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斷了商業Unix的活路?

商業Unix銷售額正急劇下降——這樣的趨勢,背後必然有着某些規律性的因素在左右。當初Unix普及的一切場景,如今都成了Linux的天下,Linux還拓展到了Unix從未能企及的新高度。Linux是否已經發展成完美且可靠的替代性方案,並開始擠佔吞噬自己“老前輩“的生存空間?Unix還能再度復甦嗎?

Unix的發跡之路

Unix的最初版本誕生於50年前,也就是1969年。誕生地點,則是在當時尚隸屬於AT&T的研究公司Bell Labs當中。五十歲生日快樂哦,Unix!實際上,它最初的名字其實是Unics,代表着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即複雜信息和計算服務。很明顯,不知道什麼時候,“cs”就變成了“x”。總之,初代Unix是在DEC PDP/7計算機上以DEC彙編語言編寫而成的。

Bell之所以開發出Unix,是爲了管理內部專利申請的排版工作。Unix開發團隊認爲,當時更新更強大的DEC PDP/11/20計算機絕對能夠掀起一股風潮,所以他們專門製作這款排版程序來快速生成專利申請。在此之後,Bell開始大規模使用Unix,並在1973年發佈了使用C語言重寫的Unix 4版本。在隨附手冊的引言中,該團隊表示“現在Unix的安裝數量已經超過20套,預計未來還將進一步增長。”(摘自K. Thompson與D.M. Richie編寫的〈Unix程序員手冊〉,1973年11月第四版。)

他們實在是太保守了!就在1973年,Ken Thompson與Dennis Ritchie兩位Unix核心架構師在Unix會議上發表論文之後,立刻收到了大量希望獲取操作系統副本的請求。

由於AT&T公司於1956年與美國政府達成了一項協議,因此AT&T方面不得從事“除普通運營商通信服務之外的任何其他業務“。結果就是,他們雖然能夠從Bell Labs處獲取產品許可,但卻無法專心將其發展成商業業務。因此,Unix操作系統以附帶許可的源代碼形式進行分發,而收取的成本僅包含運輸、包裝以及“合理的專利使用費”。

由於AT&T無法將Unix視爲商業產品,也無對其進行包裝宣傳,因此Unix沒能帶來任何營銷收益。當時的Unix沒有技術支持,也沒有bug修復服務。儘管如此,它還是一路奔向高校、軍事機構以及最終的商業市場——就是這麼神奇。

由於Unix使用C語言進行了重寫,因此使用者們能夠相對輕鬆地將其移植到新的計算機架構當中,使得Unix很快得以運行在各類硬件之上。結果就是,Unix突破了DEC產品平臺的限制,能夠在幾乎任何設備中順暢工作。

商業Unix的崛起

1982年,根據另一項協議,AT&T被迫放棄了對Bell Labs的控制權,並將後者拆分成多家規模較小的區域性公司。但這場動盪也使AT&T擺脫了以往的侷限,能夠正式推出Unix產品。1983年,AT&T方面提高了許可費用,並最終建立起技術支持與維護服務體系。

正是這種商業化嘗試,觸動Richard Stallman創立了GNU項目,旨在編寫不使用AT&T源代碼的Unix版本。這裏同樣要祝36歲的GNU項目生日快樂!

當然,原本的Unix用戶可以按照許可協議繼續使用AT&T的源代碼。但這也意味着用戶們需要自行修改並擴展代碼、編寫補丁,並在沒有AT&T支持的情況下靠自己或者Unix用戶社區完成這些工作。

IBM、惠普、Sun、Silicon Graphics以及衆多其人硬件供應商在此期間都打造出自己的專用Unix商業版末或者類Unix操作系統。

Unix逐漸成爲醫療及銀行等市場中關鍵任務工作負載的首選操作系統。Unix開始在航空、汽車及造船製造商手中爲大型機及微型計算機提供助力,並在全世界的大學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着面向個人計算機的移植嘗試,再加上1985年發佈的英特爾80386處理器強大的性能助力,Unix的安裝量迎來猛增。現在,只要付費購買,大家就可以在大型機、小型計算機以及個人計算機當中輕鬆使用Unix。

Unix之戰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人們爲了爭奪對Unix各細分市場的控制權以及標準化主導地位掀起了漫長而混亂的鬥爭。很明顯,所有參與者都希望成爲黃金標準的制定者。最終,標準終於出現,旨在解決混戰引發的嚴重兼容性問題。

這時橫空出世的是Single UNIX規範(也包括POSIX標準)。如今,大寫版本的“UNIX”已經成爲Open Group的註冊商標,僅允許符合Single UNIX規範的操作系統使用。總結來講,“UNIX”是商標,而“Unix”代表一種操作系統類型,其中一部分有資格被稱爲“UNIX”。

這段對歷史的總結真的非常簡短,實際上當時的潛在Unix用戶面對着遠超如今想象的混亂局面與令人困惑的難題。很明顯,那時候客戶根本不知道自己該把寶押在誰的身上——在持幣觀望的過程中,Unix的銷售額開始大幅放緩。

這是Unix商業化道路上的一場自我毀滅,但真正的致命一擊來自外部。

Linux,生日快樂

到2019年8月,Linux已經度過了28年的成長歲月——再道一聲生日快樂,Linux。1991年,芬蘭計算機科學專業學生Linus Torvalds發佈了著名的聲明,表示他正在着手進行操作系統內核的開發。動機非常簡單:他想借此學習386 CPU的設計架構。

