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平庸者有10000個理由,選擇卓越者只需要手藝和初心。

我一直好奇爲什麼我的老闆信佛學,直到今天近距離的接觸到他,我才明白。

起因是由於我們微觀學社公衆號的後臺出現了課程標題顯示不完整的低級錯誤,然後品牌總監說老闆要給我們進行一次法佈施。

我當時沒忍住笑了一笑,品牌總監開玩笑的說,怎麼了,你不想聽呀?我說沒有,他說這是迄今第三次新媒體團隊會議。

我剛來的時候很多天沒有見到過老闆,據說他是每天六點多就早早到了公司,我們公司拿鑰匙開門的人基本沒有用過鑰匙。

有一次老闆去西藏修行去了,公司員工第二天上班居然被鎖在了門外。

當然,也許是我剛來沒多久的原因,還沒有對現在所處的公司產生所謂的歸屬感,所以當我聽說老闆信佛學的時候,我也只是單純地認爲老闆現在公司蒸蒸日上,也不缺錢,所以找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或許也是因爲那時的我沒有敬畏心吧。

我們浩浩蕩蕩的新媒體30多號人走進了老師的辦公室,老師端着一杯咖啡,穿了一身運動裝慢悠悠的走了出來。

按理說我內心一直覺得這次會議就是一場批鬥會,因爲對於一個新媒體人來說,用戶的產品體驗大於天,所以出現這種低級錯誤,老師是絕不能忍的。

但是並沒有。

他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果公司某一天只能留下一個部門,這個部門不是粉絲團隊,不是弟子賦能,而是我們新媒體部門。

他說他就是靠新媒體發家的,當年最開始創業的時候,他做文案,錄課,做內容。
他說他自己最後做成了產品經理。

他說,選擇平庸者有10000個理由,選擇卓越者只需手藝與初心。

我們公司所有剛進來的員工都需要背企業文化,滿滿當當的好幾頁紙,企業的願景,使命,人才觀以及領導哲學等等。

先執行,後理解。這是裏面的其中一條。

老師說,明白了做什麼,你才能守着你爲什麼活着。

很多公司只注重業績,不注重人,所以慢慢地就死掉了,業績背後是團隊,團隊背後是心態,心態背後是文化。

文化是一家公司的基因。

所以我也明白了爲什麼公司那麼注重企業文化。


老師說,你想一想,全國有6000萬家的傳統企業面臨時代困境,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用新媒體的力量幫助傳統企業起死回生,讓傳統的營銷手段變得簡單易行,幫助那些企業背後的員工,幫助無數的家庭。

很多人可能聽着不屑,但是公司就是在這樣一場一場真槍實彈的磨練中幫助了無數的企業起死回生。

這也是爲什麼那麼多企業老闆都將他們的孩子送到我們是公司學習。

公司有很多這樣的員工,都是身價幾億幾千萬老闆的子女,如果微觀學社沒有幫助到他們,那那些老闆爲什麼會把子女或者公司高管送來學習呢?

如果說給窮人施粥布篷是善舉,如果說給貧困山區兒童捐錢捐物是善舉,那麼微觀學社的企業文化,無疑不是大大的善舉。

老師說我們公司最值錢的課程並不是什麼頂層商業設計,不是營銷手段,恰恰是最讓人不解的《弟子密訓》。

最貴的,但卻是那些企業老闆趨之若鶩的課程,是關於佛法修行的。

老師說他在三十歲之前是沒有明師的,當時他經營公司的時候也是對公司的員工以及各種問題頭疼不已,導致他每天的心態都趨於崩盤。

而當他遇到佛法以後,價值觀完全發生了變化,所以當他以完全不同的心態去對待身邊人的時候,他的福報開始源源不斷地流進來。

他總是講福報,公司所有的高管也愛講福報,他說奮鬥不是追求表面的財富,而是追求內在的富足。

所以,他全程沒有在追究是誰的責任,沒有去說新媒體做得如何不好,他在講發心。

“專注,極致,口碑,快”,選人做事要專注,專注才能極致,極致帶來好的產品和用戶口碑,而快是一種信念。

所以,我們的大羣裏經常能看到董事長親授的消息,前一條還是表揚與獎勵,下一條就是錯誤與懲罰。


獎罰分明。

講法緣,講福報,講精神,不一味地追求結果,時常提醒我們的初心。

改變對一個人的看法很簡單,就是當他用自身的經歷去說一些真心的話,然後這些話走進了你的心裏,並且讓你開始覺得世界美好,覺得自己要向好而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