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滴普科技董事长赵杰辉:中台热,只是“伪需求”

中台在现阶段几乎与产品同义,是被资本炒起来的概念,是伪需求。但这并非表明中台是错误的,相反,中台是实现企业数字化很好的工具之一,但过分看重中台,只会禁锢自己的视野,减缓企业数字化的脚步。–滴普科技董事长赵杰辉

说实话,今年的中台听得人耳朵都起茧子了,前有腾讯、阿里、京东纷纷调整组织架构,表明建设中台的决心,后有市面上大量的中台化产品“泛滥”,一夜之间,似乎所有与软件相关的公司都在宣称自己的中台。然而中台真的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吗,大家一窝蜂全部涌向中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台对于企业来说真的是必需品吗?

对此,滴普科技董事长赵杰辉接受了InfoQ记者的独家专访,从一名阿里中台基础设施发起者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创业者的角度,“批判”了当前国内的中台氛围。

关于赵杰辉对于中台的理解,这里总结了几点内容:

  • 现阶段中台的概念,几乎可以与“产品”划等号;
  • 中台并非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根本需求,平台才是市场所需要的东西;
  • 不能跟风创业,要有自己的视野和理念;
  • 现在过分夸大中台的能力,其实中台只是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 思想与视野不要被中台的概念所禁锢,企业需要的是数字化平台,并非中台。

要充分理解中台,充分理解赵杰辉上面的这些理解,还是要从中台诞生的本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需求说起。

中台之上,是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企业关心的不是如何转型中台,而是如何完成数字化的转型,在赵杰辉看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需求,归纳为八个字,即敏捷创新和数据智能。

数字化转型这个口号在国内喊了将近30年,现在终于来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新的环境、新的业务、新的用户习惯,都给现阶段的数字化,提出了更多的新需求。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说,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不是技术,不是中台,不是转型,而是这些东西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赵杰辉提到,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其根本目的只有两个,即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业务的敏捷创新和基于数据的业务智能。这两个根本需求,构成了企业完整的数字化体系框架。

赵杰辉认为,一个完整的数字化体系,在整体上应该分为以下三层:

  • 首先,企业要想实现数字化转型,内部流程一定要能够支持自动化的高效运转,因此底层一定要用 DevOps 体系来做支撑,只有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流畅高效,才能改善业务上新、变更慢等一系列现状。
  • 其次,在DevOps层之上构建有关业务的一系列PaaS层,类似于数据中台、业务中台、AI中台等等,根据企业的需要来构建不同的域。
  • 最后,在架构的最顶端,企业需要能够快速看到并实现业务、功能的变更与上新所带来的效果。因此,需要采用类似于 Service Mesh 服务网格之类的技术,为企业提供可自定义编排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目标,为了满足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需求,各家企业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但是随着国内传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几近完成,已经到了一个从工具化、系统化到数字化、平台化转型的过程,企业内部逐渐开始出现数据孤岛,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其它的形式来解决这种问题。

此时互联网提出了中台的概念,加上阿里成功的中台化实践,这一切都看起来似乎完美切合了当下企业的痛点,并且一些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企业,也希望能够通过中台这种理念和方法,实现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弯道超车。

然而在大家都对中台抱有极大期望的时候,赵杰辉却认为,中台并非是解决企业数字化的灵丹妙药,相反,中台只是企业数字化进程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中台概念的兴起

转型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企业的数字化进程,自然也是一样。

转型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数字化这种需要“伤筋动骨”的类型。

此时中台的兴起,并非“一日之寒”,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传统企业的转型焦虑,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熙熙攘攘过了30年,现在终于到了不得不转的时刻。在所有传统企业为“该如何完成数字化转型”而焦虑的时刻,科技创业圈适时地给出了“中台”这一杀手鐗。

另一方面,资本入局所带来创业资本炒作。对软件服务领域关注较多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现阶段市面上,几乎所有的软件平台都被称为“XX中台”,中台在他们的口中已经被炒作为了企业转型的“万金油”产品。

第三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即阿里中台战略示范效应的推波助澜。

阿里中台的建设历程

中台并非是阿里这些巨头所带起来的,而是由业务驱动所演进的、自然进化的过程。

一直以来,大家对中台都有一个误解,好像阿里一开始就在做中台,其实不然。

其实阿里巴巴的“中台化”进程(那时还不叫中台,被称为企业内部技术架构的数字化转型)很早就已经开始了,伴随着2008年天猫的诞生,由于天猫与淘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使得前后台都出现了大量的重复性建设工作。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为了能满足业务能够快速响应、数据实时在线统一的需求。因此在2013年,阿里开始加快了自身架构体系演进的进程,在转型过程中,通过基于自身数字化改造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经验包括技术,通过产品化来达到商用的需求,而组建了企业及互联网架构团队,这就是中台团队的前身。

并非是阿里突发奇想想要做中台,而是阿里的技术架构在那时已经完成了“中台化”的转变,借此提出了“中台”的新名词。因此,阿里技术架构过渡到中台的这个过程,是由业务驱动的自然演进过程,并不是一个很牛的人设计出来的。后面的中台体系,也只是阿里的团队将基于大互联网平台的设计经验,将其抽象成产品,再通过阿里云对外输出并服务于企业。之前被称为企业级互联网服务架构,后来改名叫中台。

因此可以看到,企业在当前转型的关键阶段,并非是说不能做中台,而是不用刻意的做中台,它是当业务体量、架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演化的结果。

然而很多企业都没有理解到这一层面,只是看到了中台所带来的改变,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根本目标,从而显得有些本末倒置,将中台看做数字化的答案,这是远远不够的。

中台化并非终点

中台转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数字化而服务,中台并非企业转型的终点,相反,只是企业数字化庞大复杂的转型历程中很小的一部分。

