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鬼谷子——捭闔 1

原來的打算是讀讀諸子的書,詳細讀讀法家,選幾篇縱橫家的名篇讀讀,然後讀讀老子,最後再看看孟子。

結果《商君書》就挺難了,索性去選讀《鬼谷子》作爲偶爾的調劑。

戰國是一個”逞干戈,尚遊說“的時代,遊說之風極爲盛行,在《商君書》裏,已經見過法家對遊說之士的厭惡了。

當時戰場上的軍事家與外交場上的縱橫家,都極其活躍,一舉一動關乎社稷存亡。縱橫家在諸侯國之間遊說,比如主張合縱如蘇秦,聯合縱向六國,向西抵抗秦國;比如主張連橫如張儀,以秦國爲核心,通過遠交近攻,逐一擊破。

縱橫家”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其力量不容小覷。他們主要的遊說手段就是捭闔之術。

《鬼谷子》第一篇開宗明義稱爲《捭闔》,“縱橫捭闔”就是來源於此。從遊說的角度看,捭,就是公開說出自己的意見,並引發對方說出意見;闔,就是保持沉默,讓對方先說出意見。推而廣之,就是採用不同的手段去遊說,誘導對方,方法不只一種。

這一篇特別長,幾乎是鬼谷子縱橫思想的濃縮。此篇是《反應》、《內楗》、《抵戲》、《飛箝》、《 忤合》等五篇的立論基礎。

本篇主要分五個層次:

第一層,聖人是大道的體現者,掌握陰陽開闔之道;

第二層,聖人利用開闔之道來了解人才,使用人才;

第三層,實行開闔之術的關鍵要點;

第四層,確定遊說的內容,必須符合開闔之道;

第五層,採取開闔手段,必須針對不同的對象。

前二層講捭闔的基礎理論,後三層講捭闔的具體應用。


捭闔是什麼?

捭闔,即開合。但比單純的“開合”更值得玩味。捭,撥動也;闔,閉藏也。捭,就是撥動別人的心絃,誘之使開;闔就是關起來,徹底封閉起來,不讓信息顯露出去。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爲衆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粵若稽古”這個有點奇怪的發語詞,在《尚書》中出現過,“粵若稽古帝堯”。“稽古”是稽覈,考古一樣考察,因爲寫《尚書》時,已過了很久,經過詳細考察,才得出堯確實存在。“若”有順從、按照的意思,即順着證據去考察歷史真相。“粵”就是簡單的發語詞。用“粵若稽古”是說,作者自己經過了詳細的考證,才得出結論,所以大家不要小看。

“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爲衆生之先”,天地間的聖人,是自然中一切生命的主宰。這裏其實揭示了《鬼谷子》的宇宙生成模式:道-聖人-萬物衆生。“道”產生“聖人”,“聖人”產生“萬物”,所以聖人爲衆生之先。

“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萬事萬物都是一陰一陽,陰陽之間還會開闔演變,對於動態的、一直在轉換狀態的萬事萬物,聖人通過仔細觀察,研究變化的徵兆,最後描述它,給它命名。聖人何以能如此,憑藉聖人先知先覺的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

“知存亡之門戶”,從開闔之中瞭解生死存亡的門戶。門戶,樞紐 ,關鍵所在。門戶的概念在經典中很常見,老子說“玄牝之門”,佛教說“不二法門”。門戶是一種極爲重要的通道,開關之間,是生死變化。縱橫家從事政治活動,有時要冒着生命危險,務必要懂得生死存亡的辯證法,遊說和計謀涉及一個國家和自身的生死存亡,因此縱橫策士一定要有預測行爲結果的能力。

“籌策萬類之終始”,聖人能夠預見萬物的發生與死亡,以及人的心理變化的規律,並籌劃富有遠見的計策作爲應對。籌,是籌算的工具(見圖),

策,是占卦的蓍草,籌策就是判斷、分析當下形勢,然後預測未來。不止人類,包括其他自然現象、事物,從開始到結束,然後再次循環,周而復始,每一個階段都可以被預測。因爲我們在預測之前,我們懂得“觀陰陽之開闔”,能夠“命物”,知道“存亡之門戶”。

“達人心之理”,人心最爲難懂,而且不可控。在面對重要人物時,臉色變了、聲調改了、心情不同了,都是徵兆,察言觀色,這些都是徵兆。根據表象,然後要推知他心裏的真正想法。”見變化之朕焉“,看到變化的徵兆,就要開始審慎行事。如果是好的徵兆,就準備迎接它的到來;如果是壞的徵兆,就要調策略,化解危機。扁鵲見桓公,腠理之間的疾病最容易醫治,若是深入骨髓,那麼聖人也迴天無術。”而守司其門戶“,要守住自己生死的門戶,趨利避害,掌握主動,如果己方門戶被他人趁虛而入,從內瓦解就是小菜一碟;或者己方有人叛變,消息泄露,大事未起已敗。

”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聖人對天下事,自古至今都是一樣的,他的道就是”一“。這種觀察的方法、處事的訣竅,叫做”一“,是因爲這種規律是恆常不變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