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小揹包”

  2019年8月17日

今天是“如何說孩子纔會聽”父母課堂的第一天,大家比較感興趣的是“情緒小揹包”這個話題。因爲不僅僅孩子有“情緒小揹包”,大人身上也存在。


那麼“情緒小揹包”是怎麼來的呢?

小朋友不是每時每刻都會待在自己信賴的人身邊,媽媽出去工作的時候他會去幼兒園,或者由其他人來照顧。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情緒,比如今天在幼兒園裏跟一個小朋友爭搶一件玩具沒有得到。或者是今天的午餐不合自己的胃口。但是,孩子面對老師這個權威和幼兒園這個環境的時候他無法完全釋放自己的情緒,就把這種感受放到了自己的“情緒小揹包”裏帶回了家。或者他今天與爺爺奶奶去逛超市,他想買一把噴水槍沒有得到滿足,長輩又沒有及時的疏導他這種情緒,他又放進了“小揹包”裏。這個“揹包”裏的東西越來越多。那麼什麼時候可以卸下來呢?那一定是在最安全的地方,最值得信賴的人面前,孩子完全放鬆,才能釋放“小揹包”裏的不良感受。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一種現象,孩子跟着爺爺奶奶特別聽話,媽媽一回來,孩子就各種作,粘着不放,飯也不好好吃啦,覺也不好好睡啦。    

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只有當孩子把這些負面情緒完全釋放出來,他纔會變得輕鬆,沒有負擔,第二天就可以很愉快的走出家門,去上幼兒園,去上學校,走向社會。


比如我鄰居的兒子,有一天回姥姥家,第二天回來說:“我昨天洗澡很不舒服。”媽媽就問怎麼啦?他說洗澡的時候沒有洗乾淨。

媽媽問:沒有人給你搓背嗎?他說有,但是搓的有點兒疼。

“那你怎麼不告訴他呢?”

孩子說:“那是在別人家裏。”

一個孩子到姥姥家尚且不願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神經是繃緊狀態,更不要說到別的地方啦。

所以家長應該有一種洞察力,可以解碼孩子的情緒信號,幫助孩子及時清理情緒垃圾。


假如我們對“情緒小揹包”置之不理,任其發展,結果會怎麼樣呢?

小揹包裏的不良情緒越來越多,孩子的負擔越來越重,慢慢地就變成了他身體的一部分,輕則妨礙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他的生活,重則後果不堪設想。


想必大家都還記得,2018年除夕中午,發生在陝西漢中的張扣扣報復殺人案,嫌疑人張扣扣對1996年故意傷害導致其母死亡的王正軍以及其父王自新、其兄王校軍痛下殺手。

我們不是司法人員,僅從心理角度分析,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慘案,原因就是張扣扣強烈的情緒沒有一個合適的出口得以釋放。母親被打死時他只有13歲,據說目睹了整個過程,即使後來案件有司法解決,但是有誰顧及、撫慰一下13歲男孩的心理?孩子會長大,長大以後會重新作出反應,長期積攢的情緒力量會變成一把利劍,傷人傷己。


爲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長大,那麼,請關注、看見孩子,幫助孩子及時清空“情緒小揹包”裏的垃圾,讓他們輕鬆出發,幸福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