Richard Stallman的GNU項目當時已經完成了對諸多Unix操作系統元素的編寫,但其內核GNU Hurd尚未準備就緒,甚至連初期發佈都沒有完成。Linus Torvalds的Linux內核填補了這一空白。藉助Linux內核以及GNU操作系統工具與實用程序,一種具備充分可操作性的類Unix操作系統就此誕生。純粹主義者將其稱爲GNU/Linux,而我們這些不那麼較真的人就將其簡稱爲“Linux”。我們對這兩大陣營的貢獻都表示充分的讚賞、尊重與認可,也爲他們帶來的成果歡欣鼓舞。

自1991年開始,Linux在功能性、完整性以及穩定性等方面一直在穩步提高,目前其身影已經廣泛存在於數量驚人的不同用例與產品當中。

目前仍在保持更新的最早發行版爲Slackware。其發佈於1993年,以前一年發行的Softlanding Linux System版本爲構建基礎。Slackware希望成爲衆多Linux發行版中最接近Unix的版本。我們很高興看到這個項目仍在生存發展,而且擁有健康的技術社區與敬業的維護團隊。

Slackware Linux,時至2019年仍然健康地生存發展着

Linux的超越之路

事實證明,類Unix免費操作系統擁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且對源代碼的訪問與修改能力也廣受好評。如今,Linux已經無處不在。

  • 它運行整個Web。W3Techs發佈報告稱,在前1000萬個Alexa檢索域名當中,有七成使用Linux系統。

  • 它運行着公有云體系。在Amazon EC2中,Linux構成高達92%的服務器比例,擁有超過35萬個獨立實例。

  • 運行着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全球五百強超級計算機,全部運行Linux系統。

  • 直奔太空。獵鷹9號火箭的飛行計算機使用的就是Linux系統。

  • 就在您的口袋當中。谷歌Android採用Linux內核。目前活躍Android設備超過25億臺,其中也包括Chromebook及其他設備。(事實上,蘋果iOS的內核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發的Unix變種代碼,即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簡稱BSD。因此,無論您選擇的是iOS還是Android智能手機,都逃不開這款類Unix操作系統的直接影響。)

  • 支持着您的智能家居體系。家裏有沒有安裝智能設備?其中安裝的,幾乎一定是嵌入式Linux。

  • 運行着網絡體系。大多數管理交換機、無線接入點以及路由器都運行嵌入式Linux系統。

  • 爲電信服務提供支持。無論是辦公桌上的VoIP電話,還是通訊室中的電話交換機,其很大機率都運行着嵌入式Linux系統。

  • 運行在您的計算機之內。即使沒有直接使用Linux臺式機,微軟仍然在Windows 10的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2.0版本當中引入了Linux內核。

  • 運行在您的汽車當中。特斯拉(以及其他各大汽車製造商)在車輛中使用Linux系統。

事實上,除了PC臺式機之外,Linux在一切計算平臺上都佔據着主導地位。甚至微軟自己也以桌面系統爲起點,希望憑藉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進軍Linux世界。

但本文的討論重點在於Unix與Linux,而非Linux與Windows。最重要的是,當初Unix普及的一切場景,如今都成了Linux的天下。另外,Linux還拓展到了Unix從未能企及的新高度。以智能電視爲例,同樣是Linux一家獨大。

IBM公司可以說是商業Unix世界的最後捍衛者,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其AIX產品。但即使是這樣,藍色巨人也同樣積極擁抱價值高達340億美元(這裏的340億美元只是一種商業Linux,即紅帽Linux的價值)的Linux市場。事實上,藍色巨人自己與Linux甚至也存在競爭關係。在全球超算五百強榜單中,最快的系統就來自IBM,但其中運行的卻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而非藍色巨人自己的AIX。

Linux真的比Unix更強嗎?

不是的,二者其實差不多,只是Linux既能夠運行在超級計算機上,又可以下探至Raspberry Pi等幾乎一切計算設備。另外,我們可以獲取Linux源代碼,並享受由衆多用戶及維護者共同支持的熱情技術社區。最重要的是,Linux系統可以免費獲取。

如果需要商業支持,大家也可以選擇紅帽、Canonical以及甲骨文的對應系統方案。這也正是Linux能夠在某些企業級應用領域替代Unix的重要原因,畢竟很多公司打心裏不信任免費的技術產品。他們願意支付費用,並享受由此帶來的保障與可靠性承諾。Linux的興起不僅是靠免費,更準確地講,商業Linux擊敗了商業Unix。

那麼,Linux是否比Unix更成功?這個嘛,先要看這個成功是怎麼定義的。如果是從操作系統的應用廣泛度來衡量,那麼確實可以說更加成功。如果從運行操作系統的設備數量角度看,答案也是肯定的。

但仍有一個問題我暫時無法回答:紅帽公司340億美元的市值,是否超過了Sun、惠普以及Silicon Graphics當初所有Unix商業許可以及運營週期中的收入總和?我不確定,但有這個可能。

Linux是否斷了Unix的活路?

沒錯,Linux就是斷了Unix的活路。或者更確切地講,Linux切斷了Unix的生存之路,並把它的路變成了自己的路。

Unix仍然存在,運行着任務關鍵型系統且擁有極爲穩定的實際表現。這一切都將持續下去,直到其所對應的應用程序、操作系統或者硬件平臺徹底消失。但科技行業有這麼句話,大意是隻要還能正常工作,那就繼續用着。因此,我猜永遠都會有人在某個角落偷偷使用着自己的商業UNIX或者類Unix操作系統。

但現有受衆規模還能進一步擴大嗎?考慮到Linux已經發展出如此豐富的變種,我覺得Unix再度復甦的可能性真的不大了。

原文鏈接:

https://www.howtogeek.com/440147/did-linux-kill-commercial-unix/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