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生活中家長如何才能運用好此法呢?

 

溝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就當今中國家庭的實際情況而言,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並不是十分順暢的。我們常常見到的情況倒是不順暢、或者不理想,或者不能溝通。所以,重視並研究與孩子的溝通藝術當是當今家長所面臨的一堂必修課。就筆者的認識,家長要與孩子達到有效溝通,從而實現預定的教育目的,必須遵循兩個原則,運用好六種方法。

一、兩個原則

1.時機性原則。家長與孩子要有效溝通,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是:時機性原則。說得詳細一些,即家長要想使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有效、見效,在溝通之前,家長必須尋找恰當的時機;在溝通的時候,家長必須抓住恰當的時機。只有時機恰當,孩子纔有可能傾聽家長的意見,纔有可能聽得進去家長的意見;時機不當,溝通很難發生,甚至不歡而散。

舉個例子,孩子學習成績不是太好,學習態度不是太端正,家長爲了規勸孩子轉變態度,刻苦學習,提高成績,那麼,選擇什麼時候同孩子交流比較恰當呢?據筆者的經驗,考試成績出來後——而且不是一次考試成績,最少三次——家長同孩子交流最恰當,這個時候,有成績做基礎,家長同孩子交流起來,有事實根據、有話可說,孩子也能平心靜氣,交流就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2.簡潔性原則。顧名思義,這個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家長同孩子溝通必須簡潔明瞭,乾脆利落,不能囉裏囉嗦、嘮嘮叨叨。囉裏囉嗦、嘮嘮叨叨的溝通非但起不到的應有的效果,而且還會適得其反,引發孩子的反感,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如此一來,家長想再和孩子溝通,恐怕是難上加難。


二、六種方法

1.開門見山法。即家長根據實際情況,直接提出要和孩子談的問題,詢問孩子的狀況、想法,指出問題的癥結。

2.曲徑通幽法。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自尊心強、又不敢落後的孩子。對於這類孩子,家長在同其溝通的時候,不宜單刀直入,而應先從相關的事情的談起,漸漸走進問題的核心,這樣,孩子能接受,溝通自然就有效果。

3.目標引入法。就是家長在同孩子交流某件事情的時候,從孩子當初確定的目標入手,娓娓道來,進入正題,直到問題解決的一種溝通法。

4.理想激勵法。就是通過孩子當初確立的理想,或古今中外歷史上通過理想的引領而成就一番事業的名人、偉人入手,漸漸地進入正題的一種溝通法。這種方法鼓動性、激勵性強,這是其優點,但是,這種方法對運用的時機、對象要求很高,作爲家長,使用時必須把握好分寸,否則,溝通就會變成說教,反而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5.以心交心法。這實際上是一種談心法,家長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真實、真誠的同孩子交流,用自己的真實、真誠引出孩子的真心、真誠,最終達到了解孩子、解決問題的目的。

 6.  憶苦思甜法。這種方法雖然不爲大多數孩子所喜歡,但從筆者的經驗和筆者收集到的資料看,關鍵還是看時機對不對、對象對不對、環境對不對,只要把這三者選對了,任何看似不可能的方法都會變成可能。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做好家庭教育,對整個教育體系的健康發展極爲重要。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筆者認爲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家長一定要做好同孩子的溝通。只有溝通暢通了,一切問題均可迎刃而解;反之,溝通不暢通,甚至閉塞,即使是十分簡單的問題,也會變得很難,甚至無法解決。因此,家庭教育必須首重溝通!那麼,如何溝通呢,筆者以上所談,只是一己之見,歡迎讀者諸君交流探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