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CTO | 聽編程貓 CTO 孫悅講教育科技公司如何用編程影響社會未來

· 本文內容爲圖文形式

· 欄目:對話CTO

· 閱讀時間:8分鐘

· 閱讀建議:長文,請配合文末福利慢慢食用

· 掌握難度:★★☆☆☆

 

專欄介紹

 

「對話 CTO」是極客公園的一檔最新專欄,以技術人的視角聊聊研發管理者的發展和成長。

 

本專欄由ONES 的創始人&CEO 王穎奇作爲特邀訪談者。王穎奇曾參與金山軟件 WPS、金山毒霸等大型軟件的核心開發工作;2011 年創立了正點科技,旗下產品正點鬧鐘、正點日曆在全球用戶過億;2014 年,王穎奇在知名美元基金晨興資本任 EIR,並以個人身份參與十餘家公司的管理諮詢工作;2015 年,王穎奇創立 ONES,致力於提供企業級研發管理解決方案。

 

摘要

 

2015 年 10 月上線至今,編程貓的註冊學習用戶已達 1192 萬人。編程貓從「有趣」出發,讓青少年通過圖形化編程學習複雜的程序語言邏輯。而這樣的圖形化編程不止是影響青少年,之後也可能發展成爲成年人可用的、更方便的編程方式,讓更多人無需學習代碼編程,就可以與世界有更多的交互可能。

 

孫悅曾經獲得 F-Secure 聯合芬蘭阿爾託大學機器學習⼤賽冠軍,在這位頗有經驗的程序員看來,寫代碼這件事情賦予了他更多做其他事情的能力。他將編程描述成「萬物的通識」,認爲學編程類似學英語。學英語是爲了跟外界交流,那麼學編程就是和物聯網、人工智能、計算機發生交互。三十多年前,英語作爲一門學科改變了一代人甚至一個國家的面貌;而孫悅認爲,編程也會在下一個時代,給社會帶來更多積極的影響。

 

圖形化編程,與世界的交互新方式

 

 

穎奇:非常感謝編程貓 CTO 孫悅接受我們的採訪。能否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編程貓有哪些領先於國內外其他同類型公司的技術特點?

 

孫悅:其實編程貓是一家技術公司。開始的兩三年,我們基本上只有產研側的人,現在公司還是有幾百人規模的產研團隊。其實編程教育行業基本上沒有幾家公司有技術,編程貓做了很多底層的東西。

 

編程貓的技術一共是這樣幾層,最底層叫做工具邏輯層。基本上是基於 Web 端的,或者說基於瀏覽器內核的編程工具。然後用這樣的方式去做自己的編譯器、編譯環境和解釋器,完成整個編程工具的底層的搭建,後面所有的工具都是基於這樣一套體系去完成的。

 

再往上就是中間層,也是銜接層。銜接層主要是服務,是各個服務怎麼能夠去調動好這些工具、底層的那些基本平臺。上層的服務就比較複雜了,會根據不同的業務場景去做服務,比如在線教育業務、公立學校業務、線下教育合作中心業務等等,每個模塊有基於底層邏輯的不同的服務。服務再上層就是 API 了。API 會根據服務去拆,我們公司的整個技術架構其實是基於業務架構去搭建的,所以它自然而然呈現出服務化的態勢。

 

穎奇:那麼編程貓在未來五年到十年,在商業和技術上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孫悅:先不說商業吧,我覺得商業這個事情是更高更快更強,沒有盡頭。但是技術這塊其實蠻有意思,我們做底層工具的人都有個想法。K12 的人羣,中國有適齡的 1.5 億青少年。這部分人都學編程貓長大的話,我的工具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編程語言。

 

穎奇:那你們會做出一個可能比 Python 更加高級的編程語言?