当然,不可否认中台为企业带来了一系列正面效果,从中台的概念和本源来说,中台是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很好的一个标志。随着很多互联网企业将自身过去试错的经验和能力通过中台的形式沉淀下来,把技术和实践带入到传统行业中去,在一定程度上让传统企业拥有了快速试错和快速部署的能力,让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能有个参考与借鉴,这一方面的确提升了企业的数字化能力。

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赵杰辉认为,由于现在“中台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资本所炒起来的,现在中台的概念已经不是当初的中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够和产品划等号,已经沦为太多人为了推销产品和商业利益而炒作的概念。

“中台热”是一个伪需求,理性看待中台的作用

中台只是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过程,但这也并非是企业的必须。

首先中台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赵杰辉认为,中台其实只是一个做了业务共享的PaaS层而已。现在所热炒的中台,是阿里在十年前所做的事情,并且中台这个词出现了也有五六年,在 IT 行业这样一个变化非常迅速的领域,现在才开始炒一个五六年前的概念,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创新乏力的表现。

但是,上文也有提到中台的确有利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必须。做中台是为了数字化而服务,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业务的敏捷创新与数据智能。为了达到上述的这两个核心目标,并非只有通过中台的形式才能实现数字化的转型,而是有了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企业内部才能自然过渡到中台架构,并不是刻意“造”一个中台。

因为可以看出,企业需要的不一定是中台,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智能平台以及生态体系,企业需要这些东西帮助他们实现前、中、后端的一体转型。因此,我们就需要对现有的中台理念进行升级。

中台的理念需要升级-More Than 中台,不仅仅是中台

将中台理念融入到数字化的完整体系中。

基于云原生互联网框架模式和交付模式的数字化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快速的构建云原生的业务应用,从整体设计上总共分为三层来应对目前企业数 字化转型中所遇到的需求多变和业务创新等问题,助力企业强化“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依据上文所提到的“数字化体系结构”,上图是经过升级后的架构图,可以看到,整体分为三层,底层是DevOps,在上层是业务能力PaaS层,就是我们现在统称的中台部分。将这些能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服务化出来,在这基础之上,建立起“领域平台”。

可以将领域平台理解为 Gartner 的网格应用、Service mesh。在这个层面,有会员域、制造域、供应链域等等。如何理解这个“域”?以会员域为例,不应该只是一个业务中台或数据中台,应该是 Service Mesh 的结构,是基于网格编排能力,整合了业务、数据、AI能力之后,能够形成完整场景闭环的服务能力。

但是由于业务需求的多样性,因此这种闭环的场景也需要做的灵活起来。因此需要在此之上,增加一层基于服务网格的自动化编排引擎结构,在标准的域下,可以自动化基于下面那些通用的服务能力来对API的能力做编排,从而做到业务的敏捷创新。

围绕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去做创新,不要被概念所禁锢。

上文有提到,架构中将现在的中台称之为PaaS层,其实叫中台也好,PaaS也罢,只是整个数字化转型中的一层。数字化的技术是非常广泛的,对于目前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来说,数字化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因此不要被中台这样一个概念所禁锢,不能把所有东西都往中台里去塞,禁锢了整个企业服务市场的活力,避免敝帚自珍。

现在回过头来看,在热炒中台概念的并不是巨头。虽然是阿里率先提出来中台,但是阿里并没有将自己禁锢在中台这样一个狭窄的概念里,相反,阿里数字化的方向非常丰富。

因此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当然中台的概念并不错,只是当前市面上的“中台产品”对于整个企业服务市场的创新活力来说是有阻碍的。因此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赵杰辉强调,创业公司要像阿里一样,站在整个技术领域的巅峰去看待中台这件事,将自己的视野跳脱出当下,看到更远更大的目标。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视野是最重要的事

开拓视野,不要将思想局限在一些很热的概念上。“视野”这个词,赵杰辉在受访过程中多次提到,他把“视野”看做是一家创业公司,尤其是企业服务领域创业公司的立命之本。

“在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跟风这件事情太可怕了”,赵杰辉强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整个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带来些新鲜的东西。

目前国内企业数字化市场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有两个佐证。第一,美国数字化企业服务市场规模非常庞大,虽然我们国内还只是刚刚起步,但按照美国的同量市场来看,国内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其次,从市场上的感受来说,国内大多数企业都非常渴望基于智能的数字化转型,并且他们所预留的预算也十分充足。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创业公司来说,有两件事非常重要,一件是视野,一件是价值创新。

尤其在企业服务市场,拥有开阔的视野太重要了,要能分辨出真需求与伪需求,而不是别人说做中台,我们就去做中台,要能够站在整体的技术领域去看这件事。因此在创业公司,最重要的词就是开拓视野,不要局限在一些很热的概念上。赵杰辉认为相较于中台,他更倾向于用服务网格和 PaaS 的概念来代替中台,并最终给客户创造核心价值。

第二件事,要基于开阔的视野,来为客户提供创新型价值,要能够给中国的企业和市场带来一些真正的、有用的、不一样的变革,提供真正有创新性的企业服务解决方案。

要基于以上两点,再来进一步对创业公司做定位。关于滴普科技,赵杰辉将滴普科技定义为一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平台的全栈服务商。所谓全栈服务商,就是可以综合应用所有的数字化新技术,包括互联网的技术架构、应用架构、中台架构、AI、IOT等,将这些技术落地在实践并最终实现场景化的基于服务网格的快速响应。

嘉宾介绍
赵杰辉,原阿里巴巴中间件技术负责人,曾是国内第一批构建中台体系架构的技术负责人,目前任创业公司滴普科技董事长,专注于国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