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覲華爲

 

很早很早寫的一個blog,封在msn日誌裏面。在這裏翻出來。

朝覲華爲(1)
    
    用這個題目有點誇張,但我想也是恰當的。因爲華爲是中國科技的一座豐碑。

    我不是華爲的託,與華爲也沒有任何利益瓜葛。只所以寫這篇文章,完全出於對華爲的敬佩。

    從1997年進入大學以來,一直呆在學校,從沒有出去體會過公司的生活,所以覺得並沒有很多資格對各個公司評頭論足。但畢竟在這個行業呆了10年,許多朋友、同學和學生分佈在國內各大通信企業或者IT企業,也常常交流一些各公司的情況。而且作爲一個旁觀者,也許更能對各個公司的情況客觀的做出評價。

    現在剛出來工作的人,已經很少人記得九十年代通信界的“巨大中華”——巨龍、大唐、中興和華爲。十多年的風雨滄桑,巨龍已經徹底消失了。大唐靠着國家的扶持,在堅持着TD-SCDMA。雖然我很看好td-scdma在國內的前途,畢竟國家在那裏大力扶持,但大唐作爲一個企業,還是缺乏優秀的管理團體。不然,td-scdma的商業可以提前好幾年成熟。中興的發展,往往是循着華爲的軌跡,隨着華爲一路追殺過去,從而發展起來的。中興很多是學華爲的,而且學的還不錯,如果沒有華爲,我想中興可能發展沒那麼好,畢竟身邊的華爲在時時刻刻刺激着它。但跟華爲相比,中興還相差比較遠,無論從市場佔有率、研發實力還是管理能力。現在的華爲,讓所有的通信設備製造商都感到巨大壓力。朗訊、愛立信等企業都會說,華爲是他們的競爭對手,而很少把中興和大唐做爲主要競爭對手,他們還差了點。

    九十年代的通信業,走的是一條“市場換技術”的路線。很多的行業都在走這條路或者曾經走過這條路,成功和失敗的都不少,而通信行業可以說是最成功的。假如歷史可以做假設的話,假設沒有華爲,我們今天來評價這條路線,也許會說:以“市場換技術”的路線在通信行業是失敗的。

    華爲依靠國內的廉價勞動力和“染缸”文化,在國內外市場上一路攻城略地。並刺激着其它通信企業,乃至整個IT行業的發展。看看中國的各大IT企業,有多少人是曾經在華爲鍛鍊過,有多少老總、PG當初是從華爲出來的。華爲的研發實力,是目前國內任何一個企業、任何一個科研院所都沒法匹敵的。可以說,華爲是中國科技界的一面旗幟,沒有華爲,就沒有中國IT企業的今天,就沒有中國IT界今天的繁榮。

朝覲華爲(2)
    這個世界總有很多人用惡意的眼光看着華爲。我想,這中間很多是華爲的競爭對手,或者在華爲公司不得志的員工。更多的是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如果一個人從沒有去應聘也從未想過去華爲,沒有跟華爲競爭過,更沒有在華爲工作過,我想,大部分這樣的人都會很羨慕華爲的成功。

   很多人在貶低華爲,藉口總是那些,諸如“華爲壓榨員工、天天加班”,“華爲流動性大,去那裏沒前途”,“華爲幾年都不漲工資”,“在華爲很難提升”等等。不可否認,這些事實都是存在的。但是你也可以看到另一面:很多人在那裏乾的很好,3-5年以後成爲技術骨幹、項目組長等。誠然,在一個成熟的公司,相對於一個新興的處於創業階段的公司來講,獲得提升的機會要小很多。但只要能力不太差,收入的穩定性(不是收入)也要比小公司高很多。
  
    對華爲的批評在“胡新宇事件”發生時達到了頂峯。客觀講華爲對於這個事件本身應該沒有什麼責任的。雖然我不認識胡新宇,但是就一個學院的,當年就在我們樓下實驗室,同學同事之間也就有些議論。我聽到的比較可靠的結論是:到最後,醫生其實也沒有確診到底是什麼病,給出的死因也是推測而已。公司好幾萬人,某個員工得了某種沒法診斷的病也很正常。我們學校每年不也得“英年早逝”個把學生或者老師嗎?雖說連續加班是導致身體抗病力下降,誘發疾病的一個因素,但我想把所有責任都推向公司是沒有根據的。批評華爲壓榨員工的那些記者幹嗎不去那些黑煤礦、黑作坊看看?看看那些患血肺、重金屬中毒的員工?關於員工利益,華爲算不上榜樣,但也上不了黑名單。

