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CTO | 服務萬億旅遊市場,去哪兒網企業級運維的精益實踐

· 本文內容爲圖文形式

· 欄目:對話CTO

· 閱讀時間:18分鐘

· 閱讀建議:深度長文,請配合文末福利慢慢食用

· 掌握難度:★★★★☆

 

專欄介紹

 

「對話 CTO」是極客公園的一檔最新專欄,以技術人的視角聊聊研發管理者的發展和成長。

 

本專欄由ONES 的創始人&CEO 王穎奇作爲特邀訪談者。王穎奇曾參與金山軟件 WPS、金山毒霸等大型軟件的核心開發工作;2011 年創立了正點科技,旗下產品正點鬧鐘、正點日曆在全球用戶過億;2014 年,王穎奇在知名美元基金晨興資本任 EIR,並以個人身份參與十餘家公司的管理諮詢工作;2015 年,王穎奇創立 ONES,致力於提供企業級研發管理解決方案。

 

摘要

 

去哪兒網作爲國內領先的旅遊搜索引擎,高效穩定服務萬億旅遊市場的背後是卓越的運維能力。萬臺實體機、數萬臺虛擬機的服務器規模,持續優化的技術迭代,成爲去哪兒網服務客戶的強力後盾。

 

在去哪兒網的內部,同樣追求「利用技術解決效率問題」。大概 4、5 年前,爲解決團隊的溝通效率問題,去哪兒網開始研發 QTalk 即時通訊工具。當時市面上還沒有釘釘這樣的產品,去哪兒網網站運營中心 CTO 孫斌團隊決定用開源的技術進行內部開發。現在,公司所有內部運營系統基本都可以對接在 QTalk 上,孫斌的想法是,「公司內部系統決定了運營效率問題,系統越高級,公司運轉就沒那麼費力,尤其是到了一定規模以後。」

 

使用了很多開源技術之後,去哪兒網從去年開始將內部使用的消息中間件 QMQ 放到 GitHub 進行開源,在孫斌看來,公司可以通過開源完善技術,而開源也會成爲技術領域的大趨勢。

 

本期「對話 CTO 」請到了去哪兒網網站運營中心 CTO 孫斌。孫斌加入去哪兒網時,公司還處於相對早期的起步階段,隨着人的規模、業務的規模、服務器的規模擴大,孫斌也在構建着自己的技術視角、管理視角、行業視角、商業視角。

 

業務擴張背後,萬臺服務器的高效運維

 

 

穎奇:非常感謝去哪兒網網站運營中心 CTO 孫斌同學接受我們的採訪。請您先大概介紹一下,在去哪兒大框架下網站運營中心是一個怎樣的部門呢?

 

孫斌:網站運營中心的職責有幾個,一是構建所有基礎架構的設施,比如像數據中心、服務器、系統;另外一個是配置管理,有點像你們 ONES 的產品。再就是一些過程改進、技術委員會的一些標準、監控等等。相當於所有的底層數據的存儲和計算都在網站運營中心。

 

穎奇:那目前在運營的服務器大概是什麼樣的規模?

 

孫斌:我們實體機快到 1 萬臺,虛擬機大概 6 萬多臺。我剛來去哪兒的時候,其實已經在做虛擬化的東西,只不過那時候是 Xen,現在 KVM 多一些,容器也會做一些。

 

穎奇:看上去你們有大量的搜索,有一些預判的東西。

 

孫斌:對,但是旅遊行業不像搜索行業,搜索行業必須用實體機。旅遊行業沒有那麼大的波動的量,基本上我們都是用虛擬化技術,底層的虛擬化加上 Java 的程序去做。

 

穎奇:流量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波峯嗎?

 

孫斌:實際上早期會有,那是因爲系統對容量規劃做得不好。現在的話,像春運或十一我們大概都知道它的區間了,就不算一個異常情況,我們都會提前準備好。

 

穎奇:ONES 近期參與了信通院 DevOps 標準的制定,我瞭解到去哪兒網也有參與進來。您覺得國內 DevOps 能力以及工具的發展現狀是怎樣?與國外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孫斌:國內很多的思想是通過國外過來的,DevOps 也是。國內現在還是一個混沌的狀態,原來沒有這種 DevOps 標準,大家就是靠感覺摸索着做。我個人覺得在 DevOps 的實踐上,適合公司現在的業務發展纔是最重要的。因爲每個公司經歷過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比如我之前在雅虎中國見過「巨量」公司怎麼去做研發管理;如果是在小公司,核心思想又會變成怎樣去解決短期最核心要解決的問題。

 

穎奇:所以您覺得長期來看,中國在研發管理以及 DevOps 上會有怎樣的發展呢?會追平甚至說超越國外實踐嗎?

