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技術熱詞:架構、人工智能、工程效率

2019年上半年,QCon全球軟件開發大會結束了北京廣州兩站的分享,會後收集到2000+份參會者調研反饋,通過這份數據我們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也能從中一窺中國軟件開發行業現狀。

架構

北京站和廣州站的參會者在回答「最有幫助的專題」這一個問題中,業務架構和高可用架構不約而同獲得了最高票。微服務實戰、下一代分佈式應用等話題也排在很靠前的位置。在架構類的專題中,大多是互聯網巨頭公司業務量激增後的架構升級方案,業務場景有賬戶系統、配單系統等多種不同,業務規模從千萬級併發到億級併發等多種不等。可以看出,大多數中國互聯網公司正在快速擴張發展,業務量激增對技術支持有很大需求,我們的開發者也在不斷探索尋求更適合業務的架構設計方案,不斷優化迭代以提升效率。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關注度僅排在架構類話題之後,穩居最受歡迎的專題第二名。人工智能已經不算新鮮事,除了無人車、智能家居這些肉眼可見的場景外,AI也越來越多整合在業務中,完成一些隱藏的任務,比如:廣告業務中轉化率預估、物流行業大型邊緣異構計算的應用、利用深度學習提高高精地圖生產的自動化率等,可以說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即將給全行業帶來超強引擎力量。

此外,機器學習(ML)和 人工智能(AI)技術的飛速發展,還推生了智能運維 AIOps ,利用算法解決重複出現的問題,節省運維成本提升效率。可以預測AIOps是運維未來的必然趨勢。

工程效率

QCon參會者中70%是從業5年以上的技術人,甚至40%的參會者擁有8年以上工作經驗,我們發現老司機們也格外關注工程效率的話題。

隨着業務競爭加劇和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研發能力定位爲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工程能力的建設呈現出業務感知增強、規模化協同和數據驅動、智能雲化等特點,越來越多的公司也在工程能力建設方面有很多創新思考和最佳實踐。

尤其當企業從原來的技術架構中切換或建設不同的雲計算服務時,都會對工程效率產生影響,企業原本的流程與系統如何更高效對接是不少團隊遇到的新挑戰。

DevOps、Java開發、前端技術、實時計算等老生常談的內容也有較高的關注度,此外,混沌工程、智慧零售等新話題也收穫了不錯的上座率。如果你希望自己是走在技術前沿的探索者,就不要錯過以下內容。

混沌工程

隨着業務複雜度的增加,微服務的數量也直線上漲。成百上千個微服務之間的多層依賴關係變得越來越模糊和難以確定。很多上層的服務完全不清楚自己對某些底層服務有關鍵性依賴。在測試或者生產環境中也很難建立條件,測試當底層服務變慢或者不可用時會對上層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服務器集羣數量上升到幾百上千臺後, 硬件的故障是大概率事件,路由交換等網絡設備也需要定時重啓維護。怎麼能夠保證當故障或者緊急重啓發生的時候,主要服務不受影響。

再宏觀一點的角度,要考慮當整個數據中心被斷電斷網後,是否能夠快速的響應切換用戶到其他可用地區以保證用戶體驗。這些都是Resilience / Chaos engineer領域的專家正在解決的問題。

中臺技術

中臺概念在 2019 年徹底火了起來,數據中臺、用戶中臺、搜索中臺、推薦中臺、內容中臺、技術中臺、算法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等等一系列中臺整合資源,提升效率。很多互聯網大廠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實踐,可以說如果業務量發展到足夠大,中臺:“你值得擁有”。

還有隨5G時代而來的新機遇、新零售賽道的技術支撐等都值得關注。如果想獲取一線技術大咖的實踐經驗或者當面與他們探討技術話題,也請不要錯過即將於10月17-19日舉辦的QCon上海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