    加班我覺得對於一個創業階段的企業來說,是必需的。如果沒有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也就沒有華爲的今天。而且看看現在的IT企業,有幾個不加班?也許沒有人強迫你加班,可是大家都不得不經常加班,在中國生存壓力太大了。按時下班,對於IT研發人員,是怎樣的一種奢侈?資本家是靠剝削員工發家的,對於社會主義的資本家和資本主義的資本家都是一樣。但每年還是大把大把的人樂意被它剝削,因爲即使對於一般員工,華爲的收入還是中上水平。

    華爲現在對於新員工是有點苛刻,收入不高,而且工作壓力也大。我想華爲的人事管理部門肯定想,剛來華爲的人,都是流動性很強的,所以也不太願意讓你接觸核心技術,都是幹體力活更多。在這三五年中,你想走就走,對它工作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等你三五年以後在華爲安穩了,而且慢慢掌握接觸核心技術了,再慢慢給你加工資。這個時候,你走可能就對公司的工作有影響了,它就會給你核心員工、技術骨幹等級別的待遇,而且年齡大了,你可能也就捨不得走了。見過很多公司人事部門給員工的待遇,一句話可以概括:“雞肋加一點味精”,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給多了,它虧;給少了,你不幹。

朝覲華爲(3)    每次找工作的時候,總有很多人在猶豫是否去華爲。有人問我建議的時候,我都是說:“如果覺得自己還年輕,想拼幾年,就去華爲”。我在想,如果我能年輕3-5歲,我就會去華爲,哪怕華爲的工資沒有其它企業給我的高。

     在華爲,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即使不成功,在華爲的工作經歷也將使你終生受益。這也是爲什麼從華爲出來的人,都很受其它公司的青睞。接觸過很多華爲的人,給人的感覺就是華爲人特別踏實、勤奮。對於剛從學校出來的人,在這種企業中鍛鍊2-3年,是極其受益的。

     據說任正非非常敬仰毛澤東,其公司經營管理理念就是應用毛澤東思想,不過這點無從考據。就我個人而言,非常欽佩任正非,最欽佩的是他的低調務實。

    我很欣賞華爲的文化,華爲是一匹土狼,躲在暗處,伺機而動。一旦目標確定,羣而攻之,鍥而不捨,決不輕言放棄。

    中國有個奇怪的特點,每當某個公司在媒體上大張旗鼓的宣傳,或者某某公司總裁到處露臉的時候,這個公司差不多就要完蛋了。記得最早的時候,就是史玉柱的“巨人集團”,鼓譟着建造亞洲第一的“巨人大廈”的時候,就是要垮臺的前奏了。TCL也是,前兩年吞併湯姆遜,李東昇還得了個什麼“xxx年經濟風雲人物獎”,整個企業叫嚷着進軍歐美的時候,也就是危機將現的時候了。託普全國最先叫囂着招五千軟件工程師的時候,也就距離垮臺一步之遙了。所以我在建議工作的時候,都是看一點:哪個公司在媒體嚷的最兇,就別去哪個公司。公司要長遠發展,必須踏踏實實幹活,研究高質量的產品,而不是整天在媒體上忽悠消費者。華爲在這點上,我覺得是做的非常好。

    如果你覺得自己還年輕,還有拼勁,那你去華爲,那是天堂;如果你覺得自己老了,沒法折騰了,那別去華爲,那是地獄。

朝覲華爲(後記)
     我只所以推崇華爲,是覺得在gcd領導的科研機構中,太多的腐敗。典型的“漢芯”事件,上億的科研經費就這樣不了了之。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實驗室中經常有閒置在一旁的幾百萬上千萬人民幣的設備。至於“跑”項目的一些潛規則,就不說了。拿納稅人的錢腐敗,氣憤啊!
   國內的一些企業,也是隻會巴結gcd,多從政府弄些訂單,壓根就不踏踏實實做點事情,把產品做好。盡拿點花哨的東西,來忽悠百姓。
    而華爲,我一直是覺得它是一個踏踏實實做事情的企業。中國需要這樣的企業。我多麼期望華爲以後能去做軍品,要是華爲能去做軍品,中國軍隊的裝備就不會如此齷齪。看到軍費被這麼揮霍,痛心啊!就這種體制,中國憑什麼去解放臺灣,抗擊倭寇 !
發佈了3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2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