 

孫悅:我們會在這方面做嘗試。首先我們覺得光圖形化這一個部分就可以足夠優化。絕大多數人可能根本不用學到代碼編程,雖然現在大家把圖形化當成小孩子的遊戲,但是其實可以去看我們平臺上所產生的很多作品,像剛剛我們做一個人臉識別的東西只要兩三個積木就拼出來了。所以我們認爲圖形化是有巨大潛能的,光圖形化這一塊就已經可以超越現在所有的編程語言。

 

那圖形化做不到什麼?你不能當系統工程師,不能當安全工程師,不能當運維工程師,因爲它達不到那麼深的底層;但是你要做一個 APP、小程序,要做一個日常的東西,要控制物聯網,是絕對夠用的。所以我覺得如果我們的編程語言能讓上億的人使用,那就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編程語言了。

 

穎奇:它將來可能跟青少年教育關係不大了,而是大家日常去使用。

 

孫悅:是的,就是一個日常邏輯,跟你會寫字是一樣的。編程其實特別簡單。我一直覺得把編程說玄妙的那些人都是程序員,因爲他們日常解決的是工程問題,而不是編程的問題,編程的問題就特別簡單。編程問題就是把事情描述出來的能力。我覺得每個人都具有這樣的能力,只是能力好壞的問題。就像寫作一樣,其實每個人都會寫字,但有的人可以妙筆生花,有的人可能只能寫出不通順的句子。

 

穎奇:也就是說圖形化編程前期是一個讓青少年更容易理解的學習方式,而後期是可以變成我們日常可用的、更方便的一種編程方法,使得大家更容易的用邏輯的方式與世界進行交流。編程可能是一個新的人與世界的交互界面,然後可以具象化落地成圖形化的方式。可能還會有一些場景,比如 IoT,人和車、和家電等等就會有更多的交互方式,可能空調上面也沒有那麼多按鈕了。

 

孫悅:是這樣的,爲什麼現在需要一百種遙控器遙控不同的設備。明明都是一個邏輯,開和關,開關之後幹什麼,邏輯是一樣的。反而我們給了不同設備不同的遙控器。如果 IoT 有一千個設備,難道要有一千種遙控器嗎?我不如會一種編程語言,全部聯通就好了,核心邏輯是一樣的。

 

編程能力,未來的「通用」語言

 

 

穎奇:對於編程教育外界可能會有一個疑問,認爲它更多是像一個認證教育。所以編程貓是在培養一小部分工程師,還是在培養大衆的工程思維呢?

 

孫悅:其實這兩種理解都不太對,類比學英文是想當翻譯還是想培養外國思維呢?其實都不是的。我們認爲編程就是一種能力,一種表達能力,就是你是否能夠跟這個世界的很多其他東西發生交互的能力。它本質上就是一種語言,我們更認爲它跟英語會很像。學英文是爲了跟外國人、跟外界發生交流,那麼學計算機語言或者說學編程,本質上就是和物聯網、人工智能、計算機發生交互。

 

我們在教學環境裏面,很後面的知識會介紹一點軟件工程的內容,但實際上我們不認爲孩子一定要當程序員。我們認爲無論將來要從事什麼職業的孩子都可以來學習編程,因爲編程可以極大的幫助你的生活。就像一個英語很好的人,他在任何一個崗位上也都能發光發熱。這纔是我們覺得編程應該有的狀態,而不是說培養程序員。

 

我們從來就沒有認爲過程序員這個職業應該是每個人都會做的,所以我們看外界媒體這樣報道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誤區。我們認爲編程本質上就是跟學英語和學語文是一樣的,它是一個萬物的通識。

 

然後這裏面一定會有一部分人走向程序員的崗位,就跟現在會有一部分人成爲程序員是一樣的,不會因爲編程教育的普及,而使這部分人有多大的變化,可能能力會更上升一點。所以我們覺得這是個非專業性的教育,是一個偏通識和偏能力的教育。

 

穎奇:這些人上了大學或者走上社會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有更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用英語學習確實可以做一個非常好的類比。

