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視國標選定廣電標準 將正式出爐

 
          2006-10-17 09:15:27 來源: 上海證券報(上海) 
   “國慶節我們都沒怎麼休息,一直在爲標準的事情加班趕進度。”廣電總局相關人士昨日向上海證券報透露,直接牽涉到廣電和電信兩大行業利益糾葛的“移動多媒體廣播”國家標準(CMMB,即通常所說的手機電視國標)已基本敲定,並將很快正式“出爐”。

    廣電標準勝出

    CMMB包含了傳輸技術、視頻、音頻、信道傳輸、協議等其他組成部分。作爲標準核心部分、也是一直爲業內關注最多、爭議最大的傳輸技術已基本確定採用廣電系統自主標準STiMi,這也意味着基於電信運營商無線移動通信網絡的技術標準“靠邊站”。

    據瞭解,在此前的標準爭奪戰中,除了廣科院的STiMi標準、清華方案DMB-TH也較爲成熟,此外還有T-MMB等擁有電信背景的方案也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其中,STiMi標準主要是針對我國幅員遼闊、地貌複雜、各地發展不平衡的情況設計的衛星與地面相結合的移動多媒體廣播信道傳輸技術,着重性能和效率結合,先進性和適用性相結合,並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框架體系。通過衛星和地面補點相結合的方式在國外也有,包括日韓的S-DMA系統、美國天狼星系統等。

    標準試驗進度提前

    儘管基於移動通信的方案“失意”標準之爭,但廣電總局相關人士指出,這並不表示移動運營商將在手機電視的“遊戲”中出局,未來雙方仍會在有關業務上展開合作。而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王聯日前也在公開講話中對電信陣營一番“拉攏”———“我國手機電視標準將堅持自主創新並出臺統一標準以促進三網融合,可以利用現有的移動通信網,回傳以及對用戶的管理和授權,構成一個完整的移動多媒體廣播網絡”。而從目前國際慣例來看,主要採用的也是“廣播式下傳+移動通信回傳”。

    爲了加大STiMi推進力度,廣電總局最近還抽調人手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從頻率、系統平臺、芯片、產業化等環節加快有關工作進程,而工作組的負責人正是CMMB工作組的負責人、廣電總局科技司司長王效。一位參與標準工作的人士透露,由於國家領導人的重視,手機電視標準工作正在加速進行,標準試驗進度也可能提前。

市場規模24億元

    易觀國際《手持電視年度綜合報告2006》顯示,目前中國手持電視市場處於啓動期,基於無線數字廣播網絡的手持電視市場仍處於試驗階段,試驗地區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諾盛電信分析數據顯示,2005年,手機電視用戶數達到50萬戶,市場規模1300萬元;2008年,手機電視用戶數將達到5220萬戶,市場規模13億元;此後,經過兩年的高速增長,2010年手機電視用戶數將達到9750萬戶,市場規模24億元。

    攪動兩大陣營利益分配

    “這只是廣電總局閉門造車想出來的標準,這是壟斷的產物,而不是市場考驗下成長的樣本。”一位電信業人士在聽說廣電總局欲把自主標準打造爲中國手機電視國標之後,頗爲不滿。

    即便如此“不公”,電信運營商仍將面臨在手機電視產業鏈上的被動處境。從國際上看,發展較好的手機電視業務大都是基於廣電的DVB-H或DMB標準,這就意味着電信運營商只能充當終端接入平臺的提供者,無法佔據產業鏈的主導地位。日韓運營商的對應方法是向產業鏈上游的內容和網絡環節擴張,例如SKT發射DMB衛星、NTT DoCoMo收購電視臺的股份等,可是在中國,在廣電與電信分業經營的“天然屏障”下,這種做法又有多大的可行性呢?雖然數月之前,通過香港資本市場,中國移動已經率先戰略入股了鳳凰衛視,不過後者至今還在爲落地內地而掙扎,未來雙方若要在手機電視上雙劍合壁,來自廣電的障礙可想而知。

    而在另一方面,歷來封閉、壟斷、缺少市場競爭經驗和能力的廣電怎麼來開啓手機電視這一廣闊的市場,業內同樣表示擔心。至少在目前,在最需要與其新的技術標準形成呼應的終端廠商方面,並未展開太多具有實際價值的合作與開拓,未來是否真能指望一個所謂的強制標準讓對方買賬目前尚難定論。

    對於以上種種問題,易觀國際分析報告一針見血地指出,標準問題本質上是決定運營商產業地位或利益分配格局的問題。電信運營商需要在快速做大市場與掌控產業鏈之間抉擇,而廣電運營商、電信運營商和終端廠商之間的利益分配則需要從政策監管的高度加以協調。

發佈了2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1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