,乃至錯路。

總之,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會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呈現出錯綜複雜的情況,筆者以上所談,只是個引子,讀者諸君如能借助這個引子,尋找到恰當的、適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方法,那麼,這就是本文最大的功德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