 

孫悅:基本上是一樣的。我們始終認爲編程不是一個所謂的競賽,我認爲他就是類似英文。學會之後,你就開啓了非常多的支線任務的可能性。你沒有這個東西也可以活,但是可能你的生活就少了很多可能性。你自己想創業的時候,你有好點子的時候,會編程你就可以直接去做的。

 

穎奇:我覺得這對社會是有非常大的推進作用的。可能在未來幾十年,整個社會都會因爲這樣的編程教育而受益。就像我們現在出國不需要跟旅行團,不需要帶翻譯,在國外有生活能力,也都是因爲從小的英文教育。現在編程貓是讓全社會有這樣的編程能力,那未來的一些比如產品形態、社會關係形態,其實都會有所變化。您當時創業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公司會發展這麼快,變得這麼大?

 

孫悅:其實沒有超出意料之外。因爲我們自己是有偏見的,我們認爲編程就是接下來中國教育或者世界教育範圍內最大的一個事件。比如說中國以前是隻有數理化,然後到八幾年突然加了外語,加了外語之後,突然間就會看到一代人的生活狀態,或者一個國家的面貌就會改變。然後再往下的一個時代,我覺得編程就是這樣另一個語言,或者另一個學科,它應該被變成一個全民的學科。

 

穎奇:那麼會不會有一些標誌性的事件,比如說可能大家現在都不考奧數了,而另一個更好培養孩子邏輯的機會可能就是編程。會有這樣的因素在嗎?

 

孫悅:會有這樣一些因素在。而另一個因素是,從 17 年開始,國家就陸續的在出關於編程教育方面的政策。17 年幾乎每幾個月出一個新的政策,不斷的在深化和落地這件事情,這是一個必然。

 

穎奇:我記得 1984 年的時候鄧小平說了一句話「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但當時可能物理條件還並不完善。現在的物理條件也滿足了,並且政府在推,就是一個大的趨勢了。本身編程貓還是基於大勢來做這件事的,是有非常好的社會效應的。那我比較好奇,是什麼樣的背景讓您來決定做編程貓呢,您對編程是怎樣的看法呢?

 

孫悅:我跟天馳是輟學創業的,在歐洲讀書的時候就出去創業,本科我在國內讀了兩年多,就學這個領域,然後去了瑞典,再之後去美國工作,是做程序員。實際上我個人是覺得我的能力不止於寫代碼這件事情,我覺得寫代碼這件事情給了我很多能做其他事情的能力。比如現在我每天看數據,他們給我 Excel 表格,我都自己寫 Python 去做一些相關性分析,因爲我以前研究生學的是機器學習。包括我平時的一些思維方式。編程貓做一些數據決策的時候,爲什麼我們能夠去做這樣的決策,其實就是跟你的整個計算機思維有關,包括統計學的應用等等。

 

穎奇:就是把計算機思維高效的運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了。最後能否請您推薦一些您覺得在管理、行業認知、商業理解等方面比較有價值的書?

 

孫悅:我看的書大多是跟教育和認知相關的書,《概率論與統計學》這本書我挺喜歡翻的。第二個是我覺得可以去讀一讀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不是一本書,但是這個理論有著作。

 

這段時間我還讀了一本很好的書,叫《創新者的窘境》。這本書講的東西其實對技術管理者尤其有幫助,就是什麼時候是你的技術在錯誤的地方過剩的時候,我覺得這是技術管理者一定要去思考的。對於技術投入者來說,可能完成 93% 到 94% 的時候是小成本,95% 到 97% 的時候可能就是大成本了,要時刻關注地段顛覆。那麼在做很多決策的時候,就一定要把那些東西放棄掉。

 

穎奇:這可能是很多 CTO 們都會面對的問題。今天有很多收穫,非常感謝您的分享。

 

想要更好更快地發佈產品?請掃描二維碼瞭解更多。或訪問http://ones.ai。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