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記OSI的七層

https://blog.csdn.net/cmyh100/article/details/82768804

https://blog.csdn.net/taotongning/article/details/81352985

兩個都要看

網絡七層協議,乍看之下非常的籠統,看得人云裏霧裏。但真正瞭解清楚了它的本質,對於整個計算機網絡以及日常的工作會帶來非常大的幫助。以下就是個人的一些理解,分享給大家。

物理層:
通過硬件設備將模擬信號轉換爲數字信號,於是有了0/1數據流,叫做比特流。

數據鏈路層:
可以發比特流但是沒有格式就會亂七八糟,於是就有了”幀”。採用了一種”幀”的數據塊進行傳輸,爲了確保數據通信的準確,實現數據有效的差錯控制,加入了檢錯等功能

網絡層:
前兩層都是在於可以發數據,以及發的數據是否正確,然而如果連着兩臺電腦還行,多臺電腦而又只想讓其中一臺可以通信,則需要路由。選擇性的發,那每臺電腦就得有自己的身份,於是出現了IP協議等。(注意,這裏的兩個電腦指的是在不同IP 網絡的電腦,若在同一個局域網,通過鏈路層的MAC地址就可以了)

傳輸層:
比特流傳輸的過程不可能會一直順暢,偶爾出現中斷很正常,如果人爲制定出單位,分成一個個的信息段,從中又衍生了報文,結合上面幾層,我們就可以有目標的發送正確數據給某臺計算機了,傳輸層有兩個重要的協議:TCP和UDP。TCP效率低但是發送包會校驗是否完整,UDP效率高但是不管別人能否完整收到。

會話層:
計算機收到了發送的數據,但是有那麼多進程,具體哪個進程需要用到這個數據,則把他輸送到那個進程。例如:如果80端口要用,所以系統內數據通信,將接收端口數據送至需求端口。

表示層:
現在正確接收到了需要的數據,但是因爲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可能基於安全性,或者是算法上的壓縮,還有就是網絡類型不同。那就得有一個溝通的橋樑來整理整理,還原出原本應該有的表示,類似於一個拆快遞的過程。

應用層:
是其他層對用戶的已經封裝好的接口,提供多種服務,用戶只需操作應用層就可以得到服務內容,這樣封裝可以讓更多的人能使用它。包含的主要協議:FTP(文件傳送協議)、Telnet(遠程登錄協議)、DNS(域名解析協議)、SMTP(郵件傳送協議),POP3協議(郵局協議),HTTP協議(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cmyh100/article/details/82768804

 

 

發佈了3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0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