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跟着羅伯特·金凱,學做一個高素質的攝影師

對於《廊橋遺夢》這部作品,大部分人眼睛盯着看的只是電影中男女主角的感情戲,但我今天將要拋開這一切,單從攝影的角度來談談男主羅伯特·金凱極致的專業素養。

看過同名小說的朋友,不知有沒有人留意到,作爲美國《國家地理》的特約風光攝影師,羅伯特·金凱是通過哪些方式表現出一個攝影人的專業素養的。

我們可以循着他驅車到麥迪遜縣拍攝廊橋的足跡,來逐一查找。

1、出行前的準備工作

作爲一個風光攝影師,必須頻繁外出拍攝。此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充分細緻無一遺漏,這樣才能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完成拍攝任務。

我們來看看羅伯特·金凱爲拍攝廊橋準備的清單:兩百卷各種膠捲、兩個三腳架、一箇中型冷藏箱、三架相機、五個鏡頭、牛仔褲、咔嘰布短褲、襯衫、照相背心。

作爲攝影師武器的攝影器材可以說準備得十分到位了。雖然書中沒有具體描寫,但作爲攝影愛好者我們可以猜測。

那三個機身,五個鏡頭,在拍攝時一定是這樣安排的:

三個機身應該分別掛上中、長焦鏡頭和廣角鏡頭,以滿足在不同焦距下快速拍攝的需求。另兩個鏡頭,有可能是微距鏡頭和變焦鏡頭。

這些配置,幾乎涵蓋了所有可能出現的拍攝場景,既可以表現各種宏大景觀,又能刻畫局部細節。這些都可以證明羅伯特具有非常豐富的戶外攝影經驗,是一個優質老道的風光攝影師。

2、化客觀風景爲主觀藝術的能力

在羅伯特很年輕的時候,他就發現了攝影的本質,“後來,他開始發現他攝影是拍攝光,而不是物件。物件只是反映光的媒介。” 到了五十二歲,他依然在觀察光線。

​“我照相不是按原樣拍攝,我總是設法把它們變成某種反映我個人的意識、我的精神的東西。我設法從形象中找到詩。”

我們知道,不論是攝影還是其它藝術形式,最忌諱的就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意,即使擁有頂級的攝影技術,也難以創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創意這個東西,對於金凱來說,從來就不是問題。面對同樣的拍攝場景,他時刻都會有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並能拍出意想不到的畫面。

他不會爲了迎合市場而全然改變自己的審美和拍攝方式,因爲他認爲“市場比任何東西都更能扼殺藝術的激情。”

這些就是攝影高手與一般攝影者的顯著區別。


3、對光線的敏銳感知力

當羅伯特·金凱在弗朗西斯卡的廚房裏削土豆時,西天升起了雲彩,把太陽分成射向四方的幾道霞光。他從洗滌池上的窗戶望出去說:“這是神光。日曆公司特別喜愛這種光,宗教雜誌也喜歡。”

當他們晚飯後一起在牧場散步時,有短暫的時間幾抹紅光劃破天空。羅伯特·金凱德指着上面說:“我把這叫做‘ 反射’。多數人把相機收起得太早。太陽落山後總是有一段時候天空出現真正美妙的光和色,只有幾分鐘,那是在太陽剛隱入地平線而把光線反射到天空的時候。”

傍晚天空光線的每一點變化,都會引起羅伯特·金凱的關注,使他馬上聯想到如何運用當下的光線進行攝影創作。

他在中午到達廊橋時,並沒有及時拍照,而是要等到第二天的黎明時分,“當橙紅色的光斜照在廊橋上,一定美麗極了!”

正午時分的陽光,我們稱作“硬光”不適合拍照。日出和日落前後一小時,柔和的陽光斜照着大地,且自帶溫暖的色調,這時拍出的照片分外迷人。攝影師羅伯特熟悉一天中每個時刻的光線,每一種光線他都運用得得心應手。

4、精彩的拍攝瞬間

第二天黎明時分的拍攝場景,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是十分熟悉,同時也是十分精彩的。

他把裝好柯達彩卷的尼康相機拿出來裝在沉重的三腳架上,擰緊螺絲釘,換上105毫米鏡頭。

東方已顯出灰濛濛的光線,他開始試驗他的構圖,把三腳架向左移二英尺,調整了陷入溪邊爛泥中的那隻腳。

紅光出現,天空漸漸亮起來。把相機向下拉六英寸,調整三腳架的腿。還不對。再往左移一英尺,再調整架腿。把相機在架頂放平,光圈調整到f/8。估計一下原野的深度,通過高焦距的技術把它放到最大限度。把快門線套緊在快門上。現在太陽百分之四十在地平線上面,橋上的舊漆變成一種暖紅色,這正是他所要的。爲保險起見,照了三張兩秒的,三張一秒半的。

把鏡頭光圈調到f/16,整個程序再重複一遍。

裝一卷新的柯達彩卷,換鏡頭,把24毫米的裝上,把105毫米的放進口袋,涉水而上,離橋近些。調整,對好,覈對光線,拍三張照,再照幾張備用作爲保險。

把相機豎起來,重新構圖,再拍,同樣的場景,依次拍攝。他的動作沒有一點不靈便之處,一切都是那麼嫺熟,每個動作都有道理,意外情況都得到高效率的、專業化的處理,不落痕跡。

上得岸來,揹着器材穿過橋,同太陽賽跑。現在進入緊張階段。抓出已經裝好感光速度更快的膠捲的相機,把兩架相機都套在脖子上,爬上橋後的樹。樹皮扎破了手臂—— 繼續爬。現在高高在上,從一個角度望見橋,小溪上正閃着陽光。

在水邊讀儀器的指數,把相機架好,拍九張照片,再拍備份照,把相機放在塞在樹椏杈之間的背心上,換相機,換感光速度更快的膠捲,又照了十幾張。

黎明時分,在日出的短暫時光裏,羅伯特·金凱像一個對戰爭嫺熟的衝鋒的戰士,有條不紊卻又準確迅速地進行着預想中的拍攝。橫構圖,豎構圖,中焦、長焦、廣角,大光圈、小光圈。拍攝位置從開始站在爛泥裏,到站在橋下的溪水裏,最後爬到橋旁邊的樹枝上。

爲了追趕光線拍攝另一座廊橋,他駕車追光逐月風馳電掣,在通過弗朗西斯卡的家門口時也沒有任何猶豫。

正是對待攝影這樣的投入和專一,羅伯特最終專業高效地完成了當天的拍攝任務。

正是有了當天完美的拍攝,才使他能在後續的時間——那天的傍晚,心無旁騖地赴一場令他永生難忘的約會。

“當白蛾子張開翅膀時,如果需要,你可以隨時過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