 

孫斌:我覺得很有希望超過國外,因爲這個世界上好像業務量如此龐大的目前就只有中國。量變會帶來質變,業務總量龐大會推進技術的變化。

 

從應用到貢獻,企業級 IT 的開源洞見

穎奇:剛纔講到內部管理的一些問題,去哪兒網現在是在使用你們內部開發的 QTalk?

 

孫斌:是的。當時我們用的 IM 使用起來不太方便,工具跟不上軟硬件的更新速度。而且當時市面上也沒有像釘釘這樣的產品,所以我們用了開源的東西來自己做。我認爲內部系統決定了整個公司運營效率問題,系統越高級,整個公司的運轉就沒那麼費力,尤其是到了一定規模以後。因爲工程成本是非常大的成本,這裏經常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做完 QTalk,把各個組件補上之後,移動審批、移動申請也就都開始應用了。當時我們看到開始移動互聯網化,很多公司內部運營就也一起往移動端上遷了。目前我們基本所有的內部有流動化的系統都集合在 QTalk,比如 IM、監控、自動化運維、HR、財務審批等等。我覺得將來最好是手機上用 QTalk 什麼事都能搞定。

 

穎奇:您能夠大概講一下你們內部系統的一些選型方式嗎?比如說財務、HR 是用什麼系統進行管理的?

 

孫斌:HR 我們買的是 Oracle PeopleSoft。本來一開始我是想做的,後來發現很難做,因爲很多流程是想不到的。而且當時選型的時候,去哪兒還有國外的一些辦事處。當時的問題是,第一流程太細,我們肯定沒有 Oracle 做了這麼多年可以做的那麼專業;第二是有國外的辦事機構,當地的稅率等等都不一樣,所以買一個可能是最省時省力的。但是他們實施完後,我們會接着做二次開發。

 

穎奇:我們現在的一些客戶,中大型的企業選型時也會考慮這些因素。

 

孫斌:互聯網行業的公司先拋開不說,傳統企業將來再往上走,拼的是效率,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覺得傳統方式很難管理技術人,特別是互聯網公司的技術人,所以很多傳統企業轉型的一個重要事情是看互聯網公司的東西能不能用起來,怎麼能很好的落地。雖然這裏面肯定有一些玩法不一樣,畢竟傳統公司和互聯網公司情況不一樣,但我覺得大方向肯定是這樣的。

 

穎奇:您覺得這種企業的內部系統還有哪些方面是大家可以借鑑的呢?

 

孫斌:商業化公司我覺得現在釘釘做的挺好的,因爲溝通是企業最基本的需求。它通過這個入口能去把一些周邊商業插件送進去,不一定是他自己做,可能跟第三方合作的,這樣企業的依賴度就會更高,這個戰略我覺得還是很好的。然後做 ONES 這種,就一定要做專業,並且能夠兼容企業現有的研發體系,大家就可以用起來了。

 

穎奇:去哪兒使用了很多開源的東西,同時也在貢獻開源社區,包括在開源 QMQ。您可以大概講一下你們與開源社區互動的一些實踐嗎?

 

孫斌:開源其實是我們去年下半年 Q3、Q4 做的,我覺得現在開源肯定是個大趨勢。阿里現在也在做開源,他們的目的是,第一,能完善他們的技術;第二,有人喜歡這個項目,對於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招聘渠道;第三,技術品牌、技術實力也能宣傳。其實我們開源的 QMQ 只是內部系統的一部分,我們是希望能夠把所有系統關聯起來。因爲我們的系統兼容性很大,我們開源出一個組件,最好能夠把不同層次的組件都貢獻出去,形成一個閉環的模式,從上到下都能夠用起來。這樣可能對於中小型公司,它就不需要用一些太複雜的其他管理系統,直接用我們的一套就可以了。

 

穎奇:我覺得去哪兒在開源方面是有深度參與的。

 

孫斌:是的。而且我爲什麼覺得開源是趨勢,美國好多最近上市的公司都是開源,像 Elasticsearch,你就會看到它慢慢變成一個標準。把一個開源的東西做得特別好的時候,全行業都在用時候,就會成爲一個標準。

 

面向未來的技術思考

 

 

穎奇:您認爲有哪些技術可能在未來三到五年對去哪兒有比較大的影響,或者說能影響中國旅遊行業甚至全球旅遊行業的?

