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朋友圈炫耀你讀過多少本書了,真的很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朋友圈裏曬讀書打卡,讀書分享,讀書比賽,讀書會的朋友好像越來越多了?
一開始,我覺得這是一種好現象,說明大家的學習意識越來越強了。但是,仔細觀察這些人的朋友圈之後才發現,這種曬讀書的行爲和前幾年流行的曬豪車,曬房子,曬名牌的行爲本質上沒什麼區別,說白了都是爲了炫耀自己。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真正有學問,有智慧的人,大多是不顯山不露水的,他們不會四處炫耀自己一年讀了幾百本書,也不會遇事就大肆發表見解,他們既有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待機文章的能力,又有未出土時先有節,已到凌雲仍虛心的謙卑,他們身上都有個很明顯的特點“會問”。

相反,那些一知半解,滿桶不響半桶晃盪的人,他們總是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遇事大肆評論,急於站隊,他們極力的想說服別人,卻沒有站得住腳的觀點做支撐,只能通過炫耀讀書這種方式給自己貼上各種“博學”、“有文化”、“愛學習”的標籤來增加說服力。可惜的是,他們中毒太深了,完全被這些標籤綁架了,讀書的初衷也就變了,書本****成了****他們用來炫耀自己****工具,而不是幫助他們打開未知的鑰匙。

有的人,讀了幾本網絡小說就覺得自己是情感專家,學了幾句某羅語錄就覺得自己是互聯網大佬,聽了幾首古典音樂就覺得自己是樂評人,看了幾部小衆電影就覺得自己是影評人,他們身上也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會答”。
如果這叫有文化會讀書,那凡是手機上安裝了百度APP的,是不是都可以稱自己是學者,大師了?就像之前網絡有個很火的作家,聲稱自己大學四年看了兩萬多本書,有網友就幫他算了一下,四年兩萬多本,那平均下來一天就要看13-20本書,就算是不看字只翻書怕都困難,結果這位作家就怒懟網友無知,說自己看的是繪本,到底是網友無知,還是這位作家壓根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大家擁有的信息量都是對等的,你的知識量再大,也大不過“度娘”,從百度的搜索欄裏找出一個答案很容易,但是真正決定高下的是你能在那個搜索欄裏打出一個什麼樣的問題,而不是你知道了什麼樣的知識。
相比於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纔是最可怕的,在我們的普遍認知裏,大家都覺得是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可是仔細推敲,這句話無疑是最大的謊言!一個真正精進的人,****他知道自己不知道,****每學到一點知識,每弄懂一個道理後,都會對更大的未知從心底裏發出敬畏,他們只會感嘆自己知道的還太少****,埋怨自己知道的太晚。

所以,他們的內心是焦慮的,不安的,好奇的,不滿的,他們善於發問,敢於和自己擡槓,哪怕是人人都知道的淺顯易懂的道理,他們也會掰開了,揉碎了 ,仔細揣摩,認真反思,重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這樣的人,他們讀書,是“破案式”的讀書每一步都是打開一個新的未知,幹掉一個新的不知道,讓自己知道的面積逐漸擴大。而那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更像是拿來主義,別人塞給他什麼,就不分青紅皁白的接着,就像知乎上有人發問:“爲什麼看了那麼多的書,學了那麼多的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很簡單,拿量堆砌出來的學問,是經不起絲毫的質疑和推敲的,這就註定了你看的書只能是書,你學的道理始終是別人的道理。前陣子,各省高考狀元被媒體爭先報道,其中有一位狀元,記者問他學習有沒有什麼祕訣,他說:“沒什麼祕訣,就是刷題,但是自己刷題都是先做不會的,再做會的,因爲會的已經會了,就要在不會的題上多花點時間”。

道理聽起來很簡單,可大部分人都沒有認真思考過,只是聽老師和家長說,要先做自己會的,把不會的留到最後做,結果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自己已經懂的知識上,不會的依然不會。
知道自己不知道,並且知道如何減少自己的不知道,這是真正的****卓越者和普通者之間的分水嶺。越是能力低的人,越是沒有辦法準確的推斷自己的認知水平,所以他們壓根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幹掉自己更多的不知道。以至於他們總是以自己讀過多少本書爲榮,沒有深耕,更談不上迭代深耕,還陷在有限的死循環的知識裏洋洋得意,最終只能是感動了自己。

有人可能會反駁,如果不先學習那麼多的知識,怎能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怎能判斷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確實,沒有量變就達不到質變,但是你見過那個好好吃飯的人,是隻吃不嚼死撐的?真正的量,是建立在質的基礎上的,聽起來有點矛盾,我用我朋友減肥的一個真實案例,來給大家解釋一下。上週我約許久未見的朋友一起吃飯,一開始我都沒認出來,她以前147g算是挺胖的了,但半年不見,竟然瘦成了一道閃電,我都驚呆了,追問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她說自己也沒有刻意的減肥,就是提高了吃飯的質量,我一聽,一頭霧水,吃飯還分質量?還能提高?見一臉不惑,她從包裏掏出了一個小碗,我以爲她怕餐廳的餐具不衛生還自帶了碗,結果只見她從容的把桌子上的菜每樣都往自己的碗裏夾了一點,然後盛了一小湯匙米飯把小碗裝滿,慢條斯理的吃了起來。我問她,拳頭大的碗能吃飽嗎?她說自己以前吃三餐,每頓吃飯都是圖圇吞棗見什麼好吃的就一股腦往肚子裏倒,結果就收穫了一個十二指腸潰瘍的胃和一堆肥肉。爲此,她決定提高自己吃飯的質量,她將三餐改成了六餐,吃的還是和以前一樣多,但她一次只允許自己吃一小碗。看着自己的小碗裏就那麼多飯菜,她就儘量的放慢速度仔細咀嚼品嚐,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胃慢慢好轉了,體重也開始慢慢的往下掉了。同樣是量的變化,後者“分階段實施”找到了量變的規律,最終成就了質變,量變和質變既對立又統一,核心就是兩個字“深耕”。

你所學的東西,你所看的書,不是沒有價值,而是價值太多了,你完全不知道從何說起,你需要做的就是“削尖”****自己****的價值,刺入別人的心智****,才能真正“擦亮”你的標籤,擁有你的特色。
畢竟,有特色,比五顏六色更容易識別。現在網紅越來越多了,但是“長紅不衰”的就那麼幾個,李佳琦、李子柒、papi醬、辦公室小野等。他們之所以“長紅不衰”正是因爲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辨識度極強的特色,這個特色就是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內不斷的深耕之後築起的價值壁壘,這個價值壁壘將會隨着他們****幹掉更多的不知道而****變得越來越高,以至於後來者只配有一個名字叫“模仿者”沒有缺點,只有特點****,****這世界上,每一個特點,放對角度,都是優點****,沒有好的讀書者,也沒有壞的讀書者,無論你以什麼樣的理由開始讀書,比起那些只想不做的人,你始終是贏了一步。但是,一味的加速度****,忽略了深度的積累,****往往****都****會在“碎片化”中迷失****自己。我們爲了生活疲於奔命,卻常常上路很久了,竟然想不起來自己爲何而出發,沒有人該過標配的生活,自己活明白了比什麼都重要。願你的生活都能被自己想要的事情填滿,並留有餘白。

關於文章您有任何想說的,都可以在評論下方暢所欲言,和廣大網友一起互動,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關注青瓜說,爲您解讀不一樣的人生百態,您的點贊,收藏,轉發,評論,就是對我繼續碼字最大的鼓勵,如果故事對您有啓發,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