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城市,越來越大。樓層,越蓋越高。時間,越過越快。新年,越來越乏味。

卻逐漸少了少年時幸福的感覺。

嗡嗡的拖拉機聲音很少聽到了,一排排整齊的麥秸垛再也不見了,村裏記憶中的小河早已乾枯了,回憶裏泥濘的小路沒有了。

村村落落整齊的水泥路,也少有了泥土的氣息。

很少再見到這種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般的景象了。

而這種感覺,只有在下雨天靜靜的坐在飛速的列車上,手機也沒電了,只能望着窗外碧綠的麥田,金黃的油菜花,泥濘的小路,斷壁殘垣的小橋,涓涓的流水才能感覺到。

而這種感覺,卻是大多數城裏人趁着春暖花開的季節出遊踏青尋綠,隱匿在心底去追尋的感覺。

看着現在小孩子玩膩的玩具,遊樂場玩了多少遍的滑滑梯,無聊的電視動畫片(動畫片裏才能見到或聽到的鳥叫,蟲鳴,蜻蜓,蝴蝶。佩奇喜歡在泥坑裏跳來跳去,而沒人敢在泥坑裏跳來跳去),覺得他們的童年好無趣。

不知道當他們讀到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什麼感覺,但肯定不會比我們能更有體會。

甚至過年過節對他們來說也沒有期盼,沒有意義。

他們沒賞過花燈、打過燈籠、放過鞭炮、點過蠟燭、貼過春聯。

沒玩過泥巴,過過家家,捉過魚蝦,逮過螞蚱,偷過西瓜。

沒觀賞和體驗過滿天浩瀚的繁星,吳剛砍桂樹的月亮,蟲鳴般的夜晚,電閃雷鳴般的雨夜,清風的早晨,乘涼的大樹,夏夜的涼風,清脆的鳥鳴,青蛙的歌唱。炎熱的午後,吱吱的蟬聲。

是的科技在進步,但幸福感真的沒有進步。

或許正如某人所說的,幸福如飲水,冷暖自知。

幸福感跟科技進步無關,也跟擁有的多少事物不成比例。

甚至有點兒成反比,擁有的越多幸福感越少很難知足。

或許一個時代走一個時代的不同吧。

忙碌的生活,讓人們疲於奔命,卻忘卻了生活本來的面目。

總之,生活,它是一種態度。

最後,說下寫作目的,想寫全很難,太多了。

這裏只算是拋磚引玉,帶領大家回憶下有趣的童年。

同時引申出來一種思考,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太快了,大多數人都忙碌的生活,疲於奔命,而忘記了生活的本來面目和色彩。

同時,還想表達另外一主題,樂觀的面對生活吧,它的好壞取決於你的態度,在忙碌之於也要好好生活,多些家人陪伴,多注意身體。

什麼是最大的福?身體健康,全家人平平安安就是福。

人,或許等到六十歲以後纔會逐漸明白,人與人之間其實能比的,只有健康。

發佈了12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65 · 訪問量 37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