 

孫斌:我最近在關注 5G,在看它可能對行業有什麼影響。我覺得一個行業改變,例如底層的像芯片技術、半導體技術或者通信技術,等它應用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就會讓產業或者是業務發生質的變化。5G 可以帶來好幾倍的帶寬以及高密度,原來做不了的業務可能就可以做了。實際上 5G 在旅遊相關的產品可能有很多應用場景。比如門票這種,應該是遊客到了哪裏就給他推送什麼東西,或者大密度的去推一些東西,原來 4G 的時候可能做不到,5G 就有條件去做了。但是這種產品形態其實還要再看。

 

另外像實時計算和智能推薦對旅遊行業也非常重要。原來我們對用戶都是滯後的判斷,而現在的趨勢是業務要求一個用戶的行爲你下一秒就要知道,然後再推給他一個適合他的東西。所以實時計算的技術,像 ELK 其實對業務模式的影響比較大。原來只通過日誌分析,就會有滯後性。

 

我覺得其實一個商業模式,入口是你的產品的形態,然後你通過技術,不管是數據也好,系統也好,能夠給客戶適合他的產品。因爲從人羣來說,90 後、00 後對旅遊的認知跟 80 後、70 後完全不一樣。70 後、80 後主要看價格,他們覺得性價比最重要;而 90 後和 00 後的決策,價格只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他們比較看中整體體驗,玩的好不好,以及是否有新的玩法。我們有些項目也在嘗試爲用戶單獨去拍攝旅行視頻,這個目前也在探索。

 

穎奇:YouTube 上看到會有年輕人用攝像機拍一天 Vlog,類似情景帶入的這種。年輕人在線下也會有不一樣的旅行習慣嗎?

 

孫斌:對,90 後、00 後對旅遊的概念不是說像 80 後、70 後那樣,他們一定要融入當時的場景,不是作爲遊客,而是要去生活去體驗,這個差異會非常大。年輕人也會到了目的地再決定行程,這個就需要我們去預測他的意圖。這與之前自己會做好計劃,是兩個決策方式。現在大家都沒什麼計劃,但是需求不明確的時候你可以替他完善需求。比如說即時推薦,這又和搜索推薦的技術相關。

 

我覺得年輕人將來報旅行團會越來越少。因爲翻譯的軟件會越來越智能,所以語言不是什麼問題。關鍵是能不能帶他去融入當時那個場景,這個其實是比較難的。就是實時的內容提供、景點推薦,包括怎樣帶他去體驗當地生活。

 

穎奇:接下來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您的個人履歷。

 

孫斌:我大學畢業 06 年就直接去了雅虎中國,在雅虎中國的網絡運維團隊做了差不多 3-4 年。當年雅虎比較大,全球 30 萬臺服務器。我當時是隻負責中國區域,但是能看到全球範圍的資料。當時年紀小,就見過種大的體量的公司覺得還是有很多收穫的。2010 年的時候我跟着我在雅虎的老闆一起來了去哪兒。當時去哪兒還比較小,很多事情還在規範當中。我雖然在雅虎待了很長時間,但當時的雅虎已經是個巨無霸了,我對雅虎發展過程中的很多細節是不太瞭解的。而我來去哪兒的時候就是剛剛起步的階段,所以當時在技術上、業務上的專業知識和流程,是隨着去哪兒的發展過程邊磨合邊成熟的。

 

穎奇:去哪兒網一直在快速發展,您日常有哪些方法去思考或者吸收新知識?

 

孫斌:幾個方面,一個是看書,一個是跟不同的人聊天,還有就是像混沌大學,高手講課也可以聽一聽。我覺得所有這些信息構成一個人對事情的基本看法。

 

穎奇:有沒有最近看的比較好的書?可以來分享一下。

 

孫斌:《賦能》《躍遷:成爲高手的技術》《奈飛文化手冊》都還不錯。我最近還在看達里奧的《原則》和《債務危機》,我覺得投資的思維不在於說他賺不賺錢,而是他的思考邏輯很閉環,很嚴謹。思考的慣性思維,你理解以後對事情的看法又不一樣。原來可能你只看到我把這事做了,但實際上不一定是最優的方案。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看事情都是隻看了表面,沒看到根本。

 

穎奇:思維方式確實是大家都在關注的問題。我們採訪了這麼多CTO,一般都是工程師出身,然後逐漸從技術視角變成管理視角,然後業務視角、行業視角,最終變成商業視角。今天非常感謝您的分享。

 

想要更好更快地發佈產品?請掃描二維碼瞭解更多。或訪問http://ones.ai。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