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里的几个脑洞之见识与判断

      有人认为这本书里的论调过于悲观:人类不过是地球上存在的几个物种之一,和生物史上所有曾经主宰过这个星球的其他生物一样,将来必然被取代。认为这本书过于悲观的人,也许是只关注了了农业革命以后的人类历史。在这些人眼里(包括读本书之前的我自己),人是世界的统治者,一切其他生物皆臣服于人类,地位完全无法跟人类相比,人类可以决定他们的生与死,繁荣与灭绝。人类饲养、猎杀或者食用他们都是天经地义的。

      本书作者告诉我们,以上这种情况不过是从一万年前刚刚开始,而在这之前的几百万年里,人类根本不是主宰,他们依靠采集狩猎为生,吃别的动物也经常被别的动物吃掉。更早,在学会使用火之前,他们的生活甚至更加悲惨。

      这一万年间,尤其是科技革命后,人类似乎正在由动物向神转化。人类可以改变自然使之为其服务,人类战胜了大规模饥荒和很多疾病,人类整体寿命得以延长。然而,只要人固有的基因不变,人所遭遇的问题就永远存在。几千年前哲人们思考的问题,如幸福、公平等,到如今仍没有满意答案。哲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许科技可以:改变人的基因,人类也许会变得没有烦恼;用机器替换人体器官,人类也许能得到永生。但是这样的“超人类”还是人吗?在他们眼中,我们是不是就和三体人眼中的地球人一样,不过是“一群虫子”?

      站在几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之上俯瞰,人就拥有的近似神明的视角。从这一视角来看,人类或许和其他物种没什么差别,人类被取代也并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可能人类永远也无法具备神明的眼界,相反,因为视野局限造成的历史悲剧却不罕见。印加帝国曾经几乎征服了整个南美洲西部,鼎盛时期控制着几百万民众。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却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被一百多名西班牙殖民者控制瓦解,除了武器上的劣势和对瘟疫缺乏抵抗力之外,他们还缺少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相比之下,他们的对手却很清楚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拥有比印加先进得多的文明,然而在见识上,却不见得高明多少。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唐朝中后期,中国便逐渐丧失了尚武和开拓的精神,整个民族都变得越来越文质彬彬了,固守本疆而对外界缺乏兴趣。明代郑和下西洋证明中国拥有当时世界先进的航海技术,而最终无法持续,原因就在于中国对未知世界缺乏探究的兴趣。如乾隆所说:中国已经什么都有了。

      这里让人细思恐极,也许唐代之前那些中国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再也无法找回,也许我们跟汉唐祖先早就是两种人了,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上学那会儿的历史书上,中国历史是重点,其中介绍唐宋时期辉煌成就的古代史更是重中之重,似乎有了这样伟大的祖先我们自己也就了不起了一样。

      很多中国人也许是出于某种潜意识中的自豪感,更喜欢读中国古代史,《人类简史》让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洪流中,中国历史不过是亚洲东部地区的历史,只有放在世界历